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不同評價方式不同,可對于慈禧太后卻從未改變。
不說她的所作所為,單看「慈禧」這兩個字,就會給人一種很不友好的感覺,真要咱細細描述卻半個字都崩不出來。
可能有人會問,人家能夠當權,一生就沒有了不起的地方嗎?
有,這個答案筆者也經常會提到,即辛酉政變鏟除顧名八大臣,直到現在故事的細節依然被人們提及。
可反過來去看,宮廷內斗自古有之,怎麼到了慈禧這里,就成了她的功績?
甲午海戰、戊戌變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慈禧折騰來折騰去,為我們換來了一紙條約——《辛丑條約》。
二十一世紀了,現在看這段歷史,最大的感覺就是不甘,如果時代可以重來……
當時的西方列強盯緊了這塊肥肉,于1900年5月28日發起了掠奪,慈禧太后得知這個消息后慌忙而逃,盛景一時的紫禁城值得被列強們侵占。
據相關文獻記載,慈禧太后在逃跑后,日本人曾用相機拍下了紫禁城最真實的樣貌。
得知八國聯軍入侵的消息,慈禧內心還在一番掙扎。
此時的神州大地上還有「扶清滅洋」的隊伍,自己無需費任何力氣,或許還有一線生機,但如果讓西方列強們知道了這個消息,自己的下場又會是怎樣?
思來想去,慈禧太后采取了兩全其美之策:支持抗擊列強的同時,也請求列強對這些力量進行剿滅。
表面看起來并無任何不妥,畢竟自己要考慮后路,沒想到兩方都得罪了。
情急之下只有「求和」,西方列強根本不聽,帶領隊伍直取京城,在打開故宮大門那一刻,慈禧太后倉惶西撤,前往西安避難。
這次逃跑慈禧做了最壞的打算,所有的防御力量都被她帶走,列強們所謂的入侵和「開著大門迎接」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
當然這里還留下了一些使者們「談判」,但主動權還是握在列強手中。
談判之余,侵略者會「享受」戰利品,紫禁城等皇家建筑物均被不同程度損壞。
換個角度出發,列強們在沒有來到這兩個地方前,應該是其最完整的樣子,如果能夠目睹真實樣貌,如此盛景必然會時常出現在自己的腦海中。
在侵略者的隊伍中,有兩個人比較特殊,一位是名叫小川一真的攝影師,另一位是名叫伊東忠太的建筑師。
每個人都想把最優秀的東西帶回到自己的國家,小川一真和伊東忠太也不例外。
二者來到這里有著特別的目的,即「對紫禁城的建筑風格」進行研究,因為宏偉的建筑物他們帶不走,那就只有進行學習和模仿。
此時照相機已經在各個國家流傳并使用,小川一真用它認真地記錄了幾張照片。
雖然是黑白照,但筆者可以肯定地講一句,這絕對是紫禁城最為原始的照片,建筑的細節和方式,讓任何一個沒有到訪過此地的人去看,都能感受到它的氣勢不凡。
最先映入眼簾的是太和殿,這是
紫禁城中最大的宮殿。
拋開建筑風格不講,諸位仔細看它的裝潢,放到如今都是「絕佳檔次」的存在。
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到正中間的「龍座」,盡管拍攝的時候沒有人,但無形中還會給人一種強大的氣場營造,看來當時流傳的「皇權神圣不可侵犯」絕對不是說說而已。
緊接著就是儲秀宮,在前往此宮殿的路途中,小川一真還留下了一張照片。
對于建筑物的評價,依然是那般宏偉,但小編的內心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
此時的慈禧太后已經西逃,皇室人員大部分都跟著前去,這里看起來是那樣的落寞,沒有皇宮中所謂的繁華。
來到儲秀宮內部,雖然沒有太和殿的奢華,但和其他建筑裝修程度比起來,豪華程度也不落于下風。
明清后妃都居住于此,最讓人稱道的便是同治皇帝就出生在這里,所以這里也被賦予了獨特的意義。
許多侍女在來到后宮后,費盡心思地想要來到儲秀宮,一方面是為了沾沾「龍氣」,另一方面這里也是皇帝關注最多的地方,它意味著自己有更多機會改變命運。
最后就是中和殿,這里是接受執事官員朝拜的地方。
既然意義如此重大,首當其中的就是皇權,除了皇帝本身的氣場,還有建筑物和裝修氛圍的營造。
諸位自己看這個「龍座」,豪華程度絲毫不亞于太和殿,但無形之中也給人一種「落寞感」。
要是放在康乾盛世時器,這個地方可能會被經常使用,不過清朝末期內憂外患,中和殿的作用也不再是那麼突出。
小川一真的真實拍攝,讓國人見證了紫禁城最原始的樣貌。
看了這些照片,諸位內心最大的感受或許就是不甘心,如果……可時光不會重來。
即便它曾受到過列強破壞,但并不影響它過去的輝煌,如此宏偉的建筑,絕對堪稱整個歷史的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