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趙構是宋朝的第十位皇帝,1127年6月至1162年7月在位,是南宋的開國皇帝,宋太宗趙光義之后,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欽宗趙桓之弟。靖康之變后,金兵俘虜了徽欽二帝,北宋滅亡。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稱帝,建立南宋。在位三十六年,1162年56歲的宋高宗禪位皇太子趙昚,自封太上皇,退居徳壽宮,1187年,趙構駕崩,時年八十一歲。據說皇太子趙昚只是趙構的養子,而且趙昚還是宋太祖趙匡胤之后,身為宋太宗趙光義一脈的趙構,為什麼要選宋太祖一脈的后人做太子繼承皇位呢?
趙構失去了生育能力。本來趙構是有生育能力的,他共有五女一子。他的兒子趙旉三歲那年,在杭州發生了苗傅、劉正彥兵變,苗劉逼迫趙構退位,由太子趙旉繼位,隆佑太后聽政,趙構不得已聽從。尚在襁褓中的三歲小孩子本就體質很弱,再加一路從北方逃來的顛簸,又抱來抱去,身體多受寒暑。苗劉兵變被鎮壓后,孩子受不得折磨,生了瘧疾。已是驚弓之鳥的孩子,最怕驚嚇,偏偏一天一宮女抱著孩子,誤踩了一地上金鑼,突然發響,驚嚇了孩子,遂致抽搐成痙,過了一夜就死去了。
趙構悲憤交加,追謚趙旉為元懿太子,又下旨將那宮女和保姆一并處死。自此以后,趙構再也沒能生個兒子。怎麼回事呢?據傳趙構在應天府登基稱帝后,金軍就一直追著他打,好不容易在眾人保護下逃到揚州,趙構覺得離金人遠了,就安心在揚州過起奢靡生活,多天的逃跑,荒廢了趙構的[性☆生☆活]。安住揚州后,那麼多嬪妃美人追隨著趙構望臨幸,趙構哪能閑著?
于是天天與眾姬妾飲酒作樂,不問政事。其實金人一直追著他打,當時金兵已快攻打到揚州了,只是有兩個奸臣黃潛善、汪伯彥壓著前方緊急軍情不報,只為趙構享樂。一天夜里,趙構在內室與眾美姬們淫興正濃,不想金軍卻打到了北門。這會兒再不報是不行了啊,于是二人不顧趙構正在宣淫,突然闖入急報,金軍已打入揚州城。這一報猶如晴天霹靂,讓御幸美姬淫興正濃的趙構,一下子驚呆了,不僅淫興全無,而且從此陽痿了。趙構倉惶出逃,一直逃到鎮江,從鎮江又逃到杭州。本以為到杭州金兵一時半時追不到,可以喘口氣了,于是有開始與眾美姬們淫樂。
沒想到內部又出事了,本來帶兵保護自己的苗傅、劉正彥竟發動了兵變,圍困了高宗的行宮,逼迫高宗退位。
消息傳來,又把個正有興致能重新勃起的高宗給嚇了個半死。苗劉兵變剛被平定后,金兵又打了過來,使高宗每天都在提心吊膽地逃跑中過日子,有時甚至逃躲到海上去,一躲就是幾天,等金兵退去了才敢靠岸。如此以來,高宗的陽痿算是難治了,雖然後來和金國議和,生活安穩了,為了救治陽痿,又從民間多選了不少少女入宮,但依然難以喚起高宗的勃起。面對后宮如此眾多的嬌妻美妾,不舉的高宗,心里該是何等的難受啊!正由于此,太監一般的高宗從此再無生育能力,自然也就沒了子嗣可繼。
趙構不想讓濮議事件在后世重新上演。皇帝代表天下國家,最怕沒有子嗣,沒有繼承人。
看看年過半百有余的自己依然沒有子嗣,高宗著急,皇室著急,朝臣們更著急,紛紛要求高宗過繼一個皇室子嗣作繼承人。當時,由于靖康之變,宋徽宗和宋欽宗一脈的皇室貴胄,幾乎全部都被金國俘虜到北方去了,只有趙構一人逃了出來。因此與趙構最為親近的宋太宗趙光義一脈的子嗣沒有了,剩下的雖與自己同屬太宗一脈,但親近關系較遠,如趙光義的孫子趙允讓一脈當中,就有不少人幸免于難。但宋高宗卻不想從他們中選取繼承人,這主要源于他吸取了「濮議事件」的教訓。所謂的「濮議事件」,就是指宋仁宗時期,宋仁宗趙禎雖當了四十余年皇帝,是宋朝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卻膝下無子嗣,最終只好過繼了近支的趙曙為養子。
等宋仁宗駕崩后,趙曙繼位,是為宋英宗。由于宋英宗的親生父親是濮安懿王趙允讓而不是仁宗趙禎,于是宋英宗做皇帝后,堅持要把自己的父親也追封為皇帝,這著實惹怒了注重禮法的大臣及皇室,因為他們(王珪、司馬光等)認為既然當今皇帝是先皇的養子,并且是由先皇處得來的皇位,則先皇自然是他當然的父親,而趙允讓只能是他的「皇伯」。
這一事件一直持續折騰了長達十八個月之久,最后大臣們做出了妥協,只好允許英宗追封趙允讓為「皇考」。在當前內憂外患之下,趙構不想因此在他身后再發生類似「濮議事件」的情況。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從非常沒落沒有根基的皇族中選擇一個宗室當養子。這樣選出的繼承人,既沒有盤根錯節的勢力網,對皇室舊人不會產生威脅,又會因能得到大位已是很滿足,對自己感恩戴德,再不會提出其他過分的要求。趙構思來想去,還是選宋太祖趙匡胤一脈的宗室最合適,因為這一脈到他這一代,大部分已接近平民了。
能平復自己心中的驚懼和時人對宋太祖一脈未能坐享天下的不滿。宋太祖趙匡胤一手打下天下,卻將皇位傳給了弟弟宋太宗趙光義。此后宋朝皇位一直在趙光義一脈中傳承,但是宋朝朝野都知道這對太祖是很不公平的,于是此時還位太祖一脈的呼聲越來越高。據《宋史•孝宗本紀》記載:當時的同知樞密院事李回曰:「藝祖不以大位私其子,發于至誠。陛下為天下慮,合于藝祖,可以昭格天命。
參知政事張守曰:「藝祖諸子,不聞失德,而傳位太宗,過堯舜遠甚。」特別是上虞丞婁寅亮上奏說:「昌陵之后,寂寥無聞,僅同民庶。藝祖在上,莫肯顧歆,此金人所以未悔禍也。」婁寅亮的意思是說,之前宋室太對不起宋太祖后裔們了,他們本應受到優待,但實際上現在他們卻淪落得「僅同民庶」,這就惹怒了太祖皇帝的在天之靈,他不再保佑大宋,這也正是「靖康之難」爆發的重要原因。婁寅亮的話對宋高宗震動很大。傳說,宋高宗曾作了一個夢,見到了斧聲燭影的真相,心中驚愕不已。夢中趙匡胤大概說了,趙光義的后代敗壞天下,該把皇位還給他了。
正巧,這時宋朝使臣從金朝回來,稟告宋高宗說,金朝皇帝(金太宗完顏吳乞買)相貌長得很像畫像上的藝祖(即宋太祖趙匡胤),更是讓趙構心中驚惶。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趙構下詔書說:「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孫不得享之,遭時多艱,零落可憫。朕若不法仁宗,為天下計,何以慰在天之靈!」并宣布將從太祖后裔的「伯」字輩(太祖七世孫)中選擇皇位繼承人,最終趙伯琮和趙伯玖被選入宮。
據說趙伯琮改名趙瑗,交皇妃張氏扶養;趙伯玖改名趙璩,交吳皇后扶養。后張氏死,趙瑗也跟隨吳皇后。為了在二子中能選出個中意的人做太子,宋高宗也是別出心裁。
他從宮中選出二十名漂亮宮女,給趙瑗和戰璩兩人住處各分送了十名。趙璩得了十名美女,整日左擁右抱,其樂陶陶;趙瑗得了十名美女,就給她們各自安排了活計,自己卻從不沾染她們。這樣過了一年,高宗將這二十名宮女調回宮中,進行驗看,在趙瑗住處的十名宮女,個個依是處女之身;而在趙璩住處的十名宮女,卻個個都已破瓜開瓢,失去了處女之身。高宗遂與吳皇后商定,決議立趙瑗為太子。紹興三十年二月,改趙瑗為趙瑋;紹興三十二年五月,正式立為皇太子,并改名趙昚。紹興三十二年六月,宋高宗退位,做了太上皇,皇太子趙昚繼位,是為宋孝宗。縱南宋一朝,還數宋孝宗有所作為,并給岳飛平了反,總算沒讓高宗白搭進那二十名美人。
至于宋高宗趙構八十一歲才駕崩,為什麼會在56歲那年就禪位給了宋孝宗趙昚,自己卻做了太上皇,這個應該也很好理解。其一,宋高宗真的是身累心累了。趙構承位于亂世,開始是被金軍追著打,驚慌失措中到處逃,畏金如虎,被金兵嚇破了膽,更何況又經歷了苗劉兵變,整天戰戰兢兢,居無定所。後來雖經南宋軍民的頑強抵抗,壓制了金軍的進攻態勢,能過上比較安定的日子了,但朝內已分為主戰和主和兩派,趙構真的是被金兵嚇破了膽,利用主戰派和長江天塹抑制了金軍進攻后,就開始一力支持主和派,打擊主戰派,但朝內兩派至此斗爭激烈,外面金人又戰和反復,真的讓高宗頭疼之極。在古代因科技水平不高,人們普遍壽命低下,能活過四十歲,已差不多算中壽了,高宗已年過五旬,真的不想再過內外紛擾的日子了,因此他想早早退位,過幾天安穩的日子。其二冤殺主戰派代表人物岳飛,已致朝野怨憤,也讓自己內心不安。
趙構為了能達到與金國議和,大力支持以秦檜為代表的主和派,打壓主戰派,為了滿足金國的要求,為了防止主戰派成勢,他甚至支持秦檜冤殺抗金穩國有大功的岳飛,導致朝野上下,怨氣充斥。
與金國議和的屈辱,秦檜的專權賣國,排擠異黨,民間的怨憤,都讓趙構心累不已,應接不暇,因此趙構想早早退位,安享晚年。其三趙構想觀察錘煉宋孝宗趙昚。宋孝宗繼位后能力如何,和繼位前對自己的表現是否一致,能否壓制住朝中各派力量,都讓趙構揪心,趙構想扶上馬送一程,將孝宗鍛煉出來,自己也好安心離開。後來趙構退位為太上皇后,孝宗依然象親子一樣孝順他,而且孝宗聰明有為,高宗也就從此不再過問朝堂之事,即使後來孝宗支持主戰派,平反岳飛,迎合朝野形勢,與高宗相悖,高宗也不再干涉。也許高宗知道,孝宗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