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最佳推荐
三國解密
影视片段
情节八卦
洞鑑歷史
最新预告
全部
    
關羽身長九尺,放到如今有多高?1976年,廣西出土一漢尺揭開答案
2022/07/20

《三國演義》是一部家喻戶曉的名著,作者以《三國志》記載的史實為藍本,糅合藝術加工創造,為大家展現了東漢末年的遍地狼煙、波詭云譎,其中的諸多英雄人物形象也是深入人心。

不知大家是否有注意到,無論是演義還是史書,總要用尺、丈來形容人的身高,例如《三國演義》中有一回講到,諸葛丞相征伐南蠻,對其中的烏戈國主兀突骨有這樣一段介紹:

「身長丈二,不食五谷,以生蛇惡獸為飯。」

記住這個量詞「丈二」。

《三國演義》里介紹英雄,身高后面還要加上他們的特征,例如對武圣關羽,還重點介紹了一下他引以為傲的美髯:

「身長九尺,髯長二尺。」

我們再看一下號稱天下無雙的呂布,演義里面是這樣描述的——

「身長一丈,腰大十圍。」

按照現在的計量單位換算,一尺=33.33cm,我們從最大值開始算,一丈為十尺,丈二就是399.96cm,九尺的關羽也有299.97cm的身高,呂布身長333.3cm,這一大串數字換算下來,再結合演義人均身長八尺的英姿,難道古代人均巨人種,現代的我們反而退化了嗎?

事實上,這是由于古代和現代計量單位具有一定的差異性,然而,由于年代久遠,東漢末年的度量衡早已無據可考,身高九尺的關羽究竟有多高,一直是一個謎團。

這個謎團困擾著歷史學者,直到1976年,隨著一座古墓的開掘,才真相大白。

被盜的古墓:三把量尺重見天日

1976年,廣西貴港市(原貴縣)。

那時還沒有如今繁華的市,只有蓬勃發展的貴縣,當地的國營化肥廠接到如雪花一般的訂單,為了擴大生產規模,決定在大坡嶺附近再建造一些廠房。

大坡嶺,得名于當地坡度起伏大的山嶺地形,大大小小的山坡是當地的一大特色,負責修建廠房的工程隊就地取材,選好了一處七米高小山坡就開始取土,然而,取土的過程中,工人一鏟子下去,竟挖出了一個黃燦燦的物件。

「頭兒,有黃金啊!陽光下看都發金光啊!」

其他工人羨慕地看過去,抱著「可能這里也有」的心態繼續干活,這片工地上又陸續出現了幾個「黃金」物件。

「聽說了嗎,工人在小土坡上挖出黃金了!」

「你不知道,老人都說這底下埋著墳呢,都是古代人的墓!挖到值錢的東西那是找對地方了!」

這則奇聞不脛而走,很快就傳到廣西文化局的耳朵里,文化局立刻指派博物館組織一支經驗豐富的考古團隊,前往大坡嶺探查情況。

他們很清楚,所謂的「黃金」極有可能就是墓中的陪葬品,這個山坡,應該就是一座高規格的封土堆,在古代,只有王侯將相有這個資格,由此可見,古墓的等級絕對只高不低。

雖然已經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但考古專家們還是晚了一步——為獲得更多的「黃金」,也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工人們沒有停止挖掘,甚至打通了一條十多米長的墓道,只要再晚一天,很有可能就挖進墓室里了。

現場已經遭到了破壞,考古專家無可奈何之下,只好先停止施工進程,立刻申請對這座古墓進行搶救性發掘。

7月9日,發掘工作正式開始,雖然天公不作美,但頂著酷暑和高溫,考古隊還是堅持完成了推平封土的任務,8月11日,這座神秘的大墓終于要展現出真正的模樣。

然而,出現在眼前的景象讓考古隊員心涼了半截:

長達60余米的大規格墓葬,打開頂蓋以后里面全都是積水,正中央的棺槨孤零零的,只有散碎的木條七零八落的躺在四周。

「這座墓被人提前光顧過!」

來不及多想,抽水機發出轟鳴,持續四日才讓水位下降到一定的程度,考古隊員終于進入了墓室中。

15日,墓室已經基本清理完成,整座墓葬分為前中后三個墓室,其上橫貫著28根巨型杉木,這是漢朝貴族墓葬的特點之一,和1972年已經出土的馬王堆墓葬構造上有異曲同工之妙,可惜,這座墓沒能逃過盜墓賊的魔爪。

現場一片凌亂,珍貴的漆器被隨意丟棄到角落,竹簡被扯斷了繩子早已腐朽,大量的碎片甚至沒有了完好的形狀,考古隊員無法辨別它們究竟是什麼,更可惡的是,前室和中室的連接處有明顯的缺口,表明盜墓賊成功的找到了墓主的棺槨。

不過,考古隊也并非全無收獲。

這個被命名為羅泊灣一號漢墓的大型墓葬中,考古隊員們清理出了100多件珍貴的文物,事實上,根據墓中發掘出的「從器志」

記載,跟隨墓主人下葬的物品數以千、萬計,可見盜墓賊對此破壞的有多麼徹底。

百余件珍貴文物被緊急送回博物館,其中有三件物品,引起了考古專家的特別關注。

「能夠證明身份的文物目前已經找不到了,」考古學家王教授介紹說,「遺留下來的大多都是一些工藝品,三把尺子因為在當時的年代比較普遍,所以幸存下來了,這也成為我們研究當時社會度量衡的一個關鍵突破口。」

遺留下來的尺子材質分別為竹和木,為方便大家區別,我們先暫時命名為一號竹尺、二號木尺和三號木尺。

一號竹尺由于沒有得到良好的保存,已經腐朽了,但還是能夠分辨出其上有七個刻度,一刻度為現代的2.3cm。是一把七寸尺;

二號木尺是保存最為完好的一個,甚至在末端有一個穿繩的小孔,可以想見,古人曾經把它串起來擺放在書架或者是其他的地方妥善保存,尺子上面有十個刻度,全長23cm,刻度均為2.3cm;

三號木尺,目前已經嚴重損毀,只留下兩個刻度的長度,測量后發現正好是2.3*2=4. 6cm,與上述兩把尺子的度量衡一致。

尺子的發現,將會幫助我們揭秘史書中「身長九尺」的身高之謎。

各代度量衡一覽:古人竟然那麼高

人類文明從形成到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從奴隸制到封建制,各國在長期的演變中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文化體制,在秦始皇一統天下以前,每個國家甚至地域的標準都各不相同。

各自為政的時候,這些都不是問題,但天下有了同一個主人以后,互相交流就變得無比困難。

于是秦始皇下令將原本的規矩廢除,全都換成秦國自變法以來制定的種種規范,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其中,度量衡的單位采用「商鞅量」,其中有很多復雜的小項,這里我們只說長度——1標準尺,等于今天的0.23m,一尺約為10寸。

如果關羽放在秦代,身高約為現在的2.07m,而秦代的規定也和羅泊灣一號漢墓出土的尺量沒有差異,由此可以得出,西漢時期雖然推翻了秦朝的政權,但度量衡這一方面,還是沿襲了秦律。

那麼關羽的身高之謎是否揭開了呢?

不,我們還要接著回溯年代。

眾所周知,西漢和東漢之間,有一個不被承認的政權——王莽新朝。

王莽這個人,政治上沒有什麼建樹,皇位也是篡奪的,但是很能折騰。如果在后世,應該是個精益求精的社會改革家,在一系列被當時稱之為「雜學」的方面頗有建樹,其中就包含改革度量衡。

雖然王莽本人在政治、經濟等等方面的舉措全都向「天下大同」「恢復周禮」看齊,但對于度量衡倒是沒有恢復古制,反而發明了銅制卡尺和新嘉量,提升了度量的精確值。

王莽的新朝雖然很快被消滅了,但他發明的東西卻流傳下來,東漢承襲西漢,歷代帝王均未對度量衡作出明確的、見于史書的調整。

有朋友這里會產生疑惑,沒有調整,那關羽的身高不就水落石出了?

這一點,我們還要往后翻閱史書才能找到答案。

上文為大家介紹的是秦漢的標準度量衡,注意,這里講的是標準,請大家記住以下兩點,我們再看東漢尺究竟多長。

1、《隋志》里記載:「后漢尺度稍長。」

2、先秦的尺子分大小兩把,小的是標準尺,大的一尺比小的多出兩寸。

3、由于東漢經濟狀況惡化,「以帛返于貨幣」的傾向越來越嚴重,政府為了增加稅收,只能在尺長上面下功夫。

這三點說明了同一件事情,那就是東漢的尺,一定是比標準的23cm要長出一些的,日本嘉納氏珍藏的漢章帝建初六年(公元81年)尺,最長的23.9cm,已經快長出一公分了。

那麼回到三國時代,魏蜀吳的第一代元老,都是東漢末年人,所以關羽的實際身高,只能說保底2.07m,實際上,應當是在2.07m到2.15m之間的。

當然,關羽身高九尺是《三國演義》的記載,《三國志》沒明確提到他的身高到底多少,九尺應該是羅貫中雜糅了其他武將的身高得出的結論。比如《三國志》中描述管寧八尺、許褚八尺余,《后漢書》寫盧植有八尺二寸,這是正常案例;

《三國志》中描述王粲「容狀短小」、《魏略》形容曹操「姿貌短小」、「飛(指張飛)亞于關羽」。

由此可見,關羽必不可能短小,如果高大也會有相應記載,必是眾人中的平均向上水準,作者的估算不算是無的放矢。

古代、現代身高差距之謎

研究過古代的度量衡,就會發現古人的身高真是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我們再舉兩個有趣的例子:

1、宋代的《太平御覽》描述秦始皇,稱他「長八尺六寸,大七圍。」

2、《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劉備「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演義則稱曹操「身長七尺」,孫權「七尺六寸」。

上文我們提到,秦代的度量衡一標準尺為今天的0.23m,漢承秦制,誤差不會超過0.09m,綜上所述,始皇帝按照秦的度量衡換算,約為1米98,而三國時代的三位君主按照東漢年間最長的0.239m為一尺換算,身高在1.61—1.75之間徘徊。

不過,武將們的身高就要遠超常人,隨便選一位三國時期的武將,會發現大多的描述都是八尺打底,就連謀士諸葛亮也是「亮身長八尺,躬耕南陽」,換算到現代,180cm的身高絕對可以稱上一句「大高個」了。

這3種象征「富裕」的綠植值得擁有!好活又養眼,價格不算高
2023/08/14
爺爺奶奶是不是真疼孩子,這些事情暴露無遺,虛情假意一眼看穿
2023/08/14
養狗10年,現在才知道狗狗這些動作,背后的意思
2023/08/14
5種驅蚊植物,家里養幾盆,蚊子躲得遠遠的
2023/08/14
這個夏天,客廳中一定要養的6種綠植
2023/08/14
家庭養花常見8大誤區
2023/08/14
5種自帶「涼感」的植物,這個夏天有救了!
2023/08/14
人到晚年,不要對子女做這3件事,容易吃苦頭
2023/08/14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沒錢,而是把這6個隱私告訴別人
202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