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葬禮現場:80杠夫抬棺,人山人海,規格堪比帝王
2022/02/15

袁世凱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見證並參與了近代史上諸多大事件,包括「辛亥革命」、「逼迫清帝退位」以及後來的「洪憲帝制」。然而就是「洪憲帝制」使得袁世凱聲名狼藉。一時間中國從「非袁不可」到了「非去袁不可」,這讓他憂憤成疾,加上本身就患有尿毒癥,最終于1916年6月6日因病去世,一代梟雄就此落幕。照片中是位于中南海居仁堂前的寶光門。

袁世凱死前曾立下遺囑:「余之死骸勿付國葬,由袁家自行料理」,或許是因為自己稱帝受到天下人聲討,他不願國葬,但是當時的民國政府及其北洋舊部考慮到他對于共和的貢獻,最終還是決定為其舉行「國葬」。雖然當時的民國政府財政並不寬裕,但還是撥了50萬元作為袁世凱的喪葬費。照片中是袁世凱的家人,手持柳棍者是袁世凱的兒子們。

作為民國第一位去世的大總統應該用什麼形式的「國葬」沒有人清楚,于是這個葬禮就辦成了和前清帝王般的葬禮。這張照片是袁世凱的梓宮,從形制上看和慈禧、光緒乃至隆裕太后的幾無差別,可以說袁世凱的這個葬禮就是按照「皇帝」的規格來辦得。黃緞棺罩上繡著龍紋,罩架四角是四個探出的「龍頭」。在抬棺人數上袁家採用的是80杠,也就是由80個人抬棺材,這規格也堪稱是「皇杠」了。

照片中是送葬的隊伍從中華門中間門洞走出來,走在最前面的是軍樂隊,後面跟著衛隊和紙紮的燈籠。中華門是明清兩代的國門,在明代稱「大明門」,清朝時稱「大清門」,平常日子不得開啟,古代皇帝的婚喪嫁娶以及祭祀都要從這個門經過。

袁世凱葬禮上烏壓壓的人群。為了維持秩序並保護袁世凱的靈柩,民國政府派出軍隊為其護送。

除此之外,現場還有數千名袁世凱生前的門生故吏和舊交,他們紛紛來為其送行。這張照片是從正陽門上拍攝的。

送葬隊伍經過正陽門,照片中紙錢紛飛,撒錢的是當時京城中最有名的「一撮毛」。此人手上有絕活,他不僅能將紙錢扔地很高,而且還能使其在最高處才開始散開。此時的正陽門還是由美國軍隊駐守,在畫面的左上角就是觀看葬禮的美國兵。

袁世凱的靈柩到達前門火車站,畫面中靈車外是用藍白兩色的布結成的素彩,裡面則飾以白漆。袁世凱舊部段祺瑞親自扶靈送其上車。列車開動,現場軍警肅立,脫帽致敬,並鳴炮108響。

但是卻不是直奔袁世凱的老家河南項城,而是去了安陽。他在去世前便已安排自己的後事,並在遺囑中寫道「扶柩回籍,葬吾洹上」。袁世凱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自己曾因母親入葬祖墳一事與家族鬧翻,而洹上正是其東山再起之地,因而選擇死後長眠于此。

經常這樣對你的人,其實就是看不起你,不要深交了
2023/08/09
「男人無能,一看便知」,沒出息的男人離不開這三句話
2023/08/09
平平無奇的小個子女生,當模仿博主穿搭提升衣品后,整個人都變了!
2023/08/09
60歲女性著裝小貼士:裙子要過膝,褲子要寬,顯得苗條又優雅
2023/08/09
老照片:老外眼中的1908年成都,百年前的成都更漂亮!
2023/08/09
狗狗忠不忠心,摸它這幾樣東西,就清楚了
2023/08/09
這7種狗沒有「攻擊性」,不用怕被咬,很適合家養
2023/08/09
研究發現:夫妻雙方在這個年齡段,生出的孩子智商更高,你知道嗎
2023/08/09
父母再累再忙,也不要讓這3種老人幫忙帶孩子,容易把娃養「廢」
2023/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