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清朝——這個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無論是對于古代歷史,還是對于中國的近代史,都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而在清朝歷史中,有這麼一位奇女子,她對于清朝前期有著十分重要的歷史地位,那便是穿插在皇太極——多爾袞——順治三人間的孝莊皇太后,她作為皇太極的妻子,自清軍入關統一中原以來,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整個清朝政局的穩定起到很大的貢獻。
但就是這麼一位傳奇的女子在,在臨終之前給自己的孫子康熙,留下了這麼一段遺言:「在我賓天之后,就不必‘驚擾’太宗皇帝了,畢竟在我心中,始終牽掛著你和你父親,即便身死之后,也不忍心離你們太遠,所以在我賓天之后,就把我葬在孝陵附近,這般我也就一生無憾了。」
作為一生最敬重的奶奶所留下的遺言,這段話可謂是難倒了康熙皇帝。因為按照清朝皇室禮葬制度,孝莊作為清太宗皇太極的妻子,在去世之后是要和皇太極合葬在一起,這樣才合乎情理。
但是在孝莊的遺言中,已經很明確表示不愿跟皇太極葬在一起,而是希望自己能夠守候在兒子順治的陵寢旁邊,而這一要求,一邊是貴為皇帝的康熙,也依舊難以妥善照辦。
在百思不得其解之下,康熙只能選了一個折中的辦法,那就是將孝莊太后的靈柩,先安放在安泰殿之內,等有了更好的辦法之后再做打算。
但這一放就放了30多年,康熙直至去世,安葬孝莊皇太后靈柩的問題,一直未能找到一個穩妥的方案。那麼作為清朝極為重要的歷史人物,孝莊為何會提出在這樣的要求?畢竟這個要求對于清朝皇室宗法來說,實在是有些離譜了,而且孝莊的理由也有些站不住腳啊。
其實在孝莊年輕的時候,就一直流傳著一個說法。當時作為把持朝政大權的多爾袞,曾一度想要取代順治自立為帝,但是也不知為何,多爾袞的態度突然180°大轉彎,選擇擁立順治登基稱帝,當時有許多人猜測,孝莊一定和多爾袞之間達成了某個「交易」,孝莊為了讓兒子登基稱帝,而選擇了犧牲自己成為多爾袞的人。
但是這種說法畢竟只是世人猜測,清代史學中并未有相關記載,所以也就無從考證了。
而且縱觀清朝歷史,其對于孝莊皇太后的評價一直都很高,說孝莊是端莊賢惠,無任何惡習纏身。而康熙之所以直到去世,都未將孝莊安葬的事情解決,其很大的原因便是祖宗家法的限制,對于自己敬重的奶奶,康熙又不敢輕易違背其遺言,所以也就只能暫且如此了。
但是到了38年后,雍正皇帝登基后,在和大臣重新復議孝莊安葬事宜之后,最終一直認為應該尊崇孝莊皇太后的遺愿,于是,這才將孝莊的靈柩安葬在了清孝陵旁邊,不久滿足了孝莊的遺愿,同時也解決了康熙一生懸而未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