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滅亡時有多慘烈?你看劉禪的7個兒子和3個女兒,都是啥結局
2023/02/26

都說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大廈將傾獨木難支。當年那個扶不起的「安樂縣公」劉阿斗選擇了兵不血刃投降曹魏。

其7子3女是否也像他一樣,「安度晚年,樂不思蜀」呢。作為亡國之君的后代,他們的下場究竟如何?

劉禪最豪橫的兒子—除妻除子除全家的北地王

公元263年,距離234年諸葛亮五丈原身4轉眼已過29年。

大將軍司馬昭派分兵遣鐘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滅蜀,姜維在綿竹兵敗鐘會,蜀漢滿朝文武皆贊同投降曹魏。

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卻有一人反對投降,此人便是劉禪第五子,北地王劉諶,更是劉禪唯一一個沒有倒在曹魏大軍手上的兒子。(三子河西王劉琮262年病逝)

眼見滿朝文武皆是貪生之輩,譙周及眾大臣個個

聲淚俱下勸降父親劉禪,劉禪的兒子北地王劉諶卻踏步上殿,對父劉禪說道:「江山社稷存亡之際,劉氏子孫自當奮勇除敵,拼命報國。」

劉禪面露難色,望向諸臣。是戰是降,久久未決。

思索良久后,劉禪顫抖著肥胖的身軀走下大殿,扶起這個平時幾乎被自己忽略的兒子,柔聲說道:「吾兒英勇,朕心甚慰。然大勢已去,勉力支撐只恐生靈涂炭。」

不待劉諶繼續勸誡,劉禪大袖一揮,淚聲而言:「朕心已決,還望諸親莫要再言。」

眼見父親如此軟弱,劉諶內心十分寒心。痛心疾首,奪門而出,奔至祖廟,對著祖父劉備及先祖靈位大哭不止。

「兒孫劉諶愧對祖先有辱先人,如今魏賊將至,孫一心拼死衛國,然人微言輕,遂只能以一己之力祭奠家國。方不辱我劉氏血脈。」說話間便似下定決心般走出宗廟,快馬回到北地王府。

此刻劉諶眼神冷漠,面若4灰,一身白衣素服,手持利劍徑直向內殿走去。

奴仆無不為之驚懼,紛紛四下逃竄。待見到妻子崔氏,心中已是萬分愧疚,于是道:「是為夫對不住你,夫人且安心去了,夫隨后便至。」

不等一臉驚恐的崔氏問清緣由,便一劍封喉,將其除掉,只留下滿屋血氣。已是窮途末路的劉諶遂拖著血劍走到長子門前,

見兒子正在小憩,想著以免徒增痛苦,于是趁其熟睡,也是一劍斃其命。

余下兒子皆倒于其劍下后,他返回祖廟前,與先祖自述罪狀后揮劍自刎。

劉禪聽聞劉諶之逝,五神聚散,驚恐至極。遂命人將其厚葬。

北地王可以說是劉禪的兒子里性格最剛毅,走的最壯烈的一個。與老爹劉禪的性格形成鮮明對比。對于他的行為,我們不置可否,

從家國大義來講,確實是一個鐵血忠義之士,但對于他年輕的妻子,年幼的兒子來講,他們連自己命運的選擇權都沒有,甚至一無所知就稀里糊涂赴4。

有句話叫: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像這等除妻除子再自我了結的做法,忠勇之余未免頗顯殘暴。

而劉禪這個一向以昏庸軟弱著稱的皇帝,卻不止生了這一個剛毅的兒子。

軟弱的太子劉璿竟拼力一搏以身殉國

劉禪長子劉璿,系王貴人所生。14歲立為太子,善弓馬騎射,性情仁厚。但被封為太子后的二十余年,作為蜀漢的二把手,他幾乎只是循規蹈矩,從來沒有做過任何出彩的事情,為國為民,就像個小透明般的存在。

劉禪投降后,他也沒有提出任何反對的意見,兵敗后,姜維假意投降,準備與魏軍將領鐘會密謀推翻曹魏政權,趁機再度擁立劉氏江山。

也許是出于皇族的血性,也許是出于最后的不甘,此時他卻站了出來,支持姜維背水一戰。

劉璿站在軍營外一處草坡上看著被魏軍大敗后,身負重傷衣不附體的蜀軍將士,心內五味雜陳,對著旁邊白發須眉卻依然苦苦支撐的61歲老將姜維說到:「老將軍辛苦了。」

剛接到劉禪投降的消息,此時姜維也是心中萬分悲憫,不知該說些什麼。想當年自己臨危受命,

憑一己之力苦苦支撐劉氏江山29年,奈何劉禪親信宦官黃皓,昏聵誤國,導致國力不濟,更是留下「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的遺憾。如今兵臨城下,眼看亡國在即。心中想到當初諸葛亮的臨終囑托,更是萬分傷感。

看著太子劉璿,隨即下定決心般說道:「太子放心,即便老臣拼了最后一口氣,也要盡全力保全劉氏江山,九泉之下亦能面對丞相。

」二人望向遠處,也不知死期將是何時,卻又仿佛不甚在意。

次日,鐘會部下叛變,將其劫于軍中,姜維見大勢已去,自刎而亡。

鐘會走后,亂做一團的士兵紛紛從軍營中沖入成都城中,在城內燒沙搶掠,此時正在城門口等待消息的劉璿亦被卷入混戰中,只見一群士兵手持尖刀蜂擁而至,還未待劉璿問明緣由,便倒在亂刀之下。城中妻兒盡數被除。

作為劉禪長子的劉璿雖然強弩之末未能力挽狂瀾,被亂軍不慎除掉,但也總算不失男兒本色。

最像父親的兒子們又是怎麼逝去的

劉禪總共有7個兒子,除去262年就病逝的三子河西王劉琮,除掉全家并自盡的狠人北地王劉諶,跟著姜維在前線被亂軍除掉的太子劉璿以外,他還有4個兒子,分別是:二子安定王

劉瑤,四子新平王劉瓚,六子新興王劉恂,七子上黨王劉虔

相較于老大和老三,他們的結局看起來算是比較好的:他們都跟隨父親劉禪(271年病死)投降了曹魏。并且舉家被遷到了洛陽,劉禪被封為安樂縣公后,

其余四子按照正常的發展路線,應該會皆在封地謹小慎微的安度余生。雖然無權無勢,但因為劉禪「繳械投降未做任何反抗」,後來也是誠心歸順未起任何風波,大機率是可以以投降者的身份在敵國平安到老的。

但天有不測風云,司馬昭走后,其子司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建立新政權,改國號為晉,晉建國后不久291年便經歷了八王之亂,朝政分崩離析,311年劉淵之子劉聰率軍攻晉,將晉國主力軍殲滅殆盡,太尉及各級官員均被除,晉懷帝被俘獲,此一戰役王公士民損失十萬余人,

史稱永嘉之亂。

那段黑暗的五胡亂華時期自此開始。劉禪四子及其妻兒也在此混戰中不幸被除。

距離263年投降曹魏算起,兒子們也算是茍活了48年。可以說他們是不幸的,也可以說他們是幸運的。

畢竟身為亡國之君的后代,國破家亡后還能被敵國以「吉祥物」的待遇圈養在封地,

雖說不像當初當王子時候那麼威風凜凜,但想來也是吃喝不愁,比一般百姓生活要好很多。

只是不曾想半個世紀后卻又飛來橫禍。只能說這就是命運不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人的可悲之處吧。

劉禪的三個女兒命運如何

劉禪共育有三女。

長女嫁于時年17歲的諸葛亮之子諸葛瞻,263年諸葛瞻帶兵阻截鄧艾大軍,但因盲目自負,未聽從尚書郎黃崇(黃權之子)「速搶占險要地勢,不讓敵人進入平原」的建議,最終至鄧艾長驅直入,蜀軍前鋒被打敗。

大戰來臨之前,諸葛瞻無比悲憤的說道:「我諸葛瞻這一生,對外不能制衡姜維,對內沒能鏟除黃皓,上陣對敵卻又技不如人未能得勝,我還有什麼面目茍活于世。」

于是拾起刀劍帶隊沖入敵軍陣營,無奈大勢已去,

諸葛瞻對兒子諸葛尚說:「我們父子二人受了國家如此多的恩惠,最終卻未能除奸佞匡社稷,

有何面目九泉之下再見先祖。」說罷便協同兒子倒在沙場

妻子劉氏聽聞噩耗,望著滿目瘡痍,多年來雖然不多干預國事,但自嫁于夫君后,便對其愛國之心忠君之情大為動容,劉氏此時萬念俱灰,想自己也是劉氏子孫,如今夫君兒子均倒在沙場,豈有獨活之理,于是將屋內跟隨多年的侍女親信托付給軍中將領后,拔出長劍,自刎而亡。

劉禪次女嫁給了關羽之孫虎賁中郎將關統。

因當年關羽在戰場上除掉了龐會父親龐德,雖關羽早已身逝,但龐會卻記恨在心。

于是趁大軍攻入成都城內時,龐會帶兵攻入關羽之孫關統的府邸,此時并未看見關統,只見關統之妻在仆人的保護下正往大門奔去。

龐會想起當年的除父之仇,于是對著關統夫人說道:

「所謂父債子償,今日我定要除你關家滿門,替父報仇。」

說罷舉起大刀朝一臉驚恐的婦人坎了過去。后更是直奔城中尋找關統蹤影,待見到混亂中正在尋找太子劉璿的關統時,他長刀直入直取關統首級。

至此關羽之孫一家被滅。

劉禪三女嫁與蜀漢名臣費祎的兒子費恭,但其英年早逝,遂后世無甚記載,大機率也是倒在破城之戰。

從劉禪的子女後來的境遇來看,首先,除去病故和奮勇除敵的三個兒子以及被女婿連累身去的女兒以外。

剩下的4個兒子,隨著劉禪遷至洛陽后,茍且偷生度過48年,生活還算平順。

只是後來沒有想到連俘虜自己的晉國也被滅了。這才導致了4子最終于311年永嘉之亂被除。

至于將領,重臣之后幾乎被司馬昭除掉。

自古成王敗寇,歷史只有勝敗,所謂的投降派,不過是將自己的頭顱暫寄在敵人的手里罷了。

所謂的安樂公,不過是祖先的基業將士的鮮血子孫的性命換來的蠅營狗茍。

逝去究竟有多可怕,可以讓一個七尺男兒恬不知恥茍活于世,給的理由竟然是保全一干人等。

如若自身勤勉執政,親賢臣遠小人,早年昌盛基業,又何至于淪為魚肉。最后身后血流成河,自己和四個兒子還能有安享晚年的勇氣。此胸襟此氣魄也著實讓人嘆服。

參考文獻:《三國志》—劉禪《三國演義》—諸葛瞻

經常這樣對你的人,其實就是看不起你,不要深交了
2023/08/09
「男人無能,一看便知」,沒出息的男人離不開這三句話
2023/08/09
平平無奇的小個子女生,當模仿博主穿搭提升衣品后,整個人都變了!
2023/08/09
60歲女性著裝小貼士:裙子要過膝,褲子要寬,顯得苗條又優雅
2023/08/09
老照片:老外眼中的1908年成都,百年前的成都更漂亮!
2023/08/09
狗狗忠不忠心,摸它這幾樣東西,就清楚了
2023/08/09
這7種狗沒有「攻擊性」,不用怕被咬,很適合家養
2023/08/09
研究發現:夫妻雙方在這個年齡段,生出的孩子智商更高,你知道嗎
2023/08/09
父母再累再忙,也不要讓這3種老人幫忙帶孩子,容易把娃養「廢」
2023/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