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清亡後太監都去哪了?一段清宮秘史揭開清末太監集體「消失」之謎
2022/01/11

紫禁春深,宮鎖琉璃。

在中國歷史上,宦官是一個極為特殊的人群, 這不僅是因為他們在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也因為他們長期身處禁宮不與外界接觸,所以有關他們的資訊總是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據史料記載,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時宮裡還有 1000余名太監,可謂是人數不少, 但讓人疑惑的是,清廷滅亡後這批人就像是突然消失了一樣,很少有人知其下落

他們究竟去哪兒了呢?

一入宮門深似海,從此阿芳是路人

關于這些人的去向,紫禁城裡保存的大內密檔倒是有所記錄,只是無關人等難得一見,事實上歷代清宮太監對他們的 「最終歸宿地」平常也是守口如瓶,若非主子們突然想起來了刻意問起,他們通常也不會主動吐露內情。

這是一個從明代就開始流傳下來的,而且只屬于太監這個特殊群體的真正隱秘——在歷史上,明清太監一旦到了行將就木之際, 他們會像大象臨死之前去「象塚」一樣,帶著全部身家去到一個幾乎不為外人所知的地方靜靜養老等死

這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還有這個地方到底在哪兒呢?

……

第一、自宮時大清還在,準備進宮時才知大清沒了——太監孫耀庭的悲劇

要追尋清末最後一批太監的下落,有一個人必須要提到—— 孫耀庭,人稱「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此人經歷在中國最後一批太監裡最具傳奇性和代表性。

1902年,孫耀庭出生在天津靜海西雙塘村的一戶貧民家庭,本名孫留金。

孫耀庭

在大清朝的中前期,一般老百姓的日子還算過得下去,但孫耀庭出生的日子確實不大對,已到了大清的彌留之際,所以孫耀庭家裡的生活越來越窘迫,加之孫耀庭一共兄弟四人,家中端碗吃飯之人眾多, 因此其父母就萌生了將他送進宮去伺候皇上的念頭

時光如梭,轉眼到了1910年,這一年孫耀庭8歲,長到了能割的年齡,重點是這時大清還在, 頓頓吃不飽的孫老爹此時終于下定決心—— 把兒子送進宮裡端鐵飯碗吃皇糧

這就是舊中國貧苦民眾的悲劇,要不缺零件,要不就餓死,孫老爹最終選擇的是後者,而8歲的孫耀庭對即將要發生什麼依舊一無所知。

一天夜裡,孫老爹取出自己刮鬍子的刀,雙眼含淚在自家土炕上將孫耀庭「私白」

了, 孫耀庭在炕上足足躺了兩個多月,才撿回一條命來

當時天津民間這種「私白」之事其實不少,大多數自宮之人都是因為實在活不下去了,沒辦法才想著去宮裡混口飯吃。

據《末代太監孫耀庭傳》一書所述, 當時孫耀庭家隔壁的南柳木村還有一位姓李的青年,二十多歲,媳婦都有了,比孫耀庭早幾個月「私白」的,然後便進了宮。

但進去後沒幾天溥儀就宣佈退位,宮裡賞了他20多塊大洋作為「補償費」,此人拿著錢回到家裡,天天面對自家媳婦越想越氣,又受不得村裡村民的白眼和冷言冷語,不過幾年就死了,悲劇到了極點。

孫耀庭的命運倒是比這位李青年好點,主要是他想當太監的意志異常堅定(其實不堅定也不行),1917年春節期間,在他和家人四處求爺爺告奶奶後, 終于有人將他介紹給了當時溥儀的皇叔載濤,孫耀庭于是便到載濤的貝勒府上做了個小太監

看到此處估計不少人會有疑問,1917年大清都亡了,咋還會有地方招收太監呢?

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一點: 當時清朝雖已亡,但清室還未亡,並且清室在清朝覆滅後還存在了一段不短的時間

1911年辛亥革命時,南京臨時政府與清政府簽署了一個 《清室優待條例》,作為溥儀和平退位的基本條件。

在這個條例裡, 滿清皇族得以整體保留,民國政府每年撥款400萬元供皇族支用,溥儀可暫居紫禁城,原本宮裡的太監和宮女也可留用,但不能再招收新太監。

所以清廷滅亡後宮裡和各王公府裡的太監並未就此失業,而是繼續在這些地方當差,原來幹嘛現在還是幹嘛,一直到1924年馮玉祥將溥儀逐出紫禁城為止。

清末太監照片

其實根據《清室優待條例》中 「不能再招新太監」這一條,載濤錄用孫耀庭是不合法的,但當時也沒人去管這些,因此宮裡和各大王府偶爾還是會招收個把早前的「私白」之人,人家話也講的漂亮,人割都割了,總得給人一口飯吃吧。

話說孫耀庭進了載濤府裡沒幾月,就碰上 張勳復辟,在張勳辮子軍的支持下, 溥儀重新登基,大清居然又活過來了,直讓孫耀庭喜不自勝,這下當太監腰板就挺直多了。

不過孫耀庭僅僅高興了12天,段祺瑞就領兵打進了北京城,皇上只好再次退位,孫耀庭一小小太監也沒法,只得繼續在載濤的貝勒府裡混著,

後來又輾轉托人,終于被推薦進了宮裡

1924年直奉戰爭時, 馮玉祥帶兵進京,將溥儀及所有宮人逐出紫禁城,在相關史料上溥儀溥傑等一眾皇族的去處寫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那近千太監的下落卻鮮有提及。

當時被逐出紫禁城的太監和宮女

那麼這批太監究竟去哪了呢

答案:這批「消失」的太監正是去到了前文曾提到的「太監歸宿地」

第二、「太監歸宿地」究竟是怎麼回事?這個地方到底在哪裡?

太監這個群體由于生理和心理上都與常人不同,因此太監們很早便形成了一個與宮外世界完全不同的 「獨立小社會」

在這個 「小社會」裡,如何絞盡腦汁接近皇上 「幹事業」只是一方面, 而真正讓所有太監都無比重視的,還是他們將來的養老問題

太監之所以看重養老,根本原因在于他們是一群沒有後代、也不可能有後代的特殊人群。

海大富海公公此言,道盡了公公們的辛酸

所以我們看到影視片裡那些權勢熏天的大太監,不管多麼厲害,最終都要收點人做 「乾兒子」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然而能權傾朝野做 「老祖宗」的終究只是極少數人,他們養老倒是沒問題, 但那些占絕大多數的中下層太監老了後又該怎麼辦呢

「太監歸宿之地」由此應運而生!

早在明朝初期,宮裡太監為自己將來養老送終著想,就自發成立了一個公益性的不公開組織—— 養老義會

在明清時期,無論是誰,只要是有正式太監身份的,都是這個隱秘組織的天然成員。

眾所周知,太監這種職業自誕生以來就是中國封建王朝政治舞臺上的一股重要力量, 所以「養老義會」所具有的能量極其龐大,為避免皇室和外臣猜忌,因此太監們都對「養老義會」的具體情況守口如瓶,外人不得與聞。

這位的「乾兒子」是誰,大夥都知道

「養老義會」的存在可以說是明清兩朝宮裡隱藏最深的秘密之一,它幾乎不見于史冊,會內情況大多由太監們口口相傳, 今日我們能得窺其中的一絲真相,還得歸功于後來清末遺留太監中的一些人口述吐露出的些許內情

而這個 「養老義會」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就是建設「太監歸宿地」及保障年老太監的晚年生活,至于它的另一項重要作用,自然是團結大小太監密連成網、暗中抱團保護自身及對朝局施加有利于太監群體的影響。

從明初開始, 「養老義會」就在北京周邊投資買地,修建由太監們自己掌控的寺廟,太監們老了就去這些寺廟棲身,吃住都不用花錢,廟裡自會將他們奉養到死。

建設這種 「養老到死」的寺廟所需資金自然不菲, 其資金來源基本是由宮裡大小太監們繳納的「會費」以及富有的大太監們的捐款組成

如清乾隆年間,乾清宮督領太監劉鈺、副侍肖雲鵬、張進忠等11人,就集資修建了位于今北京西城區的萬壽興隆寺,並在北京南郊購地210畝,作為該寺寺產, 以收地租的方式養活在裡面棲身的出宮老太監們

萬壽興隆寺,這大門修得和後門似的,一切皆因「低調」二字

額外說一句,孫耀庭被攆出宮後也曾跑到萬壽興隆寺住了一段時間。

又有如光緒年間,紫禁城總管大太監 劉多生利用自身權勢,捐款以募集白銀數十萬兩,修建20處小寺,並配套購入2600餘畝田產,建設 「太監歸宿地」

至清廷滅亡時,北京城裡及周邊共有26處由太監掌控的寺觀,在溥儀被驅逐出紫禁城時,同樣被逐的大批太監們正是因為如此眾多的觀廟才得以存身。

從1924年到1949年的這25年間,這些太監中的絕大多數人在寺觀中一一終老,這也是中國最後一批太監們的最終去處

儘管民國年間太監們去世了一大部分,但其中一些年輕的如孫耀庭等人卻是真正活到了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這樣一批清朝遺留的特殊之人,在人民政府的治理下又會有怎樣的結局呢?

第三、新中國裡的清朝太監們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淪陷,溥儀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做了 「康得皇帝」孫耀庭聽說皇上又登基了,便又一路跑到長春為溥儀夫婦當差,太監做到他這份上,也算是敬業了。

此後孫耀庭作為婉容的貼身太監一直到1945年婉容去世,抗戰勝利前,孫耀庭與長春的一些太監回到了北京,這也是沒辦法,畢竟再過幾年皇上倆兄弟都得去撫順剝大蔥了,不走不行。

溥儀溥傑接受改造

北平解放後, 黨和政府想到了太監這一清末遺留的特殊人群,于是派出工作人員四處尋訪,將散居在各處的遺存太監們歸攏,又根據政策每月給他們發放一定零用錢,生老病死一切都由國家料理,對于年紀大的太監,還會派出專人護理他們。

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顛沛流離近半個世紀的清末太監們終于迎來新生。

解放後孫耀庭在海澱區的 立馬關帝廟內棲身,與他一起的還有七八個老太監,當時他雖已50出頭,但與其他人相比最年輕,所以廟裡事務基本由他一人負責。

1964年,清末遺留的太監都搬到了 西城區什剎海邊的廣化寺,人數也只剩下極少數。

此後殘存的太監劉興橋、趙榮升等人均在廣化寺一一故去, 在1987年僅存的兩個太監之一馬德清去世後,廣化寺裡的太監就只剩下孫耀庭一人,這也是孫耀庭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稱呼的由來。

北京廣化寺,延續了太監所建寺觀一貫的低調風格,圖上還是後來大力修繕後的情景

由于孫耀庭身份特殊,是中國幾千年宦官制度的最後見證者,因此他的晚年時光,受到海內外媒體和學者的廣泛關注。

1992年春節前夕,90歲高齡的孫耀庭接受了一次外界拜訪, 當工作人員問孫耀庭平常起居生活怎樣時,孫耀庭一時間竟老淚縱橫,連聲稱讚社會主義好、共產黨好

孫耀庭真情流露地說道: 「我90多歲了,對國家沒有用了,可國家還養活著我,派專人照顧我,要是在舊社會我早就沒命了。」

一名經歷晚清、民國、新中國三個時期、見證了近現代中國百年風雲的老太監能講出這番話,可見公道自在人心。

這張流傳甚廣的晚年孫耀庭照片,正是在這次拜訪中拍攝的

1996年,孫耀庭以94歲高齡在廣化寺去世,中國歷史上綿延兩千多年的宦官制度,隨著他的故去,也就此劃上了最後的句號。

宦官,依附于皇權,同時也是皇權的延伸,當歷史上每一次皇權大盛時,我們都能從中看到宦官的身影。

秦趙高、漢十常侍、唐高力士、明魏忠賢、清李蓮英,無論這些人身後名聲如何,他們終究是歷史的一部分。 當世上有皇帝時,就一定會有權傾朝野的大太監,而一旦沒了皇帝,那太監這種職業最終也就只剩下徹底消亡這唯一結局

當溥儀在北京高高興興地去文史館朝九晚五上班時,孫耀庭也只能在廣化寺安度晚年了。

世上沒了皇帝,自然也就沒了太監。

這3種象征「富裕」的綠植值得擁有!好活又養眼,價格不算高
2023/08/14
爺爺奶奶是不是真疼孩子,這些事情暴露無遺,虛情假意一眼看穿
2023/08/14
養狗10年,現在才知道狗狗這些動作,背后的意思
2023/08/14
5種驅蚊植物,家里養幾盆,蚊子躲得遠遠的
2023/08/14
這個夏天,客廳中一定要養的6種綠植
2023/08/14
家庭養花常見8大誤區
2023/08/14
5種自帶「涼感」的植物,這個夏天有救了!
2023/08/14
人到晚年,不要對子女做這3件事,容易吃苦頭
2023/08/14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沒錢,而是把這6個隱私告訴別人
202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