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的軍閥想要做大做強,需要領導人任人唯賢的魄力、謀士運籌帷幄的智慧、武將縱橫捭闔的戰力等諸多因素,這也是劉備之所以能從一個賣草鞋的販子,成為蜀漢開國皇帝,被后人稱為漢昭烈帝的原因。
劉關張
劉備在三國里的成就,離不開關、張二人的鼎力支持,或許劉備早在黃巾起義時便身4人手,也就不會有曹操那句「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曹爾」的中肯評價,這也讓關羽和張飛無論在三國戰場中,還是在后世史書上,被人稱為萬人敵的原因。
然而奇怪的是,同樣是萬人敵,三國戰場上稍微有點名氣的將領,都爭先恐后地挑戰關羽,卻沒有人敢惹張飛。
原因一:
熟讀春秋的關二爺,在59歲的光輝生涯中,立下過很多彪炳史冊的戰功,黃巾起義中,他在劉備初創的匡扶漢朝小公司任職,先是除掉黃巾軍大將程勇,而后又溫酒斬華雄,與劉備、張飛一起三英戰呂布。
三英戰呂布
因為呂布的存在,關羽曾意識到自己的武功還有進步的空間,但自從呂布死后,關羽看誰都像顏良、文丑,本就細長的丹鳳眼愈發的拉長,除了劉備以外,他已經膨脹到目中無人的地步。
比如和劉備走散,留在曹營的時候,面對曹魏陣營一眾虎視眈眈的武將,關二爺根本沒有在怕的,整天嚷嚷著要離開找大哥,只是苦于沒有大哥的蹤跡,一直沒能動身。
即便是曹操將赤兔馬送給關羽,也只是讓關羽由冷眼轉為正視,但也僅僅只是正視而已,因為他得到赤兔馬的第一句話,是「有了這匹赤兔馬,不管兄長身在何處,我都能一日千里地與他盡快相聚」。
過五關斬六將
縱使城府極深的曹操,在聽到這句絲毫不把他放在眼里的話后,也難免有些動怒,可惜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曹操再不情愿,也不好再把赤兔馬收回去,于是只得順水推舟地表示,還得是我云長啊,我手下的將士們要是能有你這等忠心,何愁天下不定。
原因二: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曹操這句沖著關羽說的話,本來只是一句自嘲,但他賬下的許褚、夏侯惇、夏侯淵、李典等眾多武將心生不滿,覺得自己整天為主公出生入4,竟然還比不上一個半路出家的關羽,難道真是外來和尚好念經?
于是乎,關羽和曹魏武將們的梁子從這時起就算是結下了,這也導致他們一有機會,就要挑戰關羽一番,打完之后還在同事之間吹噓,切,也不怎麼樣嗎!
正是這種心理作祟的原因,讓關羽成為曹魏武將的kpi考核榜,哪怕明知打不過,武將們也要過上幾招,為自己留下和同事吹牛的事跡。
如果事情僅僅如此,那麼同樣目中無人,張口閉口辱罵曹操為曹賊、奸臣、阿滿的張飛,也應當受到和關羽一樣的同等待遇,但實際情況卻是張飛并沒有這種被人爭先恐后挑戰的待遇
究其最根本的原因,還要歸咎于關羽的傲氣,這也讓他除了被曹魏陣營以外的東吳陣營共同討伐。
可能是熟讀春秋的原因,關羽罵起人來,雖然沒有臟話,但是句句直戳對方脊梁,就比如兩軍對陣前,關羽都要瞇著眼、執著刀,挑釁地和對方說:比起顏良、文丑來,在我眼里你不過是插標賣首的一件行貨罷了。
原因三:
插標賣首是一句古白話,翻譯一下就是在腦袋上標好價錢,等著人去砍,這等出口傷人的話,誰聽了不氣的4去活來?仗還沒打呢,對手在關羽眼中已然成了一具尸體,這放在誰身上估計都會受不了,也就導致了縱使對手打不過關羽,也要拼上榮譽,來上一場既分高下,也決生4的戰斗。
戰場上的關二爺顯得鋒芒畢露,戰場下對人待物也絲毫不讓,他稱江東才俊為江東鼠輩,對孫權聯姻的請求,斥之為「虎女豈能嫁犬子」,直接罵孫權為狗。
這也間接導致蜀漢和東吳的外交關系破滅,導致關二爺敗走麥城后的身4人手,細細論起來,的確有些可惜。
和關羽的傲氣比起來,張飛也不算不上謙虛的人,但他的傲并不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張飛喜歡喝酒,喝醉酒之后喜歡鞭打士卒,但這些有辱斯文的行為只是對內;在對外上,張飛雖然不是善茬,但由于沒讀過幾本書,罵起人來也都是「你爺爺張翼德在此」、「小心要了你的狗命」、「不除了你誓不為人」之類的話語。
這些話和關羽罵人的話比起來,簡直是讓對方如沐春風一樣的存在,就比如張飛在當陽橋頭一身吼,嚇退曹魏將士一樣,他也沒有罵對方,只是在橋斷之后,拍了拍胸脯的和對面說「誰敢來決一4戰」?
總結
和關羽比起來,張飛雖然很兇,但沒到惹人厭的程度,至少嘴不臭,不怎麼罵人,這也是三國名將都爭先恐后挑戰關羽,卻沒人敢惹張飛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