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呂布集團的敗亡是最可惜的,不僅因為呂布是三國第一戰將,而且手下猛將如云,比如張遼、高順、臧霸等,如果稍微能聽陳宮之言,收陳登之心,呂布不會輕易倒在白門樓,自己棄之如敝履的將領幾乎都被曹操羅致賬下,為曹操立下汗馬功勞!呂布如果泉下有知,后悔否?
如果呂布僅是將領,扶保漢獻帝劉協,臆想一下,武有呂布、張遼、高順、臧霸,文有陳宮、陳登,這是怎樣一個組合!能不能在強敵如林的三國爭得一席之地?就如呂布臨走前向曹操求饒時說的那樣「公為大將,布副之,天下不難定也」!
就讓小編給大家分析一下,漢獻帝劉協能否中興漢室?重奪江山?
劉協雖是亡國之君,但歷朝歷代評價漢獻帝可能是最不像亡國之君的一位。大漢王朝的滅亡,基本上跟漢獻帝沒有任何關系。
劉協原為陳留王。西涼董卓入京后廢少帝,擁立劉協為獻帝,此時劉協只有8歲。
為恢復漢家江山,劉協冒著被曹操除掉風險,暗下衣帶詔,聯合車騎將軍董承設法除去曹操,雖然最終失敗,但漢獻帝所做的努力,足可稱道,只是無奈大勢已去,回天無力。
被迫禪位與曹丕后,劉協回到封地山陽,迅速調整心態,不僅成為一個可以把一個彈丸之地治理得有聲有色的山陽公,還成為一位可以親身在田間勞作的農民,一位懸壺濟世的郎中,為百姓實實在在做了很多好事,深受百姓愛戴。
劉協當傀儡皇帝31年,能夠先后被梟雄董卓、曹操接受,并能成功身退,最后被百姓愛戴,可見其個人魅力足夠使其成為一個有為之主。
相比曹操、劉備、孫權,首先劉協是名正言順的大漢天子,比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比劉備「漢室宗親」的名頭高明無數倍,更不用說「三世公侯」的孫權。
劉協雖然在軍事謀略方面不如曹操陰險,在籠絡人心方面不如劉備虛偽,但劉協貴在真誠,敦厚,在使人效死方面有其獨有優勢。在內政方面與孫權是半斤八兩,略遜孫權,畢竟劉協治理山陽也是有聲有色。
綜合素質,曹操>劉協>劉備>孫權。
謀士:陳宮
陳宮性情剛直,是個君子、「義士」。
從陳宮毅然棄縣令之職,追隨當時落魄的曹操去圖大事;
看透曹操多疑、暴虐、自私的一面后,毅然與曹操劃地絕交;
最后呂布白門樓離去后,雖曹操不愿除掉陳宮,但陳宮慨然離世!
來看,可見陳宮之義,連寧我負天下人的曹操都被感動!之后陳宮一家一直由曹操供養。
陳宮足智多謀,人脈廣(多與海內知名之士相互結交)。李贄評價陳宮「智亦足與操相敵,但布不能用,亦未到出神入鬼妙處」。
陳宮之謀與曹操差不多,但比一流謀士比如曹操手下郭嘉、荀彧、司馬懿,劉備手下諸葛亮、法正、龐統,孫權手下周瑜、陸遜頗有不如。
陳宮之謀能勉強進入三國謀士前十五,是魯肅一類的人物。
謀士:陳登
陳登為人爽朗,性格沉靜,智謀過人,并且博覽群書,學識淵博。
陳登曾在徐州牧陶謙手下任典農校尉,開發水利,發展農田灌溉,使一州百姓安居樂業,「秔稻豐積」。
陳登不僅僅是文臣,他在用兵方面也很強悍,任匡琦城守時,在敵軍十倍于陳登守軍情況下,曾大敗有「小霸王」之稱的孫策。任廣陵太守時,又多次擊敗孫權所率東吳軍。
陳登是三國出名的「臥底」,假投呂布,真投曹操,雖然相比陳宮,人品堪憂,但謀略勝過陳宮。
陳宮論綜合素質,可以進入三國謀士前十,是荀彧一類的人物。
武將:呂布
呂布之勇,三國難有敵手。
來看呂布部分戰績:
呂布沖擊西涼軍,「左沖右突,無人敢擋」。猛將華雄當時就在西涼軍中,以他的實力,連與呂布照面的膽量都沒有;
虎牢關之戰,呂布五合斬方悅,一戟殺穆順,十合傷武安國,數合敗公孫瓚;
三英戰呂布,一個人戰平關羽、張飛、劉備三人;
滎陽之戰,夏侯惇「挺槍躍馬,直取呂布」,但完全無法與呂布相抗,「戰不數合」,夏侯惇抵擋不住,飛馬回陣;
濮陽之戰,樂進和于禁聯手雙戰,「二將抵敵不住」,被呂布打跑。
總體來說,呂布斬將戰績并不理想,這與呂布名氣太大有關,敵人不是戰不數合就跑,就是多人一起上,有時還包括兩名超級猛將。只論武藝的話,巔峰期的呂布是三國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
呂布大于三國所有勇將、猛將。
武將:張遼
張遼為曹操「五子良將」之首。張遼不僅武力值高還謀略過人,是一名帥才,從跟隨曹操后多次建立奇功就可以看出。
與關羽同解白馬圍,降昌豨于東海,攻袁尚于鄴城,又討平遼東柳毅、淮南梅成、陳蘭。
曹操赤壁敗退,獨任張遼引李典、樂進等守合肥,以御孫權。后孫權引軍入寇,張遼率隊迎擊,以七千之眾大破十萬大軍,差點活捉孫權,威震天下。
「張遼止啼」也成為民間流傳的傳奇典故。
張遼為歷代推崇,并成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再來看張遼的武力值:
一回合除掉袁紹部將蔣奇;
平定河北,張遼三合擊敗袁尚;
官渡之戰,張遼和張郃大戰四五十回合平手;
合肥之戰,張遼和太史慈大戰七八十回合平手;
濡須之戰,張遼戰凌統五十回合不分勝負。
張遼武力在三國屬于強一流,不及超一流,略低于鼎峰的許褚和張飛,和徐晃,龐德,夏侯惇差不多,比眾多一流的武將略高,應該能排進武將前十。
武將:臧霸
臧霸是呂布手下投降曹操之人中,最后官職最高的,比張遼都高。做過瑯邪國相、鎮東將軍,死后被追謚為「威侯」。
臧霸降曹后,被委以重任,「割青、徐二州,委之于霸」。
當時曹操雖然占領了徐州,但統治并不穩固,所以將青州、徐州交給臧霸管理。史書上把臧霸歸類為名義上隸屬曹操,實際是一方豪強一類的人物。可見臧霸的統兵治政的能力。
《三國演義》中,臧霸的戲份不多,單挑只有一次。
《三國演義》記載:「曹軍內樂進出迎(臧霸)。兩馬相交,雙槍齊舉。戰到三十余合,勝負不分」。
而樂進曾和凌統單挑五十回合,不分勝負。凌統又曾在五十回合內戰平張遼。也就是說,臧霸的個人武力與張遼的差距不大。
武將:高順
高順是呂布手下頭號強將,而非張遼。
高順被后人評為「忠比云長,勇比文遠」!
《英雄記》載:「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所將七百馀兵,號為千人,鎧甲斗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陳營」。
高順非常擅長訓練士兵,為呂布訓練出歷史上最早的成建制的「敢死隊」——陷陣營,并為其統軍大將。
《英雄記》曰:「(陷陣營)沖鋒之勢,有進無退!陷陣之志,有死無生!」
呂布對高順非常信任,每戰必用高順,高順也非常忠于呂布,甚至是愚忠。在白門樓,他是唯二沒有投降曹操之人,隨呂布離去。
高順武力值:因為單挑戰績很少,只能憑群戰績推測。
高順曾在追擊戰中擊敗了劉、關、張一伙,而且還收拾了曹操派來弛緩劉備的夏侯惇一軍。夏侯惇正是在和高順一軍的戰斗中失去了一只眼睛,成為獨眼將軍。
由此可看,高順最起碼不怵關羽、張飛、夏侯惇,武力值就算不如超一流的關羽、張飛,也應該和一流武將夏侯惇差不多。
匯總來看,「劉協集團」實力應該不如曹操,和劉備有一拼,比孫權要強。如果歷史真給劉協這樣的機會,劉協還真有可能完成漢室中興,成為光武帝那樣的開國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