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啟七年八月,沒有子嗣的明熹宗駕崩,皇位傳給五弟信王朱由檢。
朱由檢京城一下子流言滿天飛,說新天子崇禎抵擋不住天啟皇后張嫣的美色,不日就將迎娶皇嫂,繼續讓她母儀天下。
然而,崇禎登基后對皇嫂一連做了三件事,完全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這三件事卻也最終成為這位絕代佳人悲劇人生的催化劑。
那麼,這對年齡只差4 歲的叔嫂之間到底發生過怎麼不為人知的宮廷故事呢?
明萬歷三十四年,即公元1606年,河南省開封府符祥縣張國紀家迎來了一個女嬰出世。這個女孩子從小長得眉清目秀,既能操持家務,又能熟讀詩書。
《明史》稱之為「窈窕端麗,絕世無雙」。
天啟元年朱由校登基,朝廷隨即啟動選后事宜。
時年15歲的張嫣和另兩位女子脫穎而出,成為供新天子挑選的大明皇后候選人。
當年長一歲的天啟皇帝的目光掃到張嫣的臉龐時,頓時被她傾國傾城的美貌所吸引,一時間竟駐足不前。
張嫣被皇帝死死盯著看不禁害羞,臉色變得更加紅潤可人,心花怒放的朱由校二話不說就拍板決定立張嫣為皇后,連同她的父親張國紀也跟著享福,被皇帝賜封為太康伯。
入宮后的張嫣悉心管理后宮事務,盡可能地不為朝廷和皇帝增加負擔。
天啟皇帝對自己的這位皇后愈發滿意,夫妻二人琴瑟和鳴。
不久張嫣就懷孕了,這對于整個大明朝來說是一件大喜事,然而一雙魔爪正在伸向皇后肚中的孩子。
原來,為人正派的張皇后一進宮,就發現皇上身邊的大太監魏忠賢不是個好東西。
魏忠賢在朝廷里籠絡一批恬不知恥的文官培植自己的勢力,打壓那些正派的官員,整個國家被弄得烏煙瘴氣。
更令張皇后作嘔的是,魏忠賢居然還和皇帝的乳母客氏私通。
這一切令張皇后既憤怒又憂慮,可惜丈夫天啟皇帝并不是一個勤于政事的皇帝,朱由校最大的樂趣是做木工活,活脫脫一個非遺傳人。
看著丈夫整日擺爛,張皇后想要用自己的智慧來斗一斗奸臣。
于是她暗中交代父親聯絡朝中清流彈劾閹黨,同時自己在皇帝耳邊吹枕頭風。然而天啟皇帝根本無心理會政務,政事都扔給了魏忠賢。
魏忠賢也由此開始恨張皇后。
一日,懷有身孕的張皇后感到腰酸背痛,就宣專人來替自己捏腰捶背。
得知這一消息,魏忠賢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他立馬調包宮女,將自己培養的一名心腹宮女送入皇后寢宮。張皇后不知有詐,就讓魏忠賢安排的宮女給自己按摩。
結果這名宮女不斷刺激皇后腰部的各種穴位,皇后最終疼痛難忍趕走了宮女。
可是一切都已經晚了。
最終皇后早產誕下死胎,自己也就此失去了生育能力。趁著皇后休養身體的間隙,魏忠賢在朝堂上將曾經替皇后彈劾他的大臣幾乎誅殺殆盡。
許多保持中立的大臣眼看局勢變化,立馬倒向了閹黨,紛紛上書彈劾張國紀。
若非內閣力保,張國紀可能也就此下獄,甚至皇后的地位也會因此動搖。張皇后與閹黨之間的斗爭堪稱你死我活的惡斗。
由于明朝皇帝一貫有著煉丹嗑藥的傳統,因此年紀輕輕的天啟皇帝也繼承了這種嗜好。
朱由校常年服用丹藥,導致鉛、汞等重金屬元素大量攝入體內。天啟七年八月,年紀輕輕的朱由校已經行將就木。
令他無比慚愧的是自己居然連個一兒半女都沒能留下。
回顧自己荒唐的這幾年,他的內心充滿悔恨。在他彌留之際,曾經先后單獨找過兩個人商議皇位傳承的問題。
魏忠賢提出的方案是安排幾個懷有身孕的宮女入宮。一旦誰先生出兒子,就立這個孩子為太子。
病榻上的天啟皇帝一臉苦笑,他把魏忠賢的方案告訴張皇后。
張皇后聽聞魏忠賢的奸計堅決表示反對,并提出不如將皇位傳給信王。
皇后的這句話令朱由校眼前一亮。
明光宗朱常洛一共有7個皇子,不幸的是夭折了5個。
幸存下來的就是長子天啟皇帝朱由校和老五信王朱由檢。
朱元璋曾留下「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祖訓,因此傳位給五弟倒是符合祖宗家法。
在張皇后的一再力勸之下,天啟皇帝下定決心將皇位傳給信王朱由檢。可見,後來的崇禎帝能夠登上皇位,出力最多的就是自己的這位皇嫂。
公元1627年八月十二日,朱由校明發上諭命信王入大內面圣。
不久后,信王朱由檢神色慌張地來到皇帝哥哥的御榻前俯首磕頭。
朱由校強撐身體握住弟弟的手,虛弱地說道:
「來,吾弟當為堯舜。」
可朱由檢只是不斷叩頭推辭。
眼看陷入僵局,張皇后顧不得封建禮教的束縛直接開口說道:
「事關祖宗社稷,不可為外人竊奪,皇叔勿疑。」
這時小心謹慎的朱由檢才真正打消疑慮,叩首謝恩,張皇后再為朱明江山立下一個大功。
十日后,朱由校病入骨髓,再次緊急召見信王。雙方心里都清楚,這將是兄弟二人的最后一面。
天啟皇帝發自肺腑地請求弟弟即位后善待皇嫂,這是他如今唯一放心不下的事情。
就在當日朱由校駕崩,是為明熹宗。
八月二十四日,朱由檢在文華殿登基稱帝,改元崇禎。
登基之初,朱由檢最棘手的事情是操辦哥哥的喪事和處理妥善安排皇嫂。
天啟帝的喪事崇禎根據祖訓交禮部落實。而這位21歲守寡的絕色皇嫂,崇禎帝內心充滿的尊重和感激,因此他做了三件事來報答自己的這位皇嫂。
第一件事,解決皇嫂的名分和待遇問題。
由于崇禎的帝位襲自長兄,屬于「兄終弟及」的譜系,因此自己的皇嫂顯然不能尊為太后,否則輩分就亂了。
可是自己的信王妃現在已經成為新皇后,所以必須給皇嫂解決名分和待遇問題。
經過崇禎帝考慮,決定給皇嫂賜尊號「懿安皇后」,地位在自己發妻之上,享受皇太后待遇。
第二件事,照顧皇嫂的生活起居和名譽維護。
由于男女授受不親,崇禎帝是不可以隨隨便便和皇嫂見面的,但是他的內心又十分關心這位皇嫂。
因此厲行節儉的崇禎帝從不克扣皇嫂的吃穿用度,雖然張皇后本身也從不鋪張浪費。
曾經有一個名叫陳德潤的太監,仗著自己深受崇禎帝的信任在宮內擔任要職,想要趁張皇后沐浴時,見識一下傳說中的絕色佳人。
于是他找了個機會真就闖進了張皇后的寢宮,張皇后由此受到驚嚇,不得已向崇禎訴苦。
崇禎聞訊震怒,準備直接處死陳德潤。在張皇后的求情下,陳德潤最終被打了板子,隨后發配到南京種菜去了。
第三件事,建立與皇嫂的信息溝通渠道。
剛剛登基的朱由檢對政局不夠明了,但是當他還在當藩王的時候就聽聞過皇嫂的賢名。于是當他登基后就安排自己的皇后周氏經常探望皇嫂,同時請教國家大事。
張皇后知道「后宮不得干政」的祖訓,因此從來不提官員任命等要求,只負責匡正崇禎的大政方針上的不足和弊端,盡自己努力幫助崇禎挽救危局。
崇禎帝對張皇后的處理方式,令朝中所有人都看到了中興之主的氣象,也愈發尊敬這個 張皇后。
只是隨著崇禎帝剛愎自用的性格逐漸顯現,張皇后的智慧也無法得到更多的施展空間,明朝滅亡已經不可挽回,喪鐘就此敲響。
崇禎登基后采取雷霆手段解決了閹黨問題,魏忠賢畏罪自盡。
此后他雖勵精圖治,但無奈能力有限,國家越來越亂。時間來到公元1644年,立國276年的大明朝迎來了滅頂之災。
山海關外全部領土已經被后金占據,西北的農民軍在李自成的率領下高奏凱歌,一路殺向北京城。
三月十七日,農民軍完成對北京城的合圍,眾叛親離的崇禎帝已經無力回天,眼下能做的就是盡量體面地謝幕。
起初,崇禎帝換上了百姓的衣服想要逃命,但城外四周都是沖天的火光,顯然已經無法出逃。
隨后崇禎又登上萬歲山觀望局勢,眼看農民軍即將攻陷京城,崇禎帝大受刺激,隨即奔回后宮安排后事。
他將自己3個年幼的皇子換上百姓的衣服,安排心腹趁亂轉移去岳父家避難。
隨即他仗劍來到大女兒長平公主這里,15歲的長平公主知道大事不妙,卻不料父親見面后二話不說揮劍就朝自己劈來。
長平公主用手一擋,左臂直接被崇禎削去,血流如注,長平公主當即昏死過去。
崇禎不忍再補刀,遂前往下一站昭仁公主處。
後來,這位長平公主奇跡般地活了下來,一直到順治朝病逝。
崇禎來到昭仁殿,年僅6歲的昭仁公主興高采烈地跑向渾身是血的父皇,崇禎兩眼一閉一劍朔向孩子的心窩,昭仁公主就此斷氣。
隨后,崇禎帝逼令自己的皇后周氏、貴妃袁氏等自縊,避免被農民軍生擒凌辱。
這時他想來皇嫂還在大內。然而他實在無顏去見這位嫂嫂,遂派太監前往仁壽宮傳口諭賜死自己的皇嫂。
此時的張皇后正在宮內正襟危坐,她自知大限將至,只等崇禎帝前來就領旨謝恩。
誰料崇禎只是派了心腹太監前來宣旨。張皇后朝著崇禎帝所在的方位拜了幾拜,接過太監傳遞進來的白綾,套在了自己纖細的脖頸上。
張嫣選擇用自盡這樣的實際行動來報答崇禎帝17年來對她的厚恩。
張皇后死后,崇禎了卻心事,他帶著心腹太監王承恩重新登上萬歲山,親眼目睹了農民軍攻破外城的場景,最終在一棵歪脖子樹下自縊而亡。
自古以來都說紅顏禍水,但張嫣一生卻留下了才貌雙全的好名聲。
可惜她生不逢時,遇到的國家處在末世,遇到的君王又不是明君,一度母儀天下的她,最終只能成為為國殉葬的貞潔烈女。
然而,后世文人依舊對她青睞有加,評價頗高,將其列為中國古代「五大賢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