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杭州地區就有了人類的繁衍生息,從原始的生活到如今的美人、美景,離不開時代與每個杭州人的相互成就,不管是美麗的西湖,還是古樸的河塢,更或者是壯闊的西關,在歷史的長河中每一個地方都有一個時代的印記,跟隨時光的倒流,回到八十年代,再看看那時的景,那時的物,那時的人,看看「大小不同」的老杭州
一旦說到杭州,離不開的話題就是有關西湖和靈隱寺的,西湖上渡船,靈隱寺求姻緣,或許本地人士沒有絲毫向往,但這些人文歷史也算得上屬實孕育著過去的一切
夏日時節的西湖,在八十年代,街道上腳踏車居多,大多數人都是白襯衣,路上一輛綠色的小轎車停了下來,似乎出現了什麼故障
拉貨的夫妻
年輕的小伙子騎著三輪車,后面一個女子推車前進,一個人手上戴著手表,一個人戴著手鐲,車上的東西被茅草包裹得很嚴實,看樣子是易碎品
嫁人就要嫁杭州姑娘,這是當年流行的說詞,那時的潮流應該就是碎花裙加遮陽帽,這種遮陽帽應該還是可以收成一個環,這樣的著裝,真的也很美
靈隱寺飛來峰
靈隱寺飛來峰附近的石刻,小男孩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摸著佛性的下顎
四個女孩子的合照,皮涼鞋樣式差不多,衣裝打扮的氣質幾乎都不一樣
一處木匠鋪內,一個師傅正在極速的勞作,在記錄的一瞬間另一只手都快看不見了
西湖邊
一個少年正在西湖旁寫生,一望無際的荷葉,一些些荷花伸出了水面,點綴了整片湖邊,遠處的山,一層隔著一層
西湖的斷橋
斷橋的荷花已經綻放,橋上一群騎腳踏車的人從這里路過
杭州景區的兩對游客,留下了跨越世紀的合照
西湖旁的欄桿邊,一位男子用相機給兩位女子拍照,那時的相機算是一個稀罕物,她們坐在欄桿邊,拿著雨傘,擺出不同的姿勢
西湖邊的翠微亭
西湖邊的翠微亭,一個女子面對鏡頭從容地微笑,波浪卷的髮型在那時就開始流行了
在西湖邊的石馬上,總是杭州人兒時一個深深地記憶點,翻開自己家的相冊,大概很多人都有一張合照
綠樹下的看書人
八十年代,電子科技不發達,很多人都喜歡看書, 在書里尋找個中趣味
春游的小朋友
采茶人
茶園里的一位茶工在采茶,動作嫻熟,頭上戴著一頂草帽,手上戴著一塊手表
杭州街頭,一對中年夫妻,用板車拉滿一車陶瓷,在路邊等著公交車過了再拐彎,八十年代的陶瓷還是很受歡迎的,那時的塑料制品不多,這一車基本上就可以滿足一個店鋪賣上好幾周,這個拐角處能看出來是哪里嗎
杭州的兩個老人和兩個孩子
老人坐在自家院落里,小孩站在門檻外,對外面世界的好奇從小就一直存在
一家老店鋪,裁縫大爺正在裁衣服,鋪面很簡單,門口放著一個縫紉機,墻上掛著幾件衣服,這也是許多八十年代店鋪的一個縮影,一技之長就能衍生出一個攤位,來養家糊口,周圍的鄰居都會來照顧生意
杭州一家食品店,店員看到鏡頭臉上充滿了笑容
年輕的媽媽,用腳踏車載著兩個小孩
1981年的杭州街道
那時的杭州也有一股小縣城的味道,走路的人,騎車的人,就是沒看見開車的
1981年的腳踏車停放處
路邊停滿了腳踏車,基本上都是二八杠的,清一色都是黑色的,那時一個家庭有一輛腳踏車也是不錯的了
杭州街頭擺地攤
這個攤位擺在路邊,有不少的人光顧,自己挑選自己想吃的東西
蔬菜攤位
一位農婦在路邊賣著瓜果蔬菜
板車攤位
一位農民,擔著兩個竹筐,里面的東西已經賣完了,大家的頭都望向一邊,似乎在看什麼熱鬧一樣
路邊的廣告牌,栩栩如生,街邊墻角,屋頂,總是放在顯眼的位置
修配廠門前的三輪車
正在工作的挑夫
一位男子,拉著一個板車,板車上面放著很多貨物,感覺他走得很吃力
西湖留影的笑容,街邊勤勞工作的汗水,這只是每個杭州人日常生活的一個縮影,在沒有電子科技的滲透的時候,那時的正視前方的時間總比低頭的時間多,八十年代的杭州讓人懷念,因為能看到風景更多,跨時代的杭州,「大小」真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