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最佳推荐
三國解密
影视片段
情节八卦
洞鑑歷史
最新预告
全部
    
劉備夷陵戰敗,諸葛亮伐魏敗退,李嚴被廢,蜀漢內部人員早就出了問題
2022/10/17

夷陵之戰后,劉備白帝城一病不起。公元223年三月,他將諸葛亮和李嚴招入永安宮中,對帝國的后事進行了交代。

病榻前,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話末,諸葛亮立馬跪在地上,泣不成聲地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4。」

之后,劉備又下詔訓示劉禪,說「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至此,著名的永安托孤結束。托孤之后,劉備不久病逝,享年六十三歲。

那麼,問題來了:

其一,劉備托孤諸葛亮,為何將李嚴也一并招來? 其二,劉備托孤話里有話,他對諸葛亮到底懷著怎樣的一種心情呢?

上述兩個問題都涉及到一種關系,就是蜀漢的人員關系。在劉備臨走前,蜀漢內部的人員結構究竟處于何種狀態?實際并非影視劇里演得那麼和諧。

非常君臣關系

劉備發起夷陵之戰,敢諫言的人僅有兩個,即趙云和秦宓。那麼其他人呢?諸葛亮呢?如果都起來反對,那怎麼會有東征呢?沒有東征,也就沒有失敗,說不定劉備還能活得久一些呢!

實際不是沒有人,而是有人也不敢說話了。劉備決定稱帝時,費詩、尚書令劉巴和主簿雍茂,都不贊成。結果呢?費詩被貶,雍茂被殺。東征時,秦宓反對,也曾被下了大獄。

所以,料事如神的諸葛亮怎麼會去碰釘子呢? 事后,諸葛亮說了一句話,他說:「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諸葛亮此言,話中有話,為什麼唯有法正才能制止劉備東征,他為什麼不能呢?

首先,劉備東征違背了他的戰略規劃,聯吳抗曹,這是他為蜀漢制定的對外政策。劉備執意東征,與他的戰略規劃背道而馳,他應該憤而阻攔,意外的是,他沒有,而是保持了沉默。

在影視劇中的劉備,看上去一副溫文爾雅謙謙君子的模樣,實際現實中的劉備,與曹操也沒多大區別。

說是借荊州,實際上就是強占,人家拿回,還要憤而奪之;說是要去幫劉璋,實際就是乘虛而入,這不就是強權主義嗎?

劉備對事強權,難道對人就和善了嗎?托孤時對諸葛亮說,「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句話實際是一句警告之語。同是帝王的康熙后來評價,說「三國人以譎詐相尚,鄙哉」!意思是說,三國時期的人,都是一副虛偽的德性,十分可鄙。

所以,諸葛亮面對強權的劉備,作為人臣的他,也只能默默接受。

其次,他與劉備的關系產生了變化。自赤壁之戰后,他們二人之間的聯系就疏遠了。

劉備入蜀,帶的是龐統;進攻漢中,帶的是法正。龐統走時,劉備痛苦流涕;法正病逝后,劉備也哭了好幾天。 很明顯,后期劉備與此二人的關系更近。

諸葛亮不是謀臣嗎?那時的他在干嘛呢?他從事起了后勤工作,或「調其賦稅,以充軍實」,或「鎮守成都,足食足兵」,或與張飛、趙云一起「共圍成都」。總體給人的感覺就是,他好像退居二線似的。

君臣關系出現了裂痕,也就是不信任感,劉備憑什麼要聽你諸葛亮的呢?,一語不發,這正是諸葛亮有自知之明的體現,因為說了也沒用,何必要說。

其三,諸葛亮也有夢想,而且他的夢想與蜀漢興亡綁定在一起。當年他初出茅廬時,與劉備的規劃是要復興漢室一統天下的,然而荊州一失,君臣的夢想都破碎了。

諸葛亮不出面阻止劉備東征,或許在內心深處,他對劉備也抱有僥幸心理,萬一荊州能奪回來,豈不是天大的逆轉!而且,在劉備走后,他不也是一次又一次地去攻打曹魏嗎?這也說明,他到最后一刻都還在為他的夢想而奮斗。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孫權和陸遜沒有給他們這個機會。

通過上述三點,我們也看到,劉備與諸葛亮,以及與其他臣子之間的關系,都是既微妙又復雜。

夷陵之戰戰敗后,劉備自知去日無多,大老遠把諸葛亮從成都招來,托孤于他。這也不難理解,畢竟蜀漢唯一能夠獨當一面的人,也就剩下諸葛亮了。

但是,為什麼還要拉上個李嚴呢?

三大派系斗爭

李嚴的身份并不簡單,他原本是荊州人,曾在劉表手下干過。曹操南下,劉琮(劉表次子)投降,李嚴則西行投奔了劉璋。至劉備入蜀,他又率眾投降了劉備。

所以,李嚴在荊州派與益州派都混了個臉熟,他的作用帶有平衡性質。蜀漢政/權本身由三股政治勢力組成,即荊州派、益州派,還有一個東州派。

荊州派就是以劉備為中心,和他一起打天下的人,如諸葛亮、關羽、張飛等舊部;益州派也不難理解,就是本地的土著人,如劉焉、劉璋父子,法正、張孫等人;那麼東州派呢?

我們知道,在劉氏父子的隊伍中有一支「東州兵」,這支隊伍人員來自長安和南陽一帶,且大都是流民, 由此形成東州派

從上下級的關系來看,東州派要服從益州派的領導。但劉氏天下的時候,劉璋無所作為,東州派生出二心,挑戰其權威,也合情合理。也正是由于東州派不服管教,劉備才有機會乘虛而入的。

劉備來了之后,荊州派最厲害,益州派、東州派都得聽他領導了。 但三者之間的關系仍然是需要平衡的,否則也一樣會出亂子。

巧的是,李嚴是南陽人,他是東州派的代表人物,同時,他又與荊州派、益州派都有舊情,所以,李嚴被劉備選中為顧命大臣,他是一顆政治平衡的棋子。

由此可見,蜀漢政/權的內部并非一團和氣,而是成分復雜。荊州派要想保住自己的領導地位,同樣也需要平衡各方勢力。

人才匱乏問題

夷陵之戰,劉備慘敗而歸;在他走后,諸葛亮數次攻伐曹魏,同樣慘淡收場;甚至在諸葛亮走后,魏延接著攻伐,不僅毫無進展,最后還反被曹魏滅了。

難道說,這真是一場宿命之戰嗎?當然不是,宿命論只是一種安慰劑。 現實是,蜀漢內部人員結構早就出了問題。

劉備東征,無人可帶,人員配備屬于二三流水平。黃忠病逝,張飛遇刺,馬超病重,趙云反對東征,被留在后方;魏延坐鎮漢中,李恢坐鎮南方,諸葛亮統領大后方。

跟隨劉備出戰的人員,如黃權、馬良、吳班、馮習、張南、傅肜、程畿、趙融、輔匡等人,即使能力出眾者,也很難得到充分發揮,因為劉備征戰負多勝少,他的經歷已基本說明,他在打仗方面的指揮水平很有限。

一支二三流的隊伍,遠道而來,與一支以逸待勞的隊伍對戰,劣勢已經明顯。再加上,孫權敢于啟用新人,陸遜作為指揮官,呂蒙這樣評價他,說他「意思深長,才堪負重,觀其規慮,終可大任」。

事實上,陸遜也的確可堪負重任。在與劉備的較量中,他沉著應戰,攻其破綻,采用火攻之法大敗劉備。

那麼蜀漢的人才系統出了什麼問題呢?為何出現了青黃不接的局面呢?這個問題還是要拋回給劉備。

劉備個人能力有限,但是對于人才,他走得卻是精英路線。初得諸葛亮時,他們二人經常促膝談心,雙方「情好日密」,以至于關羽、張飛都嫉妒了。見了龐統,一番暢談后,就馬上任命其為軍師中良將,再到重用法正攻入漢中。 這三個人就已經幫助劉備勾勒出了一個小天下。

這種精英路線雖好,但弊端也明顯。

首先,精英逝去后,無人接班,因為領導眼光太高了,很少有人能入他法眼; 其次,不利于蜀漢人才儲備,精英的存在感太強,容易忽略對新人的培養; 第三,都說文人相輕,精英就不相輕嗎?也不利于蜀漢的團結。

但最為根本的是,荊州派至始至終都不懇將權力下放,李嚴之4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李嚴雖然是托孤大臣之一,但他完全沒有得到一個顧命之臣的體面。劉備走后,諸葛亮回成都,而李嚴以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

從表面上看,劉備走后,李嚴的職位也算是步步高升,從輔漢將軍到前將軍,又從前將軍升為驃騎將軍。但從實質上看,與諸葛亮相比,卻是處處不如。

首先,諸葛亮在朝,朝中大小事務一并由他說了算,而李嚴在外,朝中之事,他一句話也插不上嘴。李嚴在永安,遠離政治權力中心,與少主面兒都見不上,還談什麼輔佐少主。

其次,諸葛亮有自己的團隊,李嚴就一光桿司令;諸葛亮可以兼任地方官員,如兼領益州牧,而李嚴也沒份兒。

李嚴提出以江州為中心,劃出五個郡,成立一個巴州,封自己為巴州刺史,結果諸葛亮也不同意。 之后,他又提出也要建立自己團隊,同樣也被拒絕。

那麼,李嚴這個顧命大臣還當個什麼勁兒呢?有意見也很正常,并且他把意見也帶入到了工作當中。

在諸葛亮四出祁山時,他安排李嚴督運軍糧,結果天時不濟,連降大雨,導致軍糧無法如期運到前方。李嚴也就此情況和前方說了,諸葛亮只好回師。

但是在諸葛亮回師后,李嚴卻故作驚訝,說糧草充足,何故要退軍?還上表劉禪,說諸葛亮撤軍是「偽退」。諸葛亮當然不干了,此后李嚴便被廢了。

李嚴固然有錯,但從根源上來講,卻是諸葛亮有錯在先,荊州派根本就不拿豆包當干糧嘛。

李嚴在諸葛亮走后不久,也心懷激憤而病逝。他知道蜀漢完了,再也不會有人啟用他了。李嚴有沒有才干是其次,荊州派也根本沒有給他表現機會。

從李嚴之死這個例子,可以看出,蜀漢政壇成分多元化,而荊州派并沒有最大化的團結可以團結的人。

天時,地利,人和,蜀漢政/權一樣沒占,憑什麼天下要歸你呢?

綜上所述,劉備夷陵戰敗,諸葛亮、魏延數次伐魏敗歸,戰略戰術問題是一方面,更為關鍵問題則在于,蜀漢內部人員結構出了很大問題,派系不團結,人才匱乏,荊州派一家獨大,這些都成為蜀漢難以調和的矛盾。

正所謂,蜀漢滅亡,始于內「亂」,此亂直指人心。

這3種象征「富裕」的綠植值得擁有!好活又養眼,價格不算高
2023/08/14
爺爺奶奶是不是真疼孩子,這些事情暴露無遺,虛情假意一眼看穿
2023/08/14
養狗10年,現在才知道狗狗這些動作,背后的意思
2023/08/14
5種驅蚊植物,家里養幾盆,蚊子躲得遠遠的
2023/08/14
這個夏天,客廳中一定要養的6種綠植
2023/08/14
家庭養花常見8大誤區
2023/08/14
5種自帶「涼感」的植物,這個夏天有救了!
2023/08/14
人到晚年,不要對子女做這3件事,容易吃苦頭
2023/08/14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沒錢,而是把這6個隱私告訴別人
202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