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人生多艱,如果說只能擁有一項本事,那就是在乏味的日子里,把每一天都過得生趣盎然。
蔡瀾曾說:平穩的人生,一定悶。我受不了悶,我決定活得有趣。
漫漫人生,總逃不過生老病死的循環,和讀書工作結婚生子的軌跡。
但在軌跡之中,總有人能將乏善可陳的人生,過得活色生香,令人回味。
這是一種本事,一種態度,更是一種人生智慧。
(一)
有趣,是一種本事
詩人余光中曾把朋友分為四型:
第一型:高級而有趣;
第二型:高級而無趣;
第三型:低級而有趣;
第四型:低級而無趣。
可見,有趣是一項特質,一種本事,并非每個人都會擁有。
但擁有的人,總能將平淡甚至有些晦暗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譬如蘇軾,他一生顛沛流離,受盡磨難,在一貶再貶的境遇中,依舊能夠發現生活的美好。
他燉豬肉,「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明明是無錢買羊肉,只得買來豬肉解饞,卻饒有興致地做出了美味的「東坡肉」。
他食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明明被貶到嶺南蠻荒之地,卻為了吃荔枝,愿做一世的嶺南人。
他吃生蠔,「無令中朝士大夫知,恐爭謀南徙,以分此味。」
明明從嶺南又被貶到更遠的海南島,卻叮囑小兒子,別讓朝中的官員知道海南生蠔鮮美,擔心他們會來分我的美味。
汪曾祺曾說:「對生活心存熱愛,從不消沉沮喪,無機心,少俗慮;活得有趣,對世間萬物皆有情,觀察得細致。」
不是每個人在人生的低谷期,都能活得恣意瀟灑,能在寡淡甚至看不到希望的時候,依舊保持樂觀的心性。
但這份心性是不可或缺的,是支撐我們走出低谷,走向光亮的台階。
人生多艱,如果說只能擁有一項本事,那就是在乏味的日子里,把每一天都過得生趣盎然。
有趣,就有希望。
(二)
有趣,是一種態度
藝術大師黃永玉,年過九旬,卻從來不認老。
他喜歡穿鮮艷的衣服,戴著貝雷帽,嘴里叼著煙斗,怎麼帥氣怎麼捯飭自己。
有人問他養生秘訣,他哈哈大笑:「我從不養生!喜歡睡覺、不吃水果、不運動,還喜歡守著電視機看連續劇。」
95歲時,他與太太在家吃一只半人高的龍蝦。
為此,他調侃道:「人家說,不要留超過80歲的老人在家里吃飯,以免發生意外,那我就在自己家吃給他們看!」
他似乎一輩子都不曾循規蹈矩,怎麼開心怎麼活是他的人生信條。
在他的眼里,也似乎沒有煩心事,縱然是吃苦受累,也是有趣至極。
他曾因一幅貓頭鷹的畫像,被關進牛棚。
身上被人拿皮帶一下一下地抽,他沒喊疼,回家還笑著告訴太太,我今天挨了224下。
每一次挨批游街回家后,他都會跟旁人描繪北京街頭的風景。
有人訓斥他,這年頭要沉重些,別整天嘻嘻哈哈的。
他便找來醫療本,給自己寫上一本的疾病,「我夠沉重吧!」
王小波說:趣味,是感覺這個世界美好的前提。
有趣的人,不會給自己的人生設限,更不會用世俗的眼光,來左右自己的人生。
在他們眼里,酸甜苦樂都是滋味,喜樂憂愁皆是體驗。
如果怕苦怕累,怕病怕死,活著實在沒有意思。
在平順的日子里,每個人生命的長度不會相差太遠,但有趣的人,生命的質量卻令人望塵莫及。
真正的有趣,并非是語言的活潑,反應的機敏,而是對生活有著深深的熱愛。
當有趣成為一種人生態度,生命也將無限寬廣。
(三)
有趣,是一種智慧
梁啟超的妻子李蕙仙,出身大戶,性格潑辣,但兩人相伴的日子里,幾乎沒有紅過臉。
在梁啟超看來,家是溫馨甜蜜的地方,是需要一些「趣味主義」的。
對于生活中無法避免的矛盾,他總以包容、逗趣的方式,一一化解。
不在家的那幾年,盡管妻子一人操持家務,十分辛苦,但他總不忘寫信回家,與妻子說些有趣的事情,不叫妻子心里辛苦。
在孩子們面前,他也無半點架子,還經常撒嬌賣萌。
三兒子梁思忠曾寫信叮囑他保養身體,他卻回信說:「好啰嗦的孩子,管爺管娘的,比先生管學生還嚴。」
因為家庭氛圍輕松活潑,子女們得以自由、陽光、快樂地成長。
不像別家的孩童,需要父母立規矩,梁家的九個子女,上進好學,以讀書為樂,個個是才俊。
每個人都喜歡在有趣的環境下生活,與有趣的人成為朋友。
比起吃苦的勵志,有趣更能成為一個人內心深處的動力。
在孤獨無依的日子里,也能滿懷期待,心生感激地去善待自己,善待生活;
在埋頭奮斗的日子里,也能不畏困苦,斗志昂揚地去擁抱生活的挑戰。
日子或許單調,生活或許瑣碎,前進的路上或許總有坎坷。
但活得有趣,是一種智慧,能讓我們跳出塵世的藩籬,內心的桎梏,多一些耐心去撫平生活的褶皺,多一份情趣去熨貼生活的貧瘠。
正如一句話所說:生命就像鏡子一樣,有趣之人對生活保持著極高的投入度,全力擁抱,生活也全力擁抱他。
寫在最后——
有趣的人,把眼前的茍且,過成詩與遠方;在柴米油鹽里,瞥見人間煙火。
一輩子不長,愿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有趣的人。
有趣的人,不簡單;有趣的生活,幸福綿長。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