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組珍貴的晚清彩色老照片由一位國外攝影師桑德斯所拍攝,于晚清1862年到1889年之際,桑德斯在十里洋場的上海灘經營照相館。當時桑德斯的拍攝水平高超,其經營店鋪能力亦是不容小覷,很多達官貴人皆愿一擲千金請其拍照留念。因此在他于上海經商期間,拍攝了大量的晚清人物肖像與社會場景一幕。
晚清年間一戶富貴人家的原配與小妾優雅微笑合影舊照,老照片中衣著華貴撐傘而站的女子便是正兒八經的原配夫人,而站在一旁身材矮小的女子則是偏房小妾,古代小妾地位如同丫環,即便婚后在怎麼得夫君疼愛喜歡,但是在原配夫人面前永遠是低人一等,必要時還需以丫環身份侍奉原配夫人于左右,可見古代嫡庶之別的傳統觀念有多深。
晚清年間上海街頭賣雞毛撣子的小商販肖像舊照,其實這些色彩鮮明的晚清老照片皆是由攝影師桑德斯手工上色而成。
當時的攝影技術拍不出來真正的彩照,所有彩色老照片皆是由攝影師根據人物的真實穿著進行手工涂色。而桑德斯設計的眾多百姓生活場景,亦是真實地記錄了晚清年間的社會狀態。
晚清年間上海郊區里的百姓在田里勞作時候的舊照,從老照片中來看應該是農民們在汲水灌溉土地。雖然百余年前的攝影技術不夠發達,其拍照留下的老照片亦是像素模糊不清。但是如今通過攝影師技術手段補救,亦是能給看到老照片中當年清晰真實的一幕。
晚清年間上海街頭巷子里的剃頭匠與顧客的合影舊照,世人皆言剃頭的挑子為一頭熱,因為剃頭匠常年是挑著擔子營生。而剃頭匠的擔子里一頭是爐子與熱水,供顧客洗臉和洗頭所用。而另一頭則是剃頭匠用來修發的工具,其實具體來說兩頭挑子皆是必不可少之物。
晚清年間上海鄉村里一位農家婦女在庭院里織布的有趣舊照,據悉當時攝影師桑德斯為了記錄拍攝古代女子紡線織布的場景,不但花重金買來了傳統的織布機器,而且還托人到紡織廠里請來婦人為其工作拍照。其實當時的西方國家已經用機器生產布匹,而攝影師正是為了可以表現出晚清的貧窮與落后,才會如此大費周章地拍攝如此場景。
晚清年間上海街頭的兩位挑夫的合影舊照,老照片中年輕力壯的挑夫各自怒目冷笑,好似對眼前的生活有著諸多憤怒與不屑。其實彼時的大上海是一個貿易大港口聚集地,當時很多國外的貨物皆在上海集散。因此當時上海碼頭很快繁衍出挑夫行業,其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以挑夫為生的苦力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