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在臨走前,提出了一個讓其后世不得其解的遺囑:自己逝去后不要為自己掃墓的;著實讓人驚訝。要知道,司馬懿可是曹魏權臣,地位尊貴,為曹魏立下汗馬功勞,還是西晉的太祖皇帝(追封)。
司馬懿
按理來說,不是應該想著被后代年年祭祀,讓自己的后輩以自己為榮才對嗎?那妳就膚淺了,這正是司馬懿高明之處;那麼他為什麼要低調下葬呢?這樣做有什麼難言之隱呢?
司馬懿的家族很顯赫,他祖父為潁川太守,他爸爸是京兆尹,妥妥的官三代。《晉書·宣帝紀》中,對司馬懿的記載是這樣的:小時候就體現出了獨特的情操,十分聰明而且還有謀略,學問高、見識多,還是個有信仰的人。另外很多名人,如楊俊、崔琰都對司馬懿夸贊有加,胡昭更是在司馬懿與人結怨而被謀害之時,不顧一切救他的人。由此可見,司馬懿名聲好而且人緣也不錯。
曹操是個愛才的人,他也想讓司馬懿為自己所用,但司馬懿推遲不來,甚至還開始裝病。
可以說比三顧茅廬的諸葛亮還難請,但曹老闆還是很有手段,直接下命令:再不給面子,就直接抓起來。司馬懿被嚇得不得不乖乖出山效力,隨后在曹操的提拔下歷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簿等職。
曹操、司馬懿
他也富有謀略,成功挑起孫、劉關于荊州的矛盾,不僅解了關羽對襄樊的包圍,還使吳蜀兩敗俱傷。不僅如此,他還擊退了東吳的入侵,除掉了叛變的孟達,平定了遼東。當然最經典的是與諸葛丞相打得有來有回,最后雖然耗走了諸葛亮,但也因「4諸葛嚇走活仲達」而被人留了笑柄。
這麼一個戰功顯赫的人,能力又出眾,為何最后卻要在下葬的時候默默無聞呢。其實原因有很多,第一就是他害怕被人報復。因為司馬懿除掉了曹爽,同時也架空了曹魏勢力,為自己的子孫司馬昭、司馬炎篡魏打下基礎。除了曹爽他還解決了很多敵人,他害怕曹魏的后人或仇家得勢后,報復他對他開棺鞭尸,所以他想通過這樣的方法讓別人找不到他的埋葬之地。
其次,司馬懿怕有人模仿自己走相同的道路,成為權臣,然后為子孫奪取大權掃清障礙。我們知道司馬懿受曹魏集團的猜忌,畢竟曹操曾覺得司馬懿「狼顧之相」,不是甘為臣下的人。要不是曹丕極力保他,以及司馬懿自身表現好,讓曹操對他放心,后果是什麼也不得而知。當然猜忌歸猜忌,面對諸葛亮北伐,曹魏軍團還是派出了司馬懿來抗拒諸葛亮。
司馬懿
畢竟也沒有更合適的人選了,可以說諸葛亮也成就了司馬懿。當諸葛亮最后病逝五丈原時,司馬懿內心是復雜的。一來,很感謝上天這個難纏的對手不在了。二來,惋惜這麼好的對手以后難見了。可以說,如果沒有諸葛亮,司馬懿也很難得到重用,他也有能力讓曹魏覺得他們需要他。
于是司馬懿和曹爽一起成了托孤大臣,但曹爽缺乏智慧,最后被不僅大權丟失還飲恨西北。除此之外,他還有其它削弱曹家的手段,可以說和當年曹操削弱漢獻帝的操作基本相似。司馬懿也怕自己的后代遇上一樣的情況,為了不被后世王朝毀壞自己的陵寢,他選擇低調安排。
不得不說這的確高明,雖然歷朝歷代毀壞先朝皇帝陵寢的朝代很少,但元朝是一個例外。
他同樣也害怕,他怕高平陵之變的手段會落到自己后代身上。畢竟魏帝就是祭拜先帝時,被司馬懿找準時機發動政變,最后曹爽被誅曹氏大權旁落。當然這也因為曹爽太蠢,但司馬懿能保證自己后代沒有蠢人嗎?所以為了不讓高平陵政變重演,導致司馬氏大權旁落,所以他不想讓后人去祭拜他。
高平陵之變
綜上,司馬懿之所以不讓自己的子孫后代去祭拜他也有自己的考慮。畢竟他因為自己的立場以及不甘臣下和許多人結仇,尤其是曹氏集團,畢竟除掉了曹爽。為了防止這些人得勢后會對自己進行報復,比如開棺鞭尸,他選擇低調。
當然他也不想讓高平陵政變重演,保不齊自己的子孫后代去祭拜自己把家族命運丟了,因此他立了遺囑子孫不得為他掃墓。所以不得不說。司馬懿是真的老奸巨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