圖集
最佳推荐
三國解密
影视片段
情节八卦
洞鑑歷史
最新预告
全部
    
古代到底有多冷?因為寒冷,導致一個朝代的滅亡
2021/07/08

一個出身農民的放牛娃,建立了一個王朝。這是最後一個由漢人統一的大明王朝,經歷276年後滅亡。

明朝末期,崇禎雖然想要做一個為農民考慮的好皇帝,奈何自己的家底已經被敗得差不多,再加上天災人禍,最終食不果腹的農民奮起反抗。

當李自成攻進北京,崇禎煤山自縊,宣告明朝滅亡。清兵入關後又先後擊敗了南明的弘光、隆武等政權,直到永曆皇帝被殺,南明覆滅,這才建立起滿族統治的大清王朝。

其實明朝滅亡還有一個很現實的自然原因,那就是溫度劇降導致的大旱,從而引起饑荒,尤其是關中一帶的百姓,受罪頗深。

今天我們就來瞭解下中國有史以來千年一遇的寒冬是什麼情況。

「冰河時期」這個詞想必各位都聽說過,可能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有距離的事,畢竟距離我們太過遙遠,又因這段時期很少有被歷史記載,但事實上冰川活動從未停止過。

三百多年前,就有過一次小規模的冰川推進活動,全球氣候都進入到了一個寒冷時期,在中國,這一現象則被稱為「明清小冰期」。

據史料記載,這個小冰期大概開始於13世紀或者14世紀,結束于20世紀初。這個時期的中國,夏季或澇或旱,冬季奇寒無比,百姓們飽受寒冷的折磨不說,還要承受著自然災害帶來的糧食減產的後果,這個時期的百姓凍死餓死不在少數。

講道理,自然災害一多,國家不僅要減少賦稅還要撥款賑災,但是明朝晚期,國庫已經被揮霍差不多了,崇禎自己的能力有限,也只能是有心救國,無力回天了。當積怨達到一定的高度,農民起義便順勢爆發。

當時人們面對寒冷的冬天,應對手段相對匱乏,無非是:添加衣物、適當運動和以烤火取曖。古人們早在舊石器時期就已經學會了用火燒烤食物、取暖和照明等手段。

到了春秋時期,較以往有了很大的進步,出現了一種叫做「燎爐」的工具,是專門用來燒炭取暖的。甚至那個時代的人已經很有了一些「自動化」的思想,在燎爐之上,多附上炭箕,以添炭或取燃著的炭,保火種不滅的同時,也方便取暖時添加新炭。

而明朝也有相比春秋時期更先進的取暖方式,因此當時的嚴寒天氣,對人的影響其實還是有限。

問題出在嚴寒氣候對於農作物的影響。在面對這種極寒氣候的時候,人類或許還能夠借助外物抵禦,但農作物卻不可避免遭受重創。

當時的朝廷也沒有做出相應有效地政策來幫助百姓渡過難關,一方面是因為經驗不足,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是朝廷根本就不知道災情到底有多嚴重,很多官員害怕皇帝認為是自己治理無方所導致的結果,根本不敢上報朝廷,就算上報之後,也盡可能往輕了說。

所以皇帝們根本不瞭解自然災害對百姓帶來的苦難。明清兩代的史料雖然都有對撥款賑災有所描述,但是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中國歷史上,關於自然天災,其實每朝每代都會有這樣的事情,如果生活在政治清明的時期還好,但是如果生活在朝政內憂外患的時期,那就很容易出現朝代更迭。自然災害是人為無法阻止的,屬於不可抗力,但朝廷的無能更容易讓朝代走向滅亡。

有些歷史研究學者將明清時期的小冰期分成了三個階段,其中一段就是萬曆二十八年(1600)至康熙五十九年(1720)。期間,發生了朝代更替,朝廷對於這些民間「鬧事」者只是鎮壓,但事實上,只不過是「一口飯」的問題。

可以說,在這三個階段之中,國家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社會動盪。明末,漢族人口一億二千萬,清初社會安定時五千多萬人口,直接銳減一半左右。

自然現象的異動通過生態鏈的傳導,最終影響了整個人類社會。雖然這些都是沒有辦法避免的,但是如果當時的人們對這些自然現象的異動有足夠充分的認識,從而做出盡可能全面的應對方式,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輕這種自然災害帶來的後果。

有人說有備才能無患,但面對這樣的自然天氣異動。我們能做到盡最大的努力,做最壞的打算,盡可能保存有生力量,等待春的到來。

這3種象征「富裕」的綠植值得擁有!好活又養眼,價格不算高
2023/08/14
爺爺奶奶是不是真疼孩子,這些事情暴露無遺,虛情假意一眼看穿
2023/08/14
養狗10年,現在才知道狗狗這些動作,背后的意思
2023/08/14
5種驅蚊植物,家里養幾盆,蚊子躲得遠遠的
2023/08/14
這個夏天,客廳中一定要養的6種綠植
2023/08/14
家庭養花常見8大誤區
2023/08/14
5種自帶「涼感」的植物,這個夏天有救了!
2023/08/14
人到晚年,不要對子女做這3件事,容易吃苦頭
2023/08/14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沒錢,而是把這6個隱私告訴別人
202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