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好萊塢是多少明星夢想的樂園,在民國時期,有一位中國女演員,她憑著自己的努力,踏入了本屬于白人的世界。
只不過,當她好不容易在好萊塢闖出了名氣,猛然回首,卻發現自己仍是個局外人。
這位中國女演員的名字叫黃柳霜,她是第一個好萊塢亞裔華人女星。
黃柳霜1905年出生于美國洛杉磯,他們家是移民美國的第三代華人。
雖然黃柳霜從爺爺那時起就來到美國淘金,可是諾大的美國哪有什麼金可淘,到了黃柳霜父親那一代依然一貧如洗。
黃柳霜原名黃阿媚,她的父母在洛杉磯開了一家洗衣店,整天起早貪黑,辛苦忙碌,卻賺不到幾個錢。
黃柳霜的父母一共生了8個孩子,黃柳霜排行老二,她從小就在洗衣店內幫父母干活。
由于家境貧寒,黃柳霜文化不高,父母對她也沒有別的期望,只盼著這個女兒能夠順利長大,然后嫁個本份的男人,平安度過自己的一生。
在那個年代,貧困人家也就這麼一點夢想了……
可是黃柳霜并沒有按照父母的安排前進,她選擇了一條崎嶇而坎坷的電影夢。
當時的電影業正處于發展開拓時期,美國的電影公司常常會到唐人街取景,而年幼的黃柳霜總是忙里偷閑,悄悄地跑到拍攝現場觀看……
「那些人到底在干什麼,為什麼要走來走去?」
幼小的黃柳霜在心里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她很好奇,想要一探究竟,可又無法知道答案。
于是,黃柳霜跑回家問了家人,父親告訴她這是在拍電影。
「拍電影,好神奇。」
黃柳霜從那一刻開始,在心里種下了電影夢,她幻想著自己也能走上大街,拍攝一部電影。
黃柳霜想拍電影的事被父親知道了,他大聲告訴女兒,拍戲不是正經女孩該做的事情。
父親的堅絕反對,沒有讓黃柳霜退縮,反而堅定了她闖蕩電影界的決心。
1919年,17歲的黃柳霜幸運地獲得了一個角色,她在美國電影《紅燈籠》中飾演一位無名無姓的英國人情婦。
這是黃柳霜的首次觸電,她中國女孩的面孔,天真無邪的表演,讓電影公司刮目相看……
美國好萊塢電影公司決定力捧黃柳霜,讓這個「中國娃娃」成為他們的搖錢樹。
1924年,黃柳霜在道格拉斯·范朋克的邀請下,出演美國電影《巴格達竊賊》,在片中她飾演一個奸詐的蒙古奴隸。
1927年,黃柳霜又參演的美國電影《老舊金山》上映,這一次她在片中飾演的是華人妓女。
這兩部電影在美國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黃柳霜也在1927年登上了《良友畫報》總第十六期的封面 。
黃柳霜在好萊塢闖出了名堂,可美國的華人卻不喜歡她。
美國的華人認為黃柳霜在電影中扮演的角色不是情婦,就是奴隸、妓女,這簡直就是在侮辱中國人。
其實黃柳霜何嘗想接這些角色,可作為一個低下的中國人,她沒有選擇的余地……
好萊塢電影公司的老闆曾經明確地告訴她,要麼就按照公司要求飾演這些角色,要不就趕緊滾蛋,退出電影界。
黃柳霜聽了這話,垂下了頭,她一語不發,而周邊的白種人都在看她的笑話。
「哼,一個黃種女孩有什麼資格挑三揀四。」
電影公司的排外,美國華人的辱罵,讓黃柳霜無所適從。
1928年,黃柳霜離開了好萊塢,去了歐洲發展。
只是,歐洲真的能找到自己的電影夢嗎?
黃柳霜想到這兒,不由打了個冷顫……
在英國,黃柳霜一共拍了5部電影,獲得了一片贊譽。
1929年,黃柳霜出演的英國電影《唐人街繁華夢》,這是她出演的最后一部默片電影。
《唐人街繁華夢》一經推出,就轟動了整個英倫。
英國的各大影院、咖啡館,餐廳都在宣傳這部電影,黃柳霜還憑借此片獲邀出席英國王室宴會,可謂名利雙收,風頭無兩。
1930年,黃柳霜在派拉蒙影業的邀請下,決定離開歐洲,重返好萊塢拍攝電影。
黃柳霜回到美國后,她的處境依然遭糟,她因為主演了電影《龍女》而備受罵名。
中國人都覺得黃柳霜為了成名,出賣了自己的靈魂,按照美國電影公司的意思,在大銀幕上刻意丑化中國人,這樣的女人簡直不可饒恕。
黃柳霜面對種種指責,她無力反駁,她決定不再任由電影公司擺布,她要拍攝一些高質量的電影,挽回自己在國人中的形象。
但是黃柳霜只是一個華人演員,她的命運不掌握在自己手中,電影公司的老闆依然要求她出演沒有營養的角色。
1932年,黃柳霜與瑪琳·黛德麗共同主演的美國電影
《上海快車》,該片在美國取得了370萬美元的首映票房。
在影片中白人女星光彩照人,而黃柳霜只能扮演紅樓翠幔里的青樓女子。
「又是一個青樓女子,這個女人沒救了!」
華人對黃柳霜的不滿日益加深,身心俱疲的黃柳霜欲哭無淚。
難道自己真的遇不到好角色嗎?
黃柳霜對此是不甘心的,她要向白人世界抗爭……
在電影《上海快車》上映后不久,黃柳霜又出演了首部以上海為背景的美國電影《大飯店》,在這部電影中她飾演女二號。
可是當此片在上海公映時,,黃柳霜驚訝地發現,在電影宣傳中她被刻意隱去名字。
憤怒的黃柳霜想要討個說法,可是誰能給她公道呢?
「不,我決不會放棄的。」
倔犟的黃柳霜決定放手一搏,她不信自己斗不過命運。
1936年1月,由美國著名女作家賽珍珠所寫的諾貝爾文學獎作品
《大地》將要在美國改編拍攝成電影。
黃柳霜一直喜歡賽珍珠的作品,而且她知道,這部電影描寫的是真正中國女性的風貌。
黃柳霜積極爭取電影《大地》中的女主角,可是她最終還是失敗了,原因就是她是一個中國女人。
原來無論你怎樣努力,到頭來,還是一個局外人。
心灰意冷的黃柳霜開始厭倦了好萊塢,好萊塢星光大道很美,但這樣的美麗不屬于華人明星。
「我是中國人,我的根在中國。」
黃柳霜想要去中國了,美國再好,也不是她的家。
1936年,黃柳霜乘坐游輪來到了中國,迎接她的除了掌聲外,更多是口誅筆伐。
「她的墓志銘上應該寫上「這是她1000次的死亡」。」
面對中國媒體的譏諷,黃柳霜從不辯解,她只想親吻這片土地。
當然在中國,黃柳霜也有高興的時候,她受到了京劇大師梅蘭芳與「電影皇后」胡蝶熱情接見。
黃柳霜看到了祖國大地的壯麗山河,她由衷地喜歡自己的祖國,并為當初拍攝帶有「辱華」性質的電影而感到羞愧。
「我的根永遠在中國!」
從中國回到美國的黃柳霜不再接拍損害中國人形象的電影,她立志成為一個正真的中國人。
抗日戰爭爆發了,黃柳霜為祖國安危日夜擔憂,她在1942年拍攝了反日宣傳片《緬甸炸彈》和《重慶夫人》。
黃柳霜還在美國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為受難的祖國大聲吶喊,呼吁華僑們踴躍捐款,并把《緬甸炸彈》和《重慶夫人》的片酬全部捐給中國聯合救濟會。
可惜黃柳霜的努力并未取得周圍人的諒解,1942年宋美齡訪美期間,幾乎邀請了所有的華僑名流,唯獨遺漏了黃柳霜。
因為在宋美齡眼中,黃柳霜雖然是華人女星,但她出演的電影有損國格,實在難登大雅之堂。
未接到邀請的黃柳霜很傷心,她只能把苦默默咽下,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
黃柳霜不愿再聽任美國電影公司的擺布,美國電影公司也拋棄了她。
無戲可拍的黃柳霜望著燦爛星空,無可奈何地笑了笑。
唯一讓黃柳霜感到寬慰的是,她用自己的片酬養活了一家人,她的兄弟姐妹都接受了高等教育,成為了體面的中產階級。
只有黃柳霜奔波半生,一無所有,連愛情都擦肩而過……
黃柳霜此生只談過一次戀愛,她的戀人是電影制片人米奇.尼蘭。
他們深深地愛著對方,卻不能結為夫妻,因為白人不可以娶中國女孩。
1961年,孤獨的黃柳霜因病去世,她的眼角掛著一滴淚珠,這一年她只有56歲。
黃柳霜是被歷史遺忘的傳奇,作為好萊塢首位華人女星,她力爭上游,不畏艱險,可惜生不逢時,只落得人生長恨水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