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興六年(228年),經過長時間的準備,諸葛亮親自率領十萬大軍出岐山北攻曹魏。
最初的戰斗進行得很順利。趙云疑兵出斜谷,制造出蜀軍越過秦嶺進入關隘逼近長安的假象,成功牽制住曹魏大部兵力。
但是,諸葛亮的主力從岐山進入隴西,形成了壓倒性的兵力與該地區兵力優勢的曹魏駐軍對峙。天水、南安、安定三縣先后叛魏歸蜀。
下一步的戰略是,只要蜀軍派出部分兵力,封鎖魏軍從關中到隴西的要道和亭台樓閣,為諸葛亮主力殲滅隴西殘敵爭取時間,那麼整個隴西,以及秦朝的龍興之地永州,以及馬超發跡的都城董卓西涼,都將成為蜀漢的版圖。
所以街亭能不能守住,是諸葛亮這盤棋的關鍵。
然而,此時諸葛亮卻做出了一個讓眾將不解的決定。
他不顧魏延、吳儀等老將,不顧眾矢之的,任用從未帶過軍隊的馬謖率軍前往街亭。
擋魏軍。
諸葛亮如此看好馬謖,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馬謖有扎實的軍事理論功底,常談兵法、謀略,是有根據的。諸葛亮十分贊同和贊賞。
二是諸葛亮討伐永愷之亂時,馬謖提出「先攻心,后攻城,先打心,后打軍」的建議。在斬首永凱的同時,他放開了依附在他身邊的孟。合乎諸葛亮七擒孟獲,后七攻孟獲的國策。
因此,諸葛亮對馬謖非常信任。而且,在馬謖臨走之前,諸葛亮還交代了「扎營在其位」的戰術。他料想,撐住街亭一會應該沒有問題。
不料,他違背了諸葛亮的作戰意圖,放棄了靠近水源的交通要道。而是將部隊駐扎在缺水的南山。
當張郃發起進攻時,沒有實際帶兵經驗的馬謖無法調動兵馬組織有效的反擊。
直到蜀軍大敗,街亭易手,曹魏的援軍才繼續沿著街亭進入隴西,使得諸葛亮在這一帶的軍事優勢消失殆盡。
結果,諸葛亮只好帶著屬于蜀漢的一千多戶,帶著仇恨回到了漢中。第一次北伐就這樣糊里糊涂地失敗了。
可以說,正是馬謖一個人輕敵丟掉了鎖鏈,才導致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全面失敗。但是諸葛亮也犯了別人沒有注意到的錯誤。畢竟,當他力排眾議任命馬謖時,軍中決策層也有不少反對的聲音。
那麼,蜀軍中誰能擋得住魏軍名將張郃守街亭呢?
回顧街亭之戰,雖然蜀軍一敗涂地,但副將王平的表現可圈可點。早在馬謖打算進駐南山時,戰斗經驗豐富的王平就極力勸阻。如果按照他說的守城,糧草水源都不成問題,至少這麼大的破綻不會暴露給張郃有機可乘。
馬謖主力被擊潰后,只剩下王平麾下的千余人保持陣型。張郃見他進退緩慢,懷疑有埋伏,不敢進攻。王平趁機召集各營將士安全回營,將自己的損失降到最低。
由此可見,如果王平代替馬謖統領街亭大軍,張郃很難輕易得手。
建興九年(公元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派王平鎮守南圍。司馬懿派張郃攻打王平。
以王平在南圍之戰的戰績來看,估計真的能拖住張郃,為諸葛亮清剿隴西爭取時間,最后聯手擊潰曹魏的援軍。
可見,街亭的失守,很大程度上是諸葛亮錯用了馬謖。如果派上王平或者其他經驗比較豐富的老將,即便擊敗張郃有些難度,但守住街亭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