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個聰明人;
因為聰明,意味著有大機率,能在社會上取得一定的成就,讓家人生活得更幸福;
然而,人們雖然有慕強心理,對聰明人很崇拜;
但是如果真的把一個聰明人,放在他們身邊,或是讓聰明人,成為他們的競爭對手,相信他們是不太愿意的;
所以說,一個聰明人,往往需要裝傻,才能躲開別人的防備和攻擊;
一般來說,以下三種人,看似很傻,其實聰明過人,值得你多注意。
在一些人錯誤愚昧的認知中,一個偷奸耍滑、信口開河的人,往往很機靈和聰明;
其實,這些心思歪的人,也許能在某一個階段,或是某一件事上,取得暫時性的成功;
但是日后,必會翻船;
因為他已經入了道兒,內心深處也很認可自己行事的風格;
就像一個習慣弄虛作假的人,根本學不會真誠和守信用一樣;
他們想改都極難,一旦失去了別人的信賴,口碑塌了,于他們而言,就是毀滅;
反之,一個真正聰明的人,知道大家都不是傻子,你真不真心,造沒造假,老天知道;
老天不知道,周圍的人也早晚會知道;
聰慧的人,明白一個道理:一個人值得他人信賴,才能成就好人緣,才能讓別人安心和放心,與自己合作;
這樣的人,眼光往往長遠,不會被一時的利益蒙了心。
俗話說:沉默是金;
有大智慧的人,往往不會輕易表態,更不會在沒弄清事情真相之前,口無遮攔地隨便評價人和事;
很多時候,你說的越多,越顯得膚淺,越容易出錯,也越容易被人抓到把柄;
而一個懂得適可而止,懂得自重的人,會謹慎地發表自己的意見,為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避免成為被人嘲笑的對象。
這樣的人,在人群中,更加能樹立威信;
因為他們說話,已經經過了考慮,做出了斟酌,往往能一語中的、一鳴驚人;
當一個人能夠控制自己想要評論的欲望時,就代表他已經成熟了。
在很多人的觀念中,學會「彰顯」自我,是一個成年人的必修課;
因為酒香也怕巷子深;
在讓人眼花繚亂的環境中,你如果不懂得毛遂自薦,不主動表現自己的優勢,別人就很難發現你;
然而,這里面有個前提,就是你要保證能穩、準、狠的擊中別人的內心,讓他們認可和佩服你的能力,與你合作;
如果你的表現,讓人失望或是總是出現問題,那麼你的能力就容易被人質疑;
《少年包青天1》里,公孫策和包拯都很聰明;
但是公孫策因為內心不夠自信,在分析案情時,他總是急不可耐地妄下定論,結果頻頻出錯,無法自圓其說;
最終還是包拯能沉住氣,順利破了案,聲名遠揚;
兩人的區別在于,公孫策無論什麼時候,都受虛榮心驅使,想先行贏過包拯,可他卻屢屢敗北;
而包拯總能在關鍵時刻亮劍,讓人欽佩至極,進而獲得重視;
所以,一個聰明人,不會在很多時候,想要迫切展現自己的實力;
而是瞅準時機,深思熟慮后,再出手;
希望我們都能成為一個看似很傻,其實很聰明的人,畢竟,幸福是養自己心的,不是養他人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