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騎在馬上的提督。
攝影師沒有記錄此人的姓名,如果他確定為湖北提督的話,那就是李長樂。李長樂出身淮軍,在平定太平天國和捻軍的戰爭中立下戰功,屢獲擢升,于1871-1879年擔任湖北提督,駐地襄陽。
湖北羊樓洞茶工在分揀茶葉。
羊樓洞位于蒲圻(今赤壁市),為湘鄂交界的交通要沖,「松峰茶」原產地,素有「磚茶之鄉」的美稱。明朝嘉靖時期制茶業已相當發達,茶莊200余家,晚清時茶葉通過漢口遠銷海外。
湖北雞冠石村(音譯)。
這個村子依山傍水,風水極佳。小山丘上是一座始建于明朝的小廟,其周邊圍繞著很多民居小房。不知這個雞冠石村具體位于何處?現今重慶長江邊有一個雞冠石鎮,可能就是攝影師拍攝的這座村子,只是他搞錯了省份所在地。
漢口一官員坐轎出行耀武揚威。
清朝官員出行,上至督撫、下至州縣官,都有一定的儀仗制度,隨從人等手持回避、肅靜、官銜牌、鐵鏈、木棍、烏鞘鞭、金瓜、尾槍、烏扇、黃傘等,此外還要「鳴鑼開道」,提醒百姓避讓。比如州縣官出行打三棒鑼、七棒鑼,意為「速回避」、「軍民人等齊回避」;總督出行打十三棒鑼,意為「文武百官軍民人等齊回避」。
漢中衙門的五開間大廳。
這座衙門不算富麗堂皇,中間三間掛著匾額,其中兩塊字跡清晰,分別為「慈惠之師」、「清廉正直」。
其中「慈惠之師」是古代地方官審理案件的守則,「惟忠信慈惠之師,有折獄致刑之實。失入寧失出,須當念及無辜;過義寧過仁,務必心存不忍」。
漢中牌坊。
牌坊用石材建成,橫跨一條冷清的街道,已有部分破損,看上去歷史悠久。拍攝者記錄說這座牌坊建于漢代,我覺得不靠譜。
陜甘總督左宗棠麾下的炮隊。
左宗棠經略西北15年,立下赫赫戰功,確保了中國西北疆土的完整。其麾下部隊以老湘軍為主力,外加河南的嵩武軍、四川的蜀軍、陜西甘肅兩地的八旗軍和綠營,共有馬、步、炮兵150余營,合計約7、8萬人。照片中的炮隊軍容整肅,有較強的戰斗力。
左宗棠麾下炮隊所用的炮架。
左宗棠擔任陜甘總督以后,為了滿足武器需求,先后成立西安制造局和蘭州制造局,生產槍支炮彈,還改造了原有的劈山炮和炮架,起到了克敵制勝的重大作用。
富貴人家的女仆。
這位婦女身著布衣和長褲,腳是傳統的三寸金蓮,她承擔繁重的勞動時,可能會面臨很多不便,甚至帶給她很多痛苦。
北京的乞丐。
這些乞丐無家可歸,破衣爛衫,神情困頓,可憐至極。晚清北京有幾個乞丐聚集的地點,如地安門外的后門橋,前門外的正陽橋(因乞丐特別多,又稱「乞丐橋」)以及天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