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70年代,十塊錢人民幣放飯店里,究竟是什麼分量?得先看看十塊錢在當時,到底有多值錢。
城市職工:四十年前職工工資一般一個月大概二三四十多元。那時侯農民整勞力一天十分工,當時生產隊出一天工也就二三毛錢,五毛的有很少。好年月好地方可值五`六毛最高有七`八毛的。年底結賬分紅,平時生產隊分糧油、肉菜一律不要錢,只記賬。年底勞力多的戶去掉分的糧油肉菜外,也可分三、五百塊錢。勞力少的分的少,甚至倒找錢給生產隊。窮困地方,年頭再趕上不好,一、兩毛錢,甚至一兩分錢的也有。都得倒找錢。土皮不好,糧食分得也少,肯定生活條件不如好山好水或大平原水澆地的地方。有很多生產隊一年下來,一結算賠錢了,那叫負工分,誰出工出的多,誰就賠的多。我大爺家一個月工資8分。10口人4個勞力,有一年把口糧領完,干了一年還欠生產隊60元。十元錢當時差不多半月工資。
就知道那會兒的錢特別值錢。 夏秋季節,要是趕上下午買西紅柿,五分錢買一筐(跟現在啤酒瓶那筐一般大小),四指寬的特級帶魚,三毛八一斤;豬肉五毛六一斤,還是好的五花肉;雞蛋三毛八一斤;八幾年前的紅香蕉蘋果五毛二一斤,價已經長了起來。 我跟一哥們兒,說好了一個月不給家里錢,都自己吃喝抽,工資是三十九塊八,天天頓頓是甲菜,
抽煙抽上海「牡丹」精裝(五毛一一盒,天津出的五毛,北京產的四毛九),沒到月底,就抽不起牡丹,換成「群英」四毛七一盒,再後來抽「大前門」精裝三毛九,簡裝三毛六,月底那幾天,抽天津的「恒大」(三毛一)和「墨菊」(兩毛九)。 七幾年出來的「的確良」汗衫,三十四一件,一般人的舍不得買,太貴了。那時,對「的確量」的認知是,你怎麼穿怎麼洗都不壞,真跟相聲里說的,是勁拉又勁拽,勁洗又勁踹,到了三年會,就自動分解——壞了。你舍不得穿,放到三年,它自己就壞了。
說得特別神奇。火柴兩分錢一盒,醬油八分錢一斤,醋四分錢一斤,燒三鮮(魷魚,海參,玉蘭片)八毛錢一盤。臭豆腐二分一塊兒,醬豆腐三分五一塊兒。 八幾年豬頭肉三塊二一斤,印象最深了。溜肉段0.85一盤,溜肝尖0.6元一盤,并且菜碼大,按過去的菜碼算過去的一盤頂現在的兩盤還要多。那時候的菜,一個溜肝尖兒,主菜豬肝是多少,配菜木耳時令青菜是多少,各種炒菜,都有統一的重量標準;包子、餃子的餡兒,一斤面和面加水,都有規定。
10塊錢可以買到普通瓶裝白酒7~9瓶,春節、中秋特供的洋河大曲(時稱嫦娥奔月小美人)每瓶2.50元,處級以上供應的飛天53度茅台酒每瓶9. 25元,都是每人只限購2瓶。那時候除了極少數個人開餐館,百分之九十以上還是國營,歸屬商業局的飲食服務公司。如果拿10元錢去飯店,是10個菜(2素、4炒、4燒),10個吃足夠,要喝酒另外再掏錢。
有瓶裝啤酒,散裝啤酒便宜。2毛錢一二碗。瓶裝最便宜3毛一二。所以一般人,都喝啤酒。,還有就是散裝的啤酒桶,一桶大概有六七十年重,打開就得賣光,否則不好保存。在當時見過上海牌,青島牌都有,只不過那時喝啤酒的人不像現在這麼多,八十年后市場上風行起來喝啤酒了,瓶子裝得也很多,幾乎各地都有自己的牌子。那可都是發酵工藝糧食釀的,沒有現在的工業啤酒。六十年代一般的酒鋪和飯館都有散啤酒賣,裝啤酒的罐子和煤氣罐差不多,買酒時要用氧氣瓶頂出來、小酒鋪沒氧化瓶就用腳踏車氣筒子打氣頂出來,當時售價四毛一升,可買半升兩毛,一杯一毛,那時的啤酒比現在的瓶啤都好喝。
七十年代,記得食堂的蒸肉0.50元一個,貨真價實,一個蒸肉是半斤肉,用秤稱裝碗的。那時不允許短斤少兩,幾十斤豬肉只能做二十個蒸肉,確保有半斤。那時都是國營飯店,炒肉都是有標準的,如,一盤清炒肉,必須用肉片多少克,都是用稱,稱好的。
那時候在飯店待客也就是結婚宴是15元一桌,便宜的還有十元一桌,隨份子錢是每人兩元,喪事是一元,就這樣大部分都是在家中請客,借鄰居家的房子,一個院好幾家每家一個或兩個桌子就辦了。
沒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不懂。不知道1毛錢的價值。現在哪能比呢。記得小時去舅舅家拜年黑了10塊錢的壓歲錢。吃完飯我就上街買了自己喜歡的玩具槍。零食等。我和弟弟回家后爸爸說壓歲錢呢。弟弟拿出來給爸了。看我沒動。爸問我錢呢。我說話了。我就知道要交上去。先花了再說。哈哈。10塊錢的壓歲錢。在現在的小孩子眼里。我給侄子1000都不驚喜。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