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最佳推荐
三國解密
影视片段
情节八卦
洞鑑歷史
最新预告
全部
    
小妾身懷六甲只能站著吃飯,24年后兒子功成名就,丈夫:坐下吃吧
2023/03/16

譚延闿

古裝劇里經常會出現這樣一個畫面,王公貴族家的男子被成群的妻妾伺候著更衣吃飯,這往往會被誤解成古代實行「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

實際上,我國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一名男子只能有一位正妻,其余都是小妾。小妾不但跟正妻名分地位不同,在吃穿用度上也有很大差別。

小妾雖然也為丈夫生兒育女,但在家里的地位卻只比丫鬟仆人稍微高一點點。

民國時期有一位小妾,因為身份低微,二十多年來只能站著伺候丈夫和他的妻子吃飯,直到24年后她的兒子科舉及第,才被允許坐下吃飯。

這位小妾的具體姓名已經不可查,后人只稱她為李氏。

那麼這位身份卑微的李氏為何能在歷史上留下一筆呢?這就不得不說起她的兒子——譚延闿。

譚延闿

譚延闿是湖南茶陵縣人,他不但是民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書法家,有「近代顏書大家」 之稱,還與我們非常熟悉的譚嗣同、陳三立并稱為「湖湘三公子」。

不僅如此,他與孫中山、宋美齡的關系也都非常好,還是蔣介石和宋美齡喜結連理的促成者。

譚延闿雖然在民國時期享有很大的名聲,但因為出身原因,小時候過得并不好。

譚延闿的父親譚鐘麟是清末官員,一位因循守舊的頑固派,他的母親李氏出身也不好,只是一大戶人家端茶遞水的丫頭。

譚鐘麟跟那戶人家是朋友,有次他去那戶人家做客。

李氏剛好負責端茶遞水,當她把茶水端給譚鐘麟時,竟然不小心摔碎了茶盞,熱茶濺了一地。

譚鐘麟

主人家覺得很沒面子,當即就對她打罵起來,李氏被嚇得跪地不起,連連求饒。

譚鐘麟見李氏哭得梨花帶雨的可憐模樣,一時心動,便向主人家討了她,帶回了自己府中。

就這樣,李氏被譚鐘麟納為了妾室。從燒火丫頭變成老爺的枕邊人,可謂是「飛上枝頭變鳳凰」。

可她真的迎來了自己的幸福嗎?

《禮記》有云:「妾合買者,以其賤同公物也。」

在那個時代,妾根本不是什麼「主子」,只不過是一件可以隨便交換的物品罷了。

作為地位低賤的妾,除了可以為老爺生兒育女外,李氏的生活跟過去并沒有什麼不同,她在正妻的面前沒有發言權,也仍舊需要干很多活。

譚延闿做為她的兒子,自然也就成了沒什麼地位的「庶子」。

譚延闿

因為是庶子的原因,譚延闿小時候經常被「嫡子」兄長打壓,一起玩的小伙伴也給他起了「小老三」的這種具有貶低意味的外號。

他在覺得委屈憤怒的同時,也更心疼自己的母親。他的母親明明也嫁給了父親,為什麼要像丫鬟女婢一樣做小伏低呢?

每次吃飯時,他雖然可以坐下吃飯,母親卻得跟丫鬟一起,站在旁邊伺候老爺夫人吃飯,幫他們布菜添飯,等到他們吃完了,才能坐下吃一點殘羹冷炙。

看著母親過著受人白眼,任人擺布的日子,又想想她當年懷著自己時可能也是這樣挺著肚子站在一旁伺候,譚延闿頓時為母親覺得屈辱和不值。

他暗暗下決心,一定要勤奮讀書,將來考取了功名,讓母親揚眉吐氣,過上受人尊敬的好日子。

譚延闿書

他經常安慰母親,說自己以后做了官,會讓她過上好日子。

李氏雖然出身貧賤,但為人卻善良正直。

她常常教育譚延闿,要做個好人,即使做了官,也要做一名愛民如子的好官,不可被金錢和權勢蒙蔽雙眼。

譚延闿天資聰穎,自身又勤奮好學。1893年,剛滿13歲的他考中了秀才。譚鐘麟十分欣喜,親戚朋友也夸譚延闿是個有出息的孩子。

不過譚延闿并沒有因為這點成績和夸獎就沾沾自喜,他靜下心來,更加刻苦地學習。

1904年,譚延闿參加了清末最后一次科舉考試,考中會元,并于同年4月參加殿試,被評為二等第三十五名,賜進士出身。

這里還有一個小故事,據說譚延闿的名次其實是被故意往下降了,他才應該是那年的狀元。

慈禧

但因為慈禧太后在排列名次看到他姓譚,便想起了譚嗣同。

她自然不喜譚嗣同,又因譚嗣同跟譚延闿同為湖南人,便連著對譚延闿也沒什麼好感了,所以就故意給他排到了末尾的名次。

雖然不是狀元,但考中進士,也是天大的榮譽。

因此,譚鐘麟還特意為這個兒子舉辦了宴席,慶祝他登科及第。

俗話說,「母憑子貴」。考中進士的譚延闿再回家吃飯時,就看到譚鐘麟對李氏和顏悅色:「坐下吃吧!」

隨即,他對其他人宣布:「李氏夫人從此可以入正廳就座用膳。」

24年了,因為爭氣的兒子,李氏總算是苦盡甘來,可以坐下跟丈夫、正室一起吃飯了。

因為看著母親吃了那麼多的苦,譚延闿從小就對封建婚姻深惡痛絕。

他暗自發誓,自己將來若娶了妻,一定「一生一世一雙人」,決不納妾。

方榕卿

十六歲時,譚延闿迎娶了自己的妻子——方榕卿。

同譚延闿一樣,方榕卿也出生于一個封建官宦家庭。她的父親是晚清時期的江西布政使方汝翼。

方、譚兩家是世交,關系非常好。譚延闿跟方榕卿年紀相仿,兩家又門當戶對,雙方一商量,便給兩個孩子定了親。

雖說譚延闿跟方榕卿的結合是典型的封建包辦婚姻,但二人情投意合,婚后相敬如賓,舉案齊眉,日子過得十分幸福。

方榕卿雖然是大家閨秀,卻沒有大小姐的嬌縱脾氣,她溫柔賢淑,知書達禮。

婚后為譚延闿生育了四個孩子,一邊伺候公婆,一邊教育孩子,把家里的大小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

有這麼一位賢內助,譚延闿的生活過得輕松了很多,也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發展自己的事業。

譚延闿

1916年,譚延闿的母親李氏在上海病故。

當時譚延闿正在湖南擔任湘督一職。就任時,他曾當眾宣布,自己是「奉母命出而維持秩序」,還因此傳為了一段佳話。

母親病故的噩耗傳來時,湖南局勢正吃緊,作為湖南最高軍士長官的譚延闿本應坐鎮長沙,但他顧不得這麼多,只想奔赴上海,為母親盡最后一次孝。

軍中眾人也知道他的孝心,便沒再阻攔。就這樣,譚延闿得以親自送別母親,并把她的靈柩運送回了湖南老家。

譚家有族規,「妾死后不能從族祠大門出殯」。

因而,李氏的棺木從家族宗祠正門路過時,被一大批族人擋在了門口,禁止通過。

譚延闿勸說多次,族人們仍然不肯放行,堅持讓他們從側門繞行。

蔣介石、譚延闿、馮玉祥

無奈之下,譚延闿不顧自己的身份和聲譽,竟然直接躺到了母親的棺木上,對著族人們大喊:「我譚延闿已死,抬我出殯,誰敢攔我!」

族中長輩們被這一幕驚得瞠目結舌,但是以譚延闿的身份和地位,又沒有辦法拉他下來,最后只好打開大門,讓李氏的棺木從正門通過。

為了讓母親得到應有的尊敬,譚延闿連身份和禮儀都不顧了,實在令人敬佩。

譚延闿的「孝子」名稱,也因為這些事而名傳萬里。

其實譚延闿的「孝」除了體現在考科舉,走「正門」這些大事上外,在許多細節上也有體現。

譚延闿有個別號「慈衛」,取自「天將救之,以慈衛之」,意思是要以「慈愛」拯救天下。

他在資助長沙明德學校,給明德學校校長胡元倓寫信時,落款就是「慈衛」。

在信里說完資助事項外,還特意說明,自己是「奉太夫人之命」。通過這種方法提高母親的地位,可見其孝心。

譚延闿

母親去世后,譚延闿便把重心全部放在了妻兒和事業上面。

那時譚延闿為了革命事業四處奔波,他跟妻子方榕卿聚少離多,通常幾個月也見不上一次面。

可是方榕卿從未有過抱怨,還要譚延闿不要掛念家庭,專心事業。

可能是積勞成疾,1918年,方榕卿染上了重病,為了不讓丈夫擔心,便一直瞞著他。

在方榕卿的刻意隱瞞下,直到她去世幾個月后,譚延闿才得知這件事。

得到這個消息的譚延闿悲痛萬分,為了緬懷妻子,他竟頂著繁重的工作量,在軍中連續一百天未碰葷腥,只以蔬菜為食。

雖未見上丈夫最后一面,但是方榕卿在彌留之際給他留了這麼一句話:「不要續弦,好好把孩子們養大成人。」

在外人看來,方榕卿的要求似乎太過分,畢竟那個時候的譚延闿還不到四十歲。

但譚延闿卻完全理解妻子的心情——她只是擔心他再婚,自己的孩子會受委屈。

孫中山

其實即使她不這麼說,譚延闿也不會再娶。早在他得知妻子離世的消息時,他便說過,「此生不再續弦,你是我唯一的妻子。」

但是說是最容易的,他真的可以做到嗎?

梁啟超結婚時也曾許諾,要「一夫一妻」,但最后不還是又娶了王桂荃?

果然,在失去了妻子后,正值壯年又有德有為的譚延闿很快成了不少人的「說媒」 對象。

親戚朋友們都勸他再娶,還有不少女士直接向他表白。

大家不愿意看著這位年輕有為的才子就這麼帶著孩子孤零零地度過余生,都希望他再找個伴,連孫中山都開始琢磨著為他牽線搭橋了。

孫中山

那時,譚延闿跟孫中山早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還曾在陳炯明叛變時救過他一命,兩人是非常好的朋友。

孫中山賞識他的才華,又不想讓朋友孤苦伶仃地生活,恰巧宋美齡從美國學成歸來,年輕漂亮,有不少人追求,孫中山便想把他們兩個撮合在一起。

可是不論孫中山廢多少口舌,譚延闿始終不為所動。他堅守著自己對妻子的承諾,一遍遍強調自己不會再娶妻。

「呢喃聽燕語,知否舊堂空?」

這是他為妻子寫的悼亡詩,這樣的詩,他每年都會為妻子寫一首。

宋美齡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所以,盡管對方是才華橫溢,青春貌美的宋美齡,譚延闿也絲毫不為所動,毫不猶豫地謝絕了孫中山的好意。

就這樣,譚延闿用實際行動,堅守了自己諾言。

為了不傷害宋美齡的心,也為了不破壞自己跟孫中山的交情,譚延闿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他告訴孫中山,自己愿意跟宋美齡結為異性兄妹,接著又帶著禮物去拜見了宋家老太太。

宋家三姐妹

宋母見譚延闿言辭誠懇,謙和有禮,對這個干兒子也十分滿意。

從此以后,譚延闿跟宋美齡便以兄妹相稱,兩人的關系也漸漸變得如親兄妹一樣深厚。

譚延闿雖并未接受宋美齡,卻幫助她成就了她跟老蔣的姻緣。

1922年,老蔣初見宋美齡,剛一見面就被她高貴的氣質和動人的外貌吸引住了。

他于是便尋找機會跟孫中山坦白,希望他可以幫助自己,跟宋美齡結成姻緣。

蔣介石

但當時蔣已經有過兩段婚姻,還生了幾個孩子。宋家對他極其不滿,認為兩人「不合適」,拒絕了他的請求。

不過,雖然宋家人對蔣的印象和態度普遍不好,宋美齡卻十分欣賞他,認為他有勇有謀,值得托付。

在家人的強烈反對中,宋美齡迫于無奈,只好向「哥哥」譚延闿求助。

她向譚延闿表明了自己的心意,希望他可以想辦法幫自己勸勸家里人。

譚延闿十分樂意幫她這個忙,馬上開始行動起來。

他直接找到宋母,對她進行勸說。在譚延闿堅持不懈的勸說下,宋母最終同意了老蔣跟自己女兒的婚事。

宋美齡

1927年12月,老蔣跟宋美齡的婚禮在上海舉行,譚延闿還作為二人的介紹人出席講話。

為了感謝譚延闿成人之美,事后老蔣還任命譚延闿做了國民政府的主席。

蔣、宋聯姻,譚延闿功不可沒,兩家的關系也更加親密了。

譚延闿的小女兒名叫譚祥,從小聰明伶俐,天真可愛,十分招人喜歡。

宋美齡與蔣介石

譚延闿視女兒為掌上明珠,對她寵愛有加,經常帶她去蔣家做客,蔣介石宋美齡夫婦也十分喜歡這個女孩。

1930年9月,譚延闿突發腦溢血,不久就離開了人世。

臨終前,他告訴宋美齡,自己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這個小女兒。

他的妻子臨終前的囑托就是照顧好女兒,現在他還未看著女兒成家,放她一個弱女子孤零零在人世,怎麼能放心得下呢?

因此,他希望宋美齡可以幫忙照顧譚祥,并幫她挑選一個值得托付的夫婿。

宋美齡含淚點頭,答應一定照辦。

譚延闿去世后,蔣氏夫婦對譚祥視如已出,譚祥也親切地稱呼他們為爸爸媽媽。

譚祥到了適婚年齡時,宋美齡便開始著手幫她挑選夫婿。

當時軍中有位叫「陳誠」的年輕將領,為人忠厚,有勇有謀,屢立戰功。

陳誠

宋美齡便看中了他,介紹了他跟譚祥認識。不久后,二人成婚。

婚后夫妻恩愛,陳誠也扶搖直上,還做上了台灣國民政府副總統的職位。

譚延闿幫助宋美齡跟愛人結了連理,宋美齡也如實完成了他的遺愿。

二人雖沒能結上良緣,但作為干兄妹,能有如此深厚的感情,也實在是難能可貴了。

譚祥

為了幫身為妾室的母親爭氣,刻苦讀書,發誓一定要讓母親得到應有的尊重;

看見母親的遭遇決心永不納妾,又因為對妻子的癡情,許諾決不續弦。

譚延闿說到做到,維護了母親的尊嚴,兌現了自己的承諾,保持了自己對愛情的忠貞。

譚延闿葬禮

封建專制制度束縛人的思想,損害人的身體,身在那個時代的人們,不但無法反抗,就連產生拒絕的念頭,都被認為是有違人倫,大逆不道。

而譚延闿看見自己的母親成為封建制度的受害者,便發誓絕不會成為像父親那樣的加害者,正是有他這種敢于對抗黑暗,逆流而上的人,光明才會再次照耀到這片熱土上。

這3種象征「富裕」的綠植值得擁有!好活又養眼,價格不算高
2023/08/14
爺爺奶奶是不是真疼孩子,這些事情暴露無遺,虛情假意一眼看穿
2023/08/14
養狗10年,現在才知道狗狗這些動作,背后的意思
2023/08/14
5種驅蚊植物,家里養幾盆,蚊子躲得遠遠的
2023/08/14
這個夏天,客廳中一定要養的6種綠植
2023/08/14
家庭養花常見8大誤區
2023/08/14
5種自帶「涼感」的植物,這個夏天有救了!
2023/08/14
人到晚年,不要對子女做這3件事,容易吃苦頭
2023/08/14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沒錢,而是把這6個隱私告訴別人
202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