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在民間流傳甚廣、老少皆宜,小說大篇幅描繪了文臣謀士的足智多謀,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吸人眼球的謀略故事。
同時,作為冷兵器時代戰爭題材的小說,對武將的描述刻畫自是必不可少的。
小說也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個特點鮮明的武將,魏、蜀、吳三大軍事集團中都不乏戰力值爆表的大將。
既然是武將,難免要比個高下,那麼這些武將的武力高低該如何判定呢?
小說中,武將之間有的互相交過手,并且勝負已分;有的雖曾交手,但未分勝負;也有的未曾交過手,無法直接判定高下。
但通過橫向比對和細節比較,其實也可以對他們的武力高低做出準確的判定。
馬超、張飛、許褚就是三國武將中武力值爆棚的典型代表,那麼這三人到底誰的武力更強悍呢?
他們三人之間,馬超分別與許褚在渭水,與張飛在葭萌關有過直接交鋒。
雖然這兩次大戰都沒有直接分出勝負,但通過戰斗的細節可以看出,馬超應該是這三人之中武力最強的。
渭水之戰
馬超在其父馬滕被曹操設計引入許昌之后,并未隨父親到朝中做官,而是接管了西涼兵馬,成為獨霸一方的軍閥。
可見馬超是很有抱負之人,不甘自斷羽翼,居于人下; 并且對自己的武力也非常自信,立志要做一番大事業。
馬超與韓遂起兵后,與曹操軍團多次交鋒,連敗曹洪、徐晃、于禁、張郃等大將,并且將曹操殺得割須斷袍,幸得曹操手下大將許褚將其背過謂水,方得以脫險。
這次戰役中,馬超展現出了超一流武將的能力,即便是對陣曹營中那些早已成名的武將也是不在話下,兵鋒所指所向披靡。
逼得曹操感嘆道:「馬兒不死,吾死無葬身之地!」
直到馬超遇見許褚,曹操軍團的頹勢才稍有所止。 馬超初遇許褚時,也被其氣勢所震懾,不敢貿然交鋒,便約定次日決戰。
可見雙方都清楚對方是「狠角色」,要做好充分準備后方可交手。
在決戰場上,雙方你來我往,馬都打累了,換了馬匹再戰。打了幾百回合,也沒分勝負。
從表面看,雙方武力相當,但經仔細分析,雙方的特長各有不同。
許褚力大如牛,他的優勢就是氣力足,并且在對戰中他能拗斷馬超的槍桿,足以見其力氣之大。
而馬超的優勢是技戰術水平高,槍法出神入化,雖然力氣也很大,但較許褚沒有優勢。
便隨著戰斗的持續,體能消耗巨大,氣力優勢會消失殆盡。
有這樣一個細節為證,雙方在打斗數百回合后,許褚脫掉鎧甲,赤膊上陣,可見其氣力消耗太大,已經散熱不暢。
戰斗如果再持續下去,許褚可能要落到下風。 因此,曹操也對戰斗形勢作出分析判斷,恐許褚有失,便派遣夏侯淵,曹洪兩面夾攻,支援許褚。
由此可見,雙方雖然在戰斗中勢均力敵,但論綜合戰力,馬超應該略勝一籌。
葭萌關之戰
此時期的馬超已經不是一方的統帥了,而是委身漢中的張魯,成了其麾下的一員戰將。
劉備取西川時,西川主劉璋請張魯支援,馬超便自告奮勇,請命領兵出戰。
馬超率軍在葭萌關與劉備對陣,當時關羽守荊州、趙云也有公干,都不在軍中,劉備陣中能與馬超一戰的,只剩張飛,出戰馬超的重任也只自然落在張飛肩上。
為了讓張飛不輕敵,做到全力以赴、萬無一失,諸葛亮還用了激將法,確保張飛以最好的狀態迎敵。
此戰,馬超來勢洶洶,在陣前叫罵,引張飛出戰。但劉備并沒同意張飛立即出戰。
而是等到晌午以后,待馬超人困馬乏,士氣低落時,才讓張飛出戰。
二人大戰百余回合未分勝負,劉備鳴金收兵,張飛經過短暫休整,再次出戰。兩人又戰斗了百余回合,難解難分之時,劉備再次鳴金收兵。
劉備在城上全程觀看了二人的戰斗,對馬超的英武形象也是贊不絕口, 發出了「人言錦馬超,名不虛傳!」的贊嘆。
待二人交手后,對馬超的武藝也很是欣賞,怕張飛有失,便兩次鳴金收兵,保證張飛能夠有充足的體力迎戰馬超。
從這個細節也可以看出,馬超長時間在陣前叫陣,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體能,而張飛則是以逸待勞、養精蓄銳,占了些優勢。
另外劉備兩次鳴金收兵,讓張飛休息后再戰,說明張飛的體能應該不如馬超。
兩位高手可謂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在打了一白天后,又挑燈夜戰,二人還是不分勝負。
就在戰斗膠著之際,二人又都想到了智取,準備出其不意,用暗器傷害對方。
但二位戰將也是身經百戰,分別躲過了對方的偷襲。
最后,雙方的夜戰也沒有分出勝負,而又是以劉備的鳴金收兵結束。
可能從劉備的角度看,張飛真的是很難取勝,自己一方如果不能取勝,再有所閃失,那就得不償失了,為了三弟的安全,還是鳴金收兵最保險。
後來,馬超被諸葛亮設計招降了,馬超與張飛二人成了同一陣營的戰友,也沒有機會再次交鋒。
雖然二人當時在戰場上未分高下,但戰斗中張飛明顯是以逸待勞,占有體力優勢。
在這種情況下二人平分秋色,應該說二人的技戰術水平相當,但在體力上馬超略勝一籌。
畢竟當時張飛的年齡也已經大了,體力較巔峰時期肯定有所下降,已經不復當年「三英戰呂布」的勇力了。
如果再年輕幾歲,張飛和馬超絕對是旗鼓相當、不分勝負。
另外,馬超當時委身張魯陣營,并不受張魯待見,他急于表現自己,立功心切。
帶兵到葭萌關后,面對由諸葛亮調度指揮的劉備大軍,士氣上不占優勢,心情自然不舒暢,也很難發揮出最佳狀態。
綜合以上因素,當時的馬超真實的戰力應該略微在張飛之上。
通過上述兩場大戰,可以看出以上三人之中,馬超的武力值應該是最高的。
不過在那個戰火紛飛、軍閥割據的年代,僅僅依靠武力是很難立足的,呂布的下場就很好地證明了這點,馬超也是在投靠了明主劉備之后,才建立了一凡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