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晚清老照片,喀爾喀蒙古的上層女性,很少有人見過!
2023/08/13

本組老照片拍攝于1900年左右

喀爾喀蒙古,是中國清代漠北蒙古族諸部的名稱。初見于明代,以分布于喀爾喀河(哈拉哈河)得名。喀爾喀蒙古東接呼倫貝爾,西至科布多,南臨大漠,北與布里亞特蒙古接壤。

公元1636年,漠南蒙古16個部49個封建主歸屬于清朝。此后,漠北蒙古和青海的厄魯特蒙古各部封建主先后向清朝遣使納貢  。清朝初年,漠北蒙古喀爾喀已經形成三部,即扎薩克圖汗、土謝圖汗和車臣汗。

崇德三年(1638),三大汗分別派使來沈陽,向皇太極呈表稱臣,獻上「九白之貢」,即每年進貢白馬八匹,白駱駝一頭。蓋清(后金)崇白,貢此表示吉祥。皇太極大喜,他曾打算參照漠南蒙古設四十九旗例,在漠北亦設若干旗,不料突然病死,而未推行。

公元1644年,清朝統一全國,1655年(順治十二年),清政府賜盟宗人府,并在喀爾喀設8個札薩克,分左右翼,從而使喀爾喀蒙古與清中央政府的政治聯系更加密切。此后,喀爾喀三部之間發生紛爭,扎薩克圖汗被殺害,所隸部眾多歸附土謝圖汗,新汗要求索回,沒有成效,雙方形成僵局。

康熙二十三年(1684),他只得上書康熙帝請求解決。康熙二十五年(1686),他派出理藩院尚書阿喇尼和大喇嘛等到土謝圖汗部庫倫伯勒齊爾會盟。會盟乃是蒙古各旗定期集會、協商解決重大事件的一種制度。

阿喇尼在會盟時,向與會蒙古貴族王公傳達皇帝的話:不要再以兄弟之親互相吞并了。要盡解前怨,命土謝圖汗將所附人民各歸扎薩克,「令其和協,照舊安居」。至此,喀爾喀三部重歸于好。

漠西蒙古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乘機插手,于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向喀爾喀大舉進攻。喀爾喀戰敗后,經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倡議,舉旗投清。

康熙三十年(1691)五月,清康熙帝為加強長城以北的邊防和對喀爾喀蒙古的管理,在多倫諾爾(今多倫)與內外蒙占各部貴族進行的會盟,當時烏蘭布通之戰剛結束,康熙帝親自主持內外蒙古克圖王公大會,包括土謝圖汗、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等都到會。

康熙帝檢閱了八旗兵,會上通過幾項決定:規定喀爾喀蒙古須遵行清朝的法令;給喀爾喀蒙古王公以汗、郡王、貝勒、貝子等爵號,取消原有的濟農、諾顏等名號;在外蒙推廣盟旗制度,在喀爾喀蒙古設立35旗;正式承認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格根為外蒙古大喇嘛,確立其宗教地位 。

此次會盟,改善了喀爾喀蒙古各部與清之間的關系,也使清王朝對漠北地區的管轄得到加強。

1859年6月,英﹑法侵略軍進犯大沽口,駐守在那里的2000多名蒙古族騎兵在僧格林沁的指揮下,不顧清朝政府的命令,奮起自衛還擊。

經過一晝夜激戰,擊沉敵艦4艘,斃傷敵軍400多人,打得侵略軍狼狽逃竄,實于八里橋慘敗,英法聯軍據稱只損失十余人。

17世紀初,沙俄利用多種方式侵略蒙古地區。鴉片戰爭后,沙俄不僅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侵占了我國大片領土,還攫取了各種特權,傾銷商品、輸出資本、修筑鐵路、掠奪資源,控制蒙古地區的經濟命脈 。

1911年(宣統三年),以第八世哲布尊丹巴為首的蒙古王公和上層喇嘛,在俄羅斯帝國策動下宣布「獨立」,私自與俄羅斯帝國簽訂非法的《俄蒙協約》(即《庫倫條約》)。

下面再說說喀爾喀蒙古族婦女的服飾。喀爾喀蒙古族婦女頭飾具有古老的動物崇拜的部落文化特征,其形狀似牛角,顯現出壯觀大氣的特征。

喀爾喀蒙古族人大多有戴帽子或者用頭巾纏頭的習俗。帽子不僅是一種御寒和裝飾用品,而且用來表達對客人的尊敬。

蒙古袍的最大特點是寬大舒適,特別適合馬上活動和游牧生活。在蒙古牧區 , 蒙古袍可以一袍多用:白天作衣,夜晚當被。

蒙古袍扎上腰帶,將袍子隔成上下兩段,把上段向上略提,可以在前胸腰帶以上留出一個很大的空間。 這個空間可以用來盛物,兼有書包和行囊的功能。

清朝時期,滿族人在民族統一和建立國家的過程中,與蒙古各部發生了復雜關系。滿族與蒙古族有著相近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彼此居住和活動的地域犬牙交錯。

從這些老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的蒙古貴族婦女的服飾在保留了自身的傳統特色的同時,還融合了一部分滿清著裝特點。同時,也能夠一定程度地感受到他們的日常生活與傳統文化。

這3種象征「富裕」的綠植值得擁有!好活又養眼,價格不算高
2023/08/14
爺爺奶奶是不是真疼孩子,這些事情暴露無遺,虛情假意一眼看穿
2023/08/14
養狗10年,現在才知道狗狗這些動作,背后的意思
2023/08/14
5種驅蚊植物,家里養幾盆,蚊子躲得遠遠的
2023/08/14
這個夏天,客廳中一定要養的6種綠植
2023/08/14
家庭養花常見8大誤區
2023/08/14
5種自帶「涼感」的植物,這個夏天有救了!
2023/08/14
人到晚年,不要對子女做這3件事,容易吃苦頭
2023/08/14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沒錢,而是把這6個隱私告訴別人
202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