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起看一組晚清老照片,感受帝制即將崩潰之際的社會風貌。
1871年殘破的頤和園。
1860年英法聯軍燒毀頤和園(當時還叫清漪園),此后數十年就處于廢棄的狀態。照片記錄了萬壽山南麓殘破的建筑,原本巍峨的佛香閣已經化為灰燼,地面上廢墟成堆、雜草叢生,一片荒涼的景象。直到1888年,慈禧太后為了安享晚年,又重修了頤和園。
海軍衙門章京蔭斌、全順。
章京原為武官的稱呼,後來主要指文官。清朝軍機處、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海軍衙門均有數十名章京,協助堂官處理文書、檔案等工作。章京的品級一般不高,多為五、六品,其實權力相當大,有時可以影響堂官決策。
米店里的伙計在碾米。
稻谷脫殼之后形成「糙米」,糙米用來煮飯的話口感不好,不利于消化,因此還需要一個碾米工序,把糙米碾成光潔的精米,這樣就能用來做飯了。隨著科技的發展,這種傳統的處理方式早已隱入歷史深處,畫面中的風機也消失了。
窮人吸食鴉片。
鴉片對晚清社會的毒害,深入到每一個角落。達官富商陷入其中,缺衣少食的下層百姓也有很多成了癮君子。哪怕窮得無家可歸,乞討得來的錢也要用于買鴉片,真是可恨又可憐。
上海一家電報局的內景。
電報在當時屬于高新科技,在這里工作的人都受過多年職業教育,堪稱科技精英。當然,電報費也很昂貴,一般百姓承擔不起。李鴻章曾給湖廣總督張之洞回電報說:「電報每字兩角四分太貴,無事勿再多言!」兩角四分大概相當于0.
4兩白銀了。
1901年李鴻章在天津直隸總督衙門。
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前夕,李鴻章被任命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1901年其主要任務是留在北京與聯軍議和,不知何故回了趟天津。此時他已處于生命中的最后階段,垂垂老矣,疾病纏身,行走不便,出門就得被人抬著。
天津老龍頭火車站被燒毀的列車。
1900年6月中旬,清軍、義和團與八國聯軍圍繞著老龍頭火車站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清軍、義和團雖取得一定戰果,但車站還是被聯軍占據。這張照片直接說明了當時戰斗多麼猛烈。
天津都統衙門外戴枷示眾的囚徒。
時為1901年,都統衙門并非清廷的機構,而是八國聯軍設立的殖民機構。這些被懲處的囚徒,也不一定犯了什麼罪,可能只是被認定為義和團而已。此衙門下設巡捕隊,專門搜捕義和團。
手持鳥槍的清軍士兵。
鳥槍是一種非常落后的火器,射擊精度差、速度慢,裝填彈藥效率低,從明朝以來鮮有改進,沒有與時俱進發展成現代化的步槍。晚清軍隊裝備的步槍,以進口為主,另外也仿制了一些。
1908年的杭州。
這張照片應該是站在城墻上向西拍攝西湖方向,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湖心的小瀛洲和南岸的雷峰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