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伐吳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不是為關羽報仇
2022/04/29

公元219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先取得水淹七軍的大勝,后由于盟友孫權背叛,腹背受敵,最后慘遭滑鐵盧,不但丟了荊州,連他的性命也丟了。劉備于是在稱帝后不久便發動了夷陵之戰,傾全國之兵東征,那麼他征討東吳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表面原因:為關羽報仇,收復荊州(南郡)

公元184年,劉備剛剛出道,鎮壓黃巾軍起義,關羽和張飛兩個「萬人敵」就跟著了。此后,關羽和張飛對劉備不離不棄,無論劉備敗得多慘,他們兩人都緊緊跟隨劉備,為劉備打拼天下。關羽和張飛是劉備的左膀右臂,三人吃飯睡覺都在一起,對于劉備來說,比他的老婆孩子都重要。《三國志》中相關記載如下:

先主于鄉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御侮。先主為平原相,以羽、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

現在,關羽被除,劉備理應為其報仇,不僅僅是為了安撫早年跟隨劉備的元老們,更多的原因是為了關羽的情義。

赤壁之戰前,荊州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七郡原本是劉表的地盤,后被曹操奪取,在赤壁之戰戰后,荊州被曹操、孫權、劉備三家瓜分,其中南郡是劉備向孫權借來的。荊州是劉備獲得的第一塊穩定的地盤,結束了之前顛沛流離的生活。而且荊州戰略位置非常重要,進可攻,退可守。

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規劃,荊州不可或缺,是配合漢中北伐魏國的絕佳出兵地點。因此,荊州對于劉備蜀國來說,不容有失,如同漢中對益州的重要性一樣。

客觀原因:曹魏強東吳弱

魏蜀吳三國,魏國占據富饒的中原,兵強馬壯,魏國不打其他兩國就算好的了,蜀國和吳國都不敢輕率攻打魏國。吳國雖然剛剛得到荊州(南郡),但是根基不穩(江東孫氏和荊州是世仇),劉備只要打過去,比較容易得到荊州士族和老百姓的支持,也就容易收復。

曹魏強東吳弱,劉備純粹是「柿子撿軟的捏」,放過篡漢的曹丕,去征討東吳孫權。

劉備只有先滅相對弱小的東吳,壯大蜀國勢力,再去北伐中原,復興漢室江山。

真正原因:荊州士族的要求

劉備集團勢力,主要分為三大塊,分別是元老派、荊州派、益州派。元老派以關羽、張飛為代表,經過二十多年的打拼,是劉備最為信任的力量,但是傷亡慘重,實力有限;益州派比較復雜,既有劉焉、劉璋父子留下的勢力,也有益州本土士族,但是剛剛歸順劉備,不被劉備所信任。

最大的勢力便是荊州派,其中以諸葛亮為代表,大將也非常多,如五虎上將之中的黃忠、漢中太守魏延,還有廖化、霍峻、鄧方、張南、馮習、輔匡、卓膺等將領,文官謀士更多,如馬良、馬謖、蔣琬、費祎、楊儀等,都是名噪一時的人物。

這些人都是荊州人,跟著劉備千里迢迢來到益州,為復興漢室江山而奔波。現在,他們的老家荊州卻「丟了」,被孫權據為己有,他們留在荊州的田地、房屋很可能化為烏有。因此,這些人比劉備還更迫切打回荊州,收復他們的家園。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強烈反對劉備東征伐吳,然而,在三國正史上,只有趙云明確反對伐吳,卻找不到諸葛亮反對劉備伐吳的任何記載。其實大家只要細想一下就知道了,諸葛亮作為荊州派的首領,他如果反對伐吳,荊州派的文武大臣們便會和諸葛亮離心離德。諸葛亮還怎麼在蜀國混呢?諸葛亮是一個聰明人,他為了自己的地位,也不可能對伐吳提出異議。

因此,荊州士族們的要求才是劉備伐吳的真正原因。

結語

劉備傾國之兵東征,為關羽報仇只是表面原因(直接原因),客觀原因是曹魏強東吳弱真正原因是荊州士族的要求,劉備手下的荊州文武大員們無時無刻不想著打回老家荊州,因此劉備順應大家的意愿,于公元221年征討東吳孫權,只是運氣不好,在夷陵慘敗于陸遜之手。你們認為呢?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志》)

經常這樣對你的人,其實就是看不起你,不要深交了
2023/08/09
「男人無能,一看便知」,沒出息的男人離不開這三句話
2023/08/09
平平無奇的小個子女生,當模仿博主穿搭提升衣品后,整個人都變了!
2023/08/09
60歲女性著裝小貼士:裙子要過膝,褲子要寬,顯得苗條又優雅
2023/08/09
老照片:老外眼中的1908年成都,百年前的成都更漂亮!
2023/08/09
狗狗忠不忠心,摸它這幾樣東西,就清楚了
2023/08/09
這7種狗沒有「攻擊性」,不用怕被咬,很適合家養
2023/08/09
研究發現:夫妻雙方在這個年齡段,生出的孩子智商更高,你知道嗎
2023/08/09
父母再累再忙,也不要讓這3種老人幫忙帶孩子,容易把娃養「廢」
2023/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