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三國是一個超級大亂世,與局勢動蕩不安相伴而生的,是層出不窮的奇人異士,他們宛如流星,在歷史的天空中劃出一道道耀眼的光輝。在這些奇人異士當中,曹魏最剛烈的忠臣范粲,堪稱典型代表。
漢末三國名士劇照
范粲,字承明,陳留郡外黃縣人,是兗州一帶的大儒,慕名前來求教者絡繹不絕。魏明帝在位時,州郡多次征辟范粲為僚屬,但每次都遭到婉拒,原因是后者醉心于學術、無意從政。然而,經不住州郡的一再征辟和親友的勸說,范粲最終還是踏入官場,起初擔任兗州治中、別駕,后入朝擔任太尉掾、尚書郎,居官期間以勤于政事、政績卓越而見稱。
景初三年(239年),魏帝曹芳即位,大將軍曹爽、太尉司馬懿聯合輔政,而范粲則被任命為武威太守。范粲剛一到任,便聘用良才、建設學校、鼓勵農耕,大力發展當地的經濟和教育事業,使得先前殘破不堪的武威面貌一新。與此同時,范粲還添設塢堡、修繕城墻,加緊訓練士卒,并在戎夷當中實施「分而治之」的策略,由此使得戎夷之間互相猜忌,再不敢輕易進犯武威。
魏帝曹芳在位之初,由大將軍曹爽執政
范粲是個大孝子,因為母親年老多病、沒有可靠的人照顧,因此心中很是不踏實,在武威太守任上做了兩三年時間便掛冠而去,回家去侍奉老母。然而,由于朝廷找不到合適的繼任者,因此范粲很快又被派往武威任職,但很快他就又辭職而去,繼續奉養老母。如此反復幾次后,朝廷甚為不滿,因此把范粲貶官為樂涫縣令。
范粲被貶官邊疆多年,直到曹爽倒台、司馬懿執政后,才被召回京中擔任太宰從事中郎,就近奉養母親。兩三年后,范母因病去世,范粲才得以專心服務朝廷,并被晉升為太宰中郎。但就在此時,曹魏內部發生了一場大變動,并直接影響到范粲對此后人生道路的選擇。
司馬懿劇照
原來,司馬懿走后,其長子司馬師執掌朝政,由于專橫跋扈程度甚于其父,因此逐漸引起魏帝曹芳的不滿。中書令李豐、國丈張緝等人因對權臣專政的現象不滿,便密謀廢黜司馬師,改立太常夏侯玄(司馬師的大舅哥)為大將軍,意在匡扶魏室。然而,他們的計劃不久被人揭發,李豐、張緝、夏侯玄等人皆被誅滅三族,連毫不知情的張皇后也被處死,時在嘉平六年(254年)二月。
曹芳對司馬師的政策感到既憤怒又恐懼,因此與侍中許允等人密謀,準備利用司馬昭出擊蜀將姜維、向皇帝請辭之際將其除掉,然后率其部眾攻擊司馬師。然而,在計劃即將實施時,曹芳卻因膽怯而中途叫停,由此喪失一次絕佳機會。很快,曹芳等人的密謀被人告知司馬師,后者隨即采取行動,將許允等人滅族。
司馬師劇照
這還不算完,當年九月,司馬師以曹芳「年長不親政、沉迷女色、廢棄講學、棄辱儒士、[淫.亂]作樂、不守孝道」等罪名,迫使郭太后將他廢為齊王,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曹芳被廢后,起初被送到金墉城幽禁,不久又遷往河內郡監管,雖然僥幸保住一條性命,但余生卻再沒能獲得自由。
當曹芳被押赴金墉城時,百官因為畏懼司馬師全都不敢露面,唯有范粲全然不懼,身穿一身白衣哭送故主,令時人大為感動。不僅如此,為表達自己的抵制態度,每當司馬師召集群臣會議時,范粲均以各種理由拒絕出席,就算是被強拉進會場后,也自始至終不發一言。司馬師對范粲的舉動雖然很憤怒,但考慮到他的名望,卻也只能一忍再忍,司馬昭執政后亦是如此。
曹芳劇照
范粲深知司馬師兄弟皆是陰狠殘忍之輩,只要自己仍留在朝中,便終究擺脫不掉被清除的危險。因此,范粲屢屢以自己身患足疾為由不再上朝,司馬師兄弟就坡下驢,便改授他為侍中,允許其留在家中養病。自此之后,范粲為表達對魏朝的忠心,便再沒有踏出家門半步,并且天天住在車上,雙腳不肯再落地,以示自己不愿跟司馬氏產生聯系的決心。
不僅如此,范粲在此后一直裝聾作啞,再不肯說一句話。如果家中有婚喪嫁娶等大事,需要范粲拿主意時,他便以自己的睡姿來表示贊同或反對。如果范粲聽完家人的建議后保持睡姿不動的話,證明他表示同意,而如果范粲輾轉反側的話,則代表他反對。這種情況維持了36年時間,直到范粲去世(詳情見《晉書·隱逸列傳》)。
晉武帝畫像
晉朝建立后,太子中庶子孫和因與范粲是同郡,加之敬慕他的德行,便上奏晉武帝請求范粲治病,待其痊愈后可為新朝效力。然而,范粲對孫和的好意并不感冒,授意長子范喬回絕了朝廷的好意,堅決不肯出仕晉朝,晉武帝對此也是無可奈何。 太康六年(285年),84歲的范粲壽終正寢,倒在平時寢住的車上,此時距離魏朝滅亡整整20年時間。
史料來源:《三國志》、《晉書》、《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