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最佳推荐
三國解密
影视片段
情节八卦
洞鑑歷史
最新预告
全部
    
三國被高估的五大謀士,蜀國三人,龐統在列,曹營超級明星上榜
2022/05/13

三國時期,名將如云,謀士如雨!那麼 ,在璀璨的三國謀士陣容之中,有哪些謀士被高估了?

本文列出5位(不做先后排名),歡迎大家共同探討。

第1位:馬良。

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

這個白眉,就是馬良馬季常,但馬良之才,真的像他的名聲那樣出眾嗎?

在《三國演義》中,馬良是荊州關羽麾下的首席謀士,但他在襄樊之戰中毫無表現,只是陪著關羽下了一盤棋而已。在夷陵之戰中,馬良曾經建議劉備要多加防范陸遜,還對劉備的連營之舉進行勸薦,但都未被接納,只好將各處營寨畫成圖本,然后趕到諸葛亮面前去通知請示。

這種表現,只能算中規中矩吧。

歷史上的馬良,有什麼表現呢?

劉備在荊州期間,召馬良為州從事;劉備入川時,確實把馬良留給了關羽,但馬良毫無表現。

馬良與諸葛亮的私交甚好,當聽聞入川陣容已經拿下了雒城,就給諸葛亮寫信表示祝賀;此后,劉備就把馬良抽調走了,「 辟良為左將軍掾 」。到底是劉備過于看好馬良,還是諸葛亮從中起到了舉薦作用,不得而知。

后來馬良奉命出使東吳,被孫權善加款待,但這個時期吳蜀還處于親密階段,屬于正常的邦交出使,沒有任何難度;相比于鄧芝出使東吳,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夷陵之戰前,馬良奉命去安撫五溪蠻各部(沙摩柯那幫人),完成了使命。此后不久,馬良在火燒連營期間倒下。

縱觀馬良的一生,實在看不到任何亮點。

很多人推崇馬良,卻嚴重貶低馬謖,那麼馬謖的表現如何呢?

馬謖是諸葛亮的參軍,深受諸葛亮的器重,「 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 」,如果馬謖沒有點真才實學,諸葛亮絕對不會重點培養他。

在南征之前,諸葛亮再次征求馬謖的意見,「 雖共謀之歷年,今可更惠良規 」;而馬謖也進獻了作戰策略,「 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 」。可以說,這個建議,已經上升到了大戰略的層面,而諸葛亮也遵守、踐行了這個戰略,徹底平定了南方,「 故終亮之世,南方不敢復反 」。

在現有的史料中,馬謖僅憑這一計,就能將馬良比下去了,甚至強于其他一些知名謀士。

至于街亭之敗,并不能全怪馬謖,只能怪諸葛亮急于提拔馬謖而用人不察。

恰如劉備所言,「 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一個紙上談兵的謀士,你非讓他帶兵當主將,非要讓他鎮守關乎命運的關隘,他能給你帶來驚喜嗎?

第2位:徐庶。

演義中的徐庶,屬于大牛人物。

在演義中,徐庶初次用計,就讓張飛、趙云干掉了呂曠、呂翔,然后就上演了三連擊,計破曹仁、識破八門金鎖陣、計取樊城!

當曹操詢問徐庶之才到底如何時,程昱竟然自貶身價地回答道,「 勝昱十倍 」!龐統獻出了連環計,竟然被徐庶一眼就識破了!

總之,演義中的徐庶,就是超一流謀士,很多人還因為他被騙到曹營之后「終生不獻一計」而感到屈才!

歷史上的徐庶,就沒這麼風光了。

徐庶出身于寒門,為友動手后逃到荊州避難,開始折節求學;此期間,他結識了諸葛亮,交情甚密。劉備寄居在新野期間,徐庶慕名來投,「 庶見先主,先主器之 」,劉備非常器重他。此后不久,徐庶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并說諸葛亮是大才,「 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然后就是三顧茅廬。

公元208年,曹操南下;劉備率眾而逃,在長坂坡被虎豹騎追上,損失慘重。徐庶帶著家眷跟隨逃亡,但是母親為曹軍擒獲,為了保全母親的安危,于是辭劉歸曹,「 先主率其眾南行,亮與庶并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

徐庶是主動離開劉備的,到底是出于母子人倫,還是考慮到劉備的前景黯淡無光才主動跳槽呢?不好說,可能都有吧。

在曹魏謀士的豪華陣容中,徐庶根本數不著!在曹營中,徐庶沒有任何表現,后來的官職也不高。

整體來看,徐庶除了舉薦諸葛亮,根本沒有任何高光之計!

第3位:陳宮。

陳宮也是被演義吹高的。

其一,陳宮有謀,但不得呂布盡用,令讀者為之抱屈;其二,陳宮堅決不降曹操,又令讀者為之感嘆,大發憐憫之心;因此,讀者總是從感情角度出發,無形中把陳宮的謀略抬到了一定高度。

我們還是看一下歷史上的陳宮吧。

陳宮出身于兗州的士族階級,當時兗州刺史劉岱被青州黃巾軍除掉,兗州處于暫時無主的狀態。

公元192年,陳宮爭取到了濟北相鮑信的支持,還說服了兗州的別駕、治中等領導階層,眾人統一了意見,將擔任東郡太守的曹操引進到了兗州。「 曹東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寧生民 」,這就是陳宮的說辭與想法,他認為曹操就是安民寧生之主。

但是,曹操為了在兗州穩坐,竟然開始對付當地的士族(比如名士邊讓),讓整個兗州充滿了恐懼氣氛,而陳宮也開始懷疑自己當初的看法,「 兗州士大夫皆恐懼,陳宮內亦自疑 」。于是,陳宮選擇了背叛曹操。

公元194年,曹操東征陶謙期間,陳宮就主動攛掇了張邈、張超等人,共同引進呂布、襲取了兗州。陳宮在張邈面前的說辭是,「 呂布壯士,善戰無前,若迎之,共牧兗州,觀天下形勢,亦縱橫之一時也 」。

但是,陳宮很快就又后悔了,他又攛掇了郝萌(呂布的部將),謀劃了對呂布的反叛,不過這次叛亂沒成功,被高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掃平了。呂布質問曹性,曹性回答說,「我是受了袁術的蠱惑,陳宮是同謀」,看來陳宮有準備投靠袁術的可能性(這眼光真的是沒誰了)。當時陳宮就坐在旁邊,面紅耳赤,但是呂布認為陳宮是大將,沒有治罪,「 時宮在坐上,面赤,眾人悉覺之。布以宮大將,不問也 」。

陳宮的行為,總是自相矛盾,歸根結底就是識人不明、謀略不足,恰如荀攸的評價,「夫陳宮有智而遲」。

呂布受困下邳時,陳宮獻出了唯一的計策,就是讓呂布外出駐扎,與下邳成掎角之勢。

這個計策高不高呢?不高!他忽略了很多因素。

1.曹軍兩倍于呂布軍;2.徐州有帶路黨,「 陳登率郡兵為軍先驅 」,而且陳登掌握了呂布的很多機要情報;3.陳宮錯誤地判斷了曹軍的后勤補給,「 不過旬日,軍食必盡 」,但是實際情況呢,「 太祖塹圍之三月 」。

試想,如果呂布帶著十幾二十幾天的糧食外出駐扎,肯定要被圍困,然后就餓沒了!

此外,還有一點,就像呂布的妻子所言,「 宮、順素不和,將軍一出,宮、順必不同心共城守也 」!

即便是拋卻陳宮、高順不和這一點,只看陳宮此前的兩次反叛行為,那麼呂布在生死關頭,還會再信任他嗎?

第4位:龐統。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演義中司馬徽的這句話,將龐統抬到了天花板的高度。

我們還是看歷史上的龐統。

龐統小時候看上去并不聰明,「 少時樸鈍 」,直到司馬徽賞識了他,稱他在南州士子中無人可比,「 稱統當南州士之冠冕 」,龐統的名聲才逐漸遠播。

但是,赤壁之戰中的連環計,完全是演義杜撰,純屬子虛烏有!

赤壁之戰后,周瑜將龐統強行請出了山,「 乃逼為功曹 」,給了個秘書的職位。次年,周瑜暴病而去,龐統就離開了東吳陣營,幾經輾轉,來到了劉備麾下。

最初,劉備讓龐統當耒陽縣令,但龐統荒廢公務,被免官;魯肅、諸葛亮紛紛為龐統求情,劉備才隆重啟用了龐統,「 以為治中從事,親待亞于諸葛亮 」,親密程度僅次于諸葛亮。

入川之戰,確實是龐統極力建議的,但有張松、法正這兩個帶路黨與劉備串聯在前,再經過龐統的大力倡議在后,劉備才最終拍板決定的。

龐統擔任軍師,有什麼表現呢?

第一點,涪城相會,龐統建議劉備直接挾持劉璋。

今因此會,便可執之,則將軍無用兵之勞而坐定一州也 」。這條計妙不妙?不妙,恐怕會適得其反,你看劉備怎麼說,「 初入他國,恩信未著,此不可也 」。

劉備本來是打著抵御張魯的這個幌子入川的,本來就受到益州士族的反對,如果強行扣押了劉璋,那麼益州集團絕對會拼力抵抗,這絕對不是劉備想要看到的。

第二點,上、中、下三策。

當時劉備與劉璋已經正式決裂,龐統獻出了三條計策:上策是奇襲成都,中策是先取涪城、再攻成都,下策是打道回府。其實,這就是一些謀士們慣用的套路,出三個方案,領導任選,我不擔責!

上策中說「 大軍卒至,一舉便定 」,又不是鄧艾偷渡陰平,奇襲成都有那麼容易嗎?下策中說「 退還白帝,徐圖之 」,那咱大老遠干什麼來了?因此,龐統的中策,就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選擇,也是劉備的必選之選,到了劉備那種騎虎難下的局面,換成誰,都會先打涪城。

所以說,客觀地講,龐統的上中下三策,真的看不出有多麼高光。

拿下涪城之后,劉備一邊奏樂一邊熱舞,龐統卻不合時宜地說了一句「 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 」。當初不是您極力請求攻打益州嗎?不是您建議先打涪城嗎?現在又說這話?劉備的人設就是仁義,他聽到這句話,當場就翻臉了!

在攻打雒城期間,龐統被流矢除掉。

其實,在整個入川之戰中,劉備才是真正的主心骨,也是最能打的主將,反觀龐統,至少在史料記載中,除了那個不成熟的挾持計劃,除了那個顯而易見的上中下三策,再也沒有獻計獻策的記載。

第5位,郭嘉。

郭嘉不倒,臥龍不出!郭嘉不倒,便無三國!

這恐怕是當今網絡上最大的三國泡沫了!

現代一些網友,不讀史書,只看劣質網文,或者受到大咖品三國的影響,他們對于郭嘉,一葉障目,迷失在名人效應里面!

郭嘉是曹營謀士中的超級明星,但客觀地講,郭嘉確實稱得上一流謀士,但還達不到逆天的高度!

郭嘉的高光表現非常多,譬如以下:

1.舍袁紹而投曹操,被曹操贊譽為「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

但是,曹操專揀好聽的說,比如稱贊荀彧是「吾之子房也」,稱贊荀攸是「吾得與之計事,天下當何憂哉」,稱贊賈詡是「使我信重于天下者」,甚至贊譽張郃為「韓信歸漢」!

而且,荀彧也是從袁紹那邊主動跑過來的,而郭嘉還是荀彧舉薦的。

2.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論」,堅定了曹操破袁的決心。

但是,荀彧卻在早前就提出了「四勝之計」,而且內容與郭嘉的「十勝十敗論」高度相似;「四勝之計」記載于《三國志·荀彧傳》,而「十勝十敗論」卻記載于《傅子》,到底誰抄誰的,不敢妄下論斷。

3.討呂布,水淹下邳。

演義中,郭嘉說「某有一計,可立破下邳,勝于二十萬師」,荀彧立即就追問「莫非決沂、泗之水乎?」

其實,先征呂布(次破袁紹),乃荀彧的主見;強攻呂布,乃荀攸與郭嘉的共同建議;至于擊破呂布的全程,荀攸才是謀主!至于水淹之計,與郭嘉沒有任何關系!

4.預言了孫策的離去。

官渡之戰馬上開打,有人傳言說孫策會襲取許昌,郭嘉立即斷言,說孫策「輕而無備」,極有可能倒在小人之手。這個預測,確實神奇!不過,荀彧的預測同樣神奇,而且左右了戰局走向!

首先,荀攸對袁紹麾下的謀士做了精準的品評分析;其次,荀彧、荀攸都預測了顏良、文丑的離去,「一夫之勇耳,可一戰而擒也」;還有一點,荀彧竟然預測到了許攸的叛變,當時曹操因為軍中缺糧,想要退回固守,荀彧立即寫信,認為時機已經到了戰役拐點了,讓曹操咬牙堅持以待有變,「若攸家人犯法,必不能縱也,不縱,攸必為變」 ,不幾天之后,許攸就帶著烏巢情報跳槽過來了!

5.遺計定遼東。

這條計策的核心內容如下:「兵貴神速,今千里襲人,輜重多,難以趣利,且彼聞之,必為備;不如留輜重,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這條計策,最終成功了。但是,我們要反思。

曹操扔下輜重,在當地向導的帶領下,奔襲二百余里,穿越了荒無人煙、斷糧缺水的干旱無人區,士兵饑渴難耐,途中還要宰殺數千馬匹,如果中間環節除了任何差池(譬如迷失方向、水土不服等),曹操應該就回不來了!

不得不說,這條計策,太冒險了!如果讓夏侯惇、曹仁帶隊實施,算得上神級戰術,但如果讓曹操親自帶隊,那就是雙刃劍,萬一不成功,曹魏估計就完了!

6.曹操哭郭嘉。

赤壁戰敗后,曹操哭著說「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其實,在赤壁之戰前,賈詡就開了系統天眼,預測了開戰不利,但曹操不聽,結果遇到了瘟疫,可以說不戰而敗。郭嘉這個人,最了解曹操,「唯奉孝能知孤意」,也最喜歡順著曹操的遺愿行事;如果郭嘉還活著,大機率會積極贊成曹操的決定!

此外,曹操愛哭,在《三國志》中哭了好多次,他哭郭嘉,并不能說明郭嘉多麼厲害;在劉備慘敗之后,諸葛亮還哭法正呢,「若法孝直在,必能令主上不東行」。

有人說,郭嘉的「十勝十敗論」比諸葛亮的「隆中對」還要高瞻遠矚,快省省吧!

「十勝十敗論」,說得夸張一點,就是吹捧領導、給領導打氣的雞湯文,全篇沒有任何具體措施和戰術;而「隆中對」,卻是歷史上公認的戰略規劃的范本,分析了時局形勢,給出了具體規劃,指出了矛盾所在,有實施策略,有終極愿景。漂泊一生的劉備,得到「隆中對」之后,六年后得以三分天下!

有人說,郭嘉是曹營第一謀士,恐怕不至于吧?

曹操評荀彧,「 撫寧內外,文若是也,公達其次也 」,曹操評荀攸,「 軍師荀攸,無征不從,前后克敵,皆攸之謀也 」;也就是說,荀彧主內政,荀攸是軍師謀主,根本就沒郭嘉什麼事兒!

在官渡之戰爆發后,荀彧、荀攸各種秀操作,程昱還有守城記錄,賈詡也有獻計,但郭嘉只有一句「 從征袁紹」,就沒了,再無任何表現!

郭嘉只是個軍師祭酒。

趙云的翊軍將軍,被網友用腳踩到了塵埃里,那麼為什麼郭嘉的軍師祭酒,就被網友用手捧到了云端上呢?

最后的最后,我們還是要承認,郭嘉確實是一流謀士,而且居功甚偉,但把他捧到了曹營第一謀士甚至三國第一謀士的高度,就明顯不理智了!

這3種象征「富裕」的綠植值得擁有!好活又養眼,價格不算高
2023/08/14
爺爺奶奶是不是真疼孩子,這些事情暴露無遺,虛情假意一眼看穿
2023/08/14
養狗10年,現在才知道狗狗這些動作,背后的意思
2023/08/14
5種驅蚊植物,家里養幾盆,蚊子躲得遠遠的
2023/08/14
這個夏天,客廳中一定要養的6種綠植
2023/08/14
家庭養花常見8大誤區
2023/08/14
5種自帶「涼感」的植物,這個夏天有救了!
2023/08/14
人到晚年,不要對子女做這3件事,容易吃苦頭
2023/08/14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沒錢,而是把這6個隱私告訴別人
202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