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最佳推荐
三國解密
影视片段
情节八卦
洞鑑歷史
最新预告
全部
    
考古學者發現一批古卷,劉備之去真相大白,學者:難怪正史不敢記載
2022/06/21

劉備去世那一年,其實很可惜。

建安二十年,劉備得益州,從此兼有荊蜀二地,國土面積近于極盛;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得漢中,國土和實力都達于極盛;這一年秋天,劉備稱漢中王。于是:那個曾經靠和母親編織席子草鞋苦苦求生、求學都要靠同宗資助、在「狗馬、音樂、美衣服」中樂此不疲的青年,以及那個奔波了大半生,卻一事無成的男人,如今,終究熬出來了——我不知世間有幾種理想主義,我只知有一些人,歷經了滄桑,飽受了冷暖,還能微笑著起身,拍掉身上的泥塵,繼續向前——劉備,怕是那個年代少有的理想主義老兵了吧。

但他卻在事功業成,做足了準備干出一番大業之際,突然走了。留下了阿斗和丞相,踽踽獨生于那慘淡淋漓的亂世。

陳壽在他的《三國志》里,用極其精簡的筆法,勾勒出每一位大人物之死。昭烈皇帝,也不例外,史載:

先主病篤,托孤于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為副。

區區數字,完了。

幸運的是,三國之后近兩千年,考古學者在新疆發現了一批古卷。經學者鑒定,這批古卷是當年裴松之為三國志做注后的一批抄本殘卷。 這批殘卷,書寫于南朝宋時期,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早裴注三國志抄本。因其保存在氣候干燥的西北地區,得以近乎完整保存。

這部殘卷中,有這樣一句記載,與劉備之死有關:

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轉雜他病,殆不自濟。

這則記載,讓劉備的真正4因,大白于世。按照記載所述,劉備最初只是「如廁」出了問題,但后來逐漸引發了其它疾病,最后這些疾病,要了劉備的命。我們無法確知劉備的「如廁」問題,具體是什麼病。但依據劉備描述,則或許是腸道方面的癌癥類疾病,由于當時的醫療技術無法治療,從而擴散,引發了身體的其它疾病,最后很痛苦地離去。

可見,劉備并非因為討伐東吳失敗而中道崩殂,也不是死于其它原因。然而,這麼痛苦和悲慘的事,陳壽作為一位出生在蜀國的晉朝史官,自然能略去就略去。

從這里,我們還能輻射出另一個問題:世人皆言,若法孝直在,則必能勸住劉備,放棄伐吳;果如此,則劉備未必會走得那麼急。事實是這樣嗎?

首先,我們看一下這個說法的出處。這則史料,出于《三國志·法正傳》。

先主即尊號,將東征孫權以復關羽之恥,群臣多諫,一不從。章武二年,大軍敗績,還往白帝。諸葛亮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劉備即帝位,將要東征孫權以報關羽之恥,群臣勸諫他不要這麼做,他根本不聽。章武二年,劉備大軍戰敗,退往白帝城。諸葛亮嘆道:「法正如果活著,則能制止陛下,讓陛下放棄東征;即便制止不住,陛下也必定不會大敗。」

諸葛亮說法正能勸住劉備。這句話咋一看,好像是因為法正見識頗深,能讓劉備幡然大悟,放棄東征。但思考后,我以為這與法正見識高低,恐無關系。問題可能根本不在「見識」這個層面,而在「君臣關系」上。

當時的蜀漢,旁的不說,僅以諸葛亮見識之深遠,絕對足以應付一切危機了。 況且,劉備東征這事的不妥,并不需要很大的格局才能識別,蜀吳聯合,方能生存,這是當時天下皆知的事情。即便孫權破壞了聯盟,想想劉備不還荊州給他,也有情可原。因此說,問題不在「見識」這個點上。

法正于劉備進位漢中王后第二年離去。法正走時,劉備「為之流涕者累日」,這就是劉備和法正君臣關系極好的鐵證。否則,劉備怎麼可能連續多日為法正之去流涕?故,問題就在「君臣關系」這個點上。

后世對蜀漢的認知,大多基于三國演義。然而演義只是小說,當年許多事情,演義都沒有展現出來。在大多數人眼里,劉備走時,劉禪、諸葛亮、魏延、趙云這些人的事兒,幾乎占據了蜀漢全部的日程,實際并非如此。僅從這件事,就能感覺到,似乎劉備死時,諸葛亮和劉備的關系,可能不如法正與劉備那麼好。因此,諸葛亮才說,只有法正能勸住劉備。如果諸葛亮和劉備的關系堪比法正和劉備,那為何諸葛亮自個兒勸不住劉備?

因此,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如果法正在,因為君臣關系好,確實能勸住劉備,放棄東征。如果劉備沒有東征,自然不會有猇亭之敗,如果沒有猇亭大敗,劉備就不會損失掉大部分軍隊(接近十萬人),自己也就不會悔恨無比。如此,則劉備身心不會遭受迅速的摧殘,他很可能繼續活下去。

這3種象征「富裕」的綠植值得擁有!好活又養眼,價格不算高
2023/08/14
爺爺奶奶是不是真疼孩子,這些事情暴露無遺,虛情假意一眼看穿
2023/08/14
養狗10年,現在才知道狗狗這些動作,背后的意思
2023/08/14
5種驅蚊植物,家里養幾盆,蚊子躲得遠遠的
2023/08/14
這個夏天,客廳中一定要養的6種綠植
2023/08/14
家庭養花常見8大誤區
2023/08/14
5種自帶「涼感」的植物,這個夏天有救了!
2023/08/14
人到晚年,不要對子女做這3件事,容易吃苦頭
2023/08/14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沒錢,而是把這6個隱私告訴別人
202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