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俑中有一張「臉」,科學家也無法給出解釋,如今禁止出國展覽
2021/07/21

1974年3月,對於臨潼縣驪山鎮西楊村的農民而言,是一個不尋常的日子。在進行打井作業時,他們意外的發現了幾個破碎的與真人大小的陶俑。作為地處古都西安的人們,覺悟自然很高的他們將這一發現告知了當地文物管理部門。也正是這樣一個看似平常的舉動,為我們揭開了一個隱藏地下兩千多年的「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陵兵馬俑。

而在此後的眾多資料之中,人們熟知的是秦始皇陵兵馬俑的規模宏大,氣勢恢巨集以及泥塑兵馬俑像的惟妙惟肖。

「可惜兵馬俑卻不是彩色的」相信這也成為了很多參觀者在感受到巍巍秦風時心中最大的遺憾。但事實上隨著考古發掘資料的公佈,人們也驚奇的發現原來這些幾乎按照一比一比例打造的兵俑不僅僅是氣勢、舉止神似活人,十分寫實,甚至於連「膚色」也都是按照當時秦王朝的人員構成「著色的」。也就是說,在發掘伊始這些兵俑其實並不是「單一泥塑」的,而是彩色的。

在公開的照片之中,其中更是有一尊「綠色」彩俑格外引人眼球。它的奇特之處在於,它的「膚色」為何會有別於其他兵馬俑的「膚色」呢?為何又是「綠臉」呢?諸多疑惑,也縈繞在眾人的腦海之中。

對於當時這些被發掘的彩俑,國家文物考古部門第一時間做出了禁止出國展覽的決定。要知道,被禁止出國展覽的文物必定是「國寶級文物」。這到底有何深意呢?

專家們,自然要一探究竟。

很快得益於數位類比技術的發展,外加我國浩繁的史書典籍之中的線索,人們發現這些兵俑背後的秦國軍隊似乎更像是一個「混合式人種編隊」。

專家們通過對於秦二世胡亥殘殺的兄弟、公主的屍骨進行容貌復原後,發現他們的體貌特徵或者「高鼻深目」,或者「容貌清秀」,具有明顯的白種人特徵;更甚者在其中的一個妃子的復原圖上甚至還是波斯人的容顏。

這也就說明了當時的秦國存在白種人,秦國與中原以外是存在著廣泛深入的交流的,這些交流也都在這些被鑄造好的兵馬俑彩俑上得以體現。

那麼這個「綠臉」彩俑又作何解呢?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之中,綠色常常被用來指代黑色,所謂「綠鬢」「綠顏」便是。由此,我們似乎可以根據這些推定兵馬俑代表下的秦國軍隊,不僅有白人,還會有昆侖奴(黑種人)。

但這種說法在講究嚴謹的學術之下,單純的孤例卻又是缺乏必要的說服力的。而且昆侖奴要實現人口遷移,也是困難重重。當時的航海術並不能夠保證他們從海路進入中國,白種人的進入尚能從波斯、中亞到達秦朝來解釋,黑人難不成是從印度、經由緬甸進入的中國?

目的論而言,昆侖奴、白人的進入似乎也符合我們從「睡虎地秦簡」、《史記》之中關於秦國軍功爵制度的記載:「以人首為據,依次遞進」。「博取功名」倒也符合他們的希冀,由是如此作為匠人,依據他們的模樣燒制陶俑,對昆侖奴的陶俑又依據傳統以綠色來著色。

但這個目的論的缺陷在於,其實當時的秦國還是有可能存在另類的「綠臉人」的。一如,行軍打仗為了遮掩自己、進行作戰偽裝而將「綠色泥巴」塗抹在臉上的秦軍;又如,巫師這一職業也會進行「塗彩」。雖然當時的巫師地位因為軍功爵制度實行地位下降了,但秦國內事實上對於這種根深蒂固的傳統並未根除,「綠臉彩俑」就是巫師的寫實也不一定。

至於有人說的工匠失誤說,小編則認為可以基本排除。秦法之苛,世人皆知,秦始皇對自己評價之高,對自己陵墓陪葬的要求之高,也基本上可以斷定當時的工匠斷然不會冒著生命危險,將其入葬。

時至今日,至於這張「臉」背後到底有何秘密,除了以上的這些推論,科學家也無法給出令人信服的解釋,也只能待後世大才破解了。

經常這樣對你的人,其實就是看不起你,不要深交了
2023/08/09
「男人無能,一看便知」,沒出息的男人離不開這三句話
2023/08/09
平平無奇的小個子女生,當模仿博主穿搭提升衣品后,整個人都變了!
2023/08/09
60歲女性著裝小貼士:裙子要過膝,褲子要寬,顯得苗條又優雅
2023/08/09
老照片:老外眼中的1908年成都,百年前的成都更漂亮!
2023/08/09
狗狗忠不忠心,摸它這幾樣東西,就清楚了
2023/08/09
這7種狗沒有「攻擊性」,不用怕被咬,很適合家養
2023/08/09
研究發現:夫妻雙方在這個年齡段,生出的孩子智商更高,你知道嗎
2023/08/09
父母再累再忙,也不要讓這3種老人幫忙帶孩子,容易把娃養「廢」
2023/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