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作為最后一個封建王朝,從建立到輝煌再到滅亡,只經歷了短短兩三百年期間。晚清時期,朝內朝外已經腐敗不堪,百姓也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如今每當我們看見這些晚清時期的老照片,依然能使我們清楚的看見當時晚清最底層的窮人是何模樣,這根本不是電視劇那般美好,當時底層窮人看了簡直讓人潸然淚下。
生活在棚戶區的人現狀
在晚清時期,一些大人和孩子通常會為了一些柴火、小台階等爭得面紅耳赤,一點也不為過。這都是老一輩他們口口相傳而留下來的,非常真實。當時柴火是每家都努力積攢的東西,當時外出路上見到可燃燒的柴火,都會不由自主地拾回家,用來生火煮飯。
從照片中不難看出,老人表情并不高興,甚至帶有不少痛苦。當時生活一貧如洗,吃不飽是常事,遇見生病大多數時候只能
默默忍受,因為當時人們根本沒錢看病。當時的老人往往只能默默的忍受病痛的折磨,除此之外,老人們衣服也多是衣衫襤褸,常常忍受寒風帶來的痛苦。
照片看上去,與當今電視劇里的人物形象完全不一樣,這明顯更具有真實性。在當時災情不斷,多人流離失所的年代,甚至發生了不少人吃人的慘劇。現在讓人想起當時的生活狀況,讓人心里唏噓不已,但這些不堪的歷史記憶我們需要正確面對。
乞丐的現狀
往往在一個朝代末期,百姓是最苦的。這張老照片,充分地反映了當時乞丐的生活。他穿著一身破爛不堪的衣服,身體消瘦,其實當時,乞丐生活也非常困難,大多數時候一條街上的乞丐人數甚至多于行人。現在想起來可能使人無法相信,但當時的乞丐狀況就是那樣。
眾所周知,晚清時期,清朝政府腐朽無能,面對西方各國列強和外來入侵只會忍氣吞聲,從無還手抗擊之力。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之下,最受苦的當然是窮苦百姓,生活艱辛困難,在本不富裕的收入下,還有繳納重重的各種賦稅,是窮苦百姓有苦無處說。街道碼頭等地,隨處可見大量的乞丐。
逃荒現狀
當時社會不穩,老百姓生活苦難,逃荒的人從未斷過。當時水利條件極其落后,每當遇見干旱,逃荒進一步惡化,為了生活,很多時候都會成群結隊地逃往外地,以謀求更好的生活。其中1878年的時候,很多地方已經產不出糧食,老百姓餓死的非常多,史稱「丁戊奇荒」。
在「丁戊奇荒」時期的老百姓生活是難以想象的,天災發生以后,據記載,這個時期一共有上千萬人活活餓死,
兩千萬余人舉家遷移到外地。為了活著,當時很多人通過吃黃泥、樹皮、野草等艱難的活著。同時,由于餓死的人數眾多,尸體也沒有處理,往往瘟疫也是不斷。
底層人賺錢現狀
當時為了生活,偉大的母親為了養活自己孩子,母親帶著自己很小的孩子上街賺錢隨處可見,母親不僅要兼顧賺錢,而且還要兼顧照看小孩。當時整個社會公共衛生較差,常常會出現大規模的流感,小孩生病了卻無錢醫治,看了確實讓人心酸。
挑夫很像現在重慶的棒棒,就是幫助客人搬運東西,也就是體力活。當時社會交通落后,鄉下人進城往往會走很遠的山路,但一個人往往無法搬運貨物,便花錢請人,因此挑夫就誕生了,他們也是為了賺取一點血汗錢補貼家用,往往不辭辛勞的早出晚歸幫人從城里和鄉下兩地之間來回挑運貨物。
總結:通過晚清時期的一些真實照片,我們不難看出,當時的窮人生活是非常痛苦不堪。乞丐遍地都是,窮人吃不飽,穿不暖,生病了更是沒錢醫治。當時餓死的、病死的人非常多,當然電視劇也一定程度上反映當時窮人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