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當年康熙在親征噶爾丹時,兒子胤祺不小心破了相,臉部留下了傷疤,但并沒有史料佐證,康熙另一個兒子身有殘障確有其事,他就是七阿哥胤祐。胤祐雖患腿疾,卻被雍正封為親王,這位大清皇子的母親成妃,也是康熙后妃團中重要的一員。
我們都知道,康熙后宮中有許多宮女出身的妃子,比如說惠妃、宜妃、德妃等,其實成妃也是宮女出身,也就是說,成妃是一名來自內務府的包衣女子,確實如此。
成妃是一名來自內務府鑲黃旗的包衣女子,姓戴佳氏,史料記載為「達甲氏」。
雖然成妃一家是包衣出身,但卻立有軍功,她的祖先色赫曾率領軍隊征討察哈爾部,在錦州擊敗過洪承疇,清朝入關后又在山海關擊敗李自成軍隊,立下戰功,獲封為騎都尉。
色赫有一個侄子名叫噶魯,深受康熙器重,被加封為二等輕車都尉,從康熙七年開始擔任內務府總管,一直到康熙二十七年。不僅如此,康熙甚至還將年幼的皇長子胤褆放在噶魯家中撫養,可見皇室對噶魯一家的信任與器重。
相信,這也是成妃能夠被選入后宮進而被康熙寵幸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過,成妃的父親卓奇職務不高,只是一個小小的司庫,司庫是內務府的一個官職,屬于從七品,職能大概相當于現在的會計。
康熙十五年左右,13歲的成妃在內務府的選秀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名宮女,隨后被康熙寵幸。雖然成妃一家備受康熙器重,但當時的大清后宮后妃云集,競爭太激烈了,顯然,成妃的競爭力不如惠妃、宜妃、德妃、榮妃幾個。
成妃肚子倒也爭氣,她在康熙十九年七月二十五日,為康熙生下一個兒子,取名為胤祐。令人沒想到的是,胤祐生下來腿部就有殘障,這也就意味著胤祐基本上退出了皇位的爭奪,甚至不會得到父親康熙的重視。
不過,胤祐畢竟是皇帝的兒子,他的降生還是為成妃一家帶來了好處,憑借這個兒子,成妃一家被從包衣中拔出,抬入鑲黃旗滿洲。
這可是天大的恩惠,能夠得到這種待遇的妃子,屈指可數,就連四妃中的惠妃、宜妃都沒得到這種待遇,可見,康熙對成妃一家還是非常重視的。
確實,康熙曾考慮過把成妃所生的兒子胤祐過繼給弟弟純靖親王隆禧,因此,宮中每年每月的祭神都沒有胤祐的名字,但不知為何,后來康熙取消了這一打算,并對這個兒子委以重任。
比如說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在征討噶爾丹時,讓兒子胤祐統領鑲黃旗大營,要知道鑲黃旗可是上三旗之首,一直都由皇帝親領,康熙能讓胤祐統領此旗,一方面看出對這個兒子的器重,另一方面說明胤祐的腿疾對他根本沒有太大影響。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第一次對兒子們進行分封,年僅18歲的胤祐被封為貝勒。
兒子得寵,做母親的也會跟著沾光,這是肯定的。
在此之前,成妃在后宮都是一名庶妃,名分應該是貴人,封號極有可能是仙貴人,到康熙四十八年,成妃被詔封為嬪,沒有正式冊封,只是享受嬪級待遇。
其實,成妃母子的好日子還在后面,比如說康熙五十七年,對于他們母子來說,就是幸運的一年。
這一年,首先是胤祐奉父親康熙之命,管理正藍旗滿洲、蒙古、漢軍三旗事務,隨后胤祐的母親戴佳氏被冊封為成妃,終于獲得了妃位的稱號,要知道,這一天,成妃已經等了四十年,此時的她已經年輕不再,但兒子比較爭氣,她自然也能跟著沾光。
更重要的一點是胤祐沒有卷入康熙晚年的奪嫡斗爭,也是,按照胤祐腿部殘障這個情況也奪不了嫡,恰好,這也為胤祐的善終打下了基礎。
雍正繼位后,下令將弟弟胤祐晉封為和碩淳親王,胤祐成為少有的幾個沒有得到整治的康熙年長皇子。
而且,雍正還下令讓成妃出宮搬到兒子胤祐府上居住,享受天倫之樂,不過,胤祐不是很長壽,他在雍正八年就去世了,雍正特意下令為胤祐刻碑記功,詔「敬謹小心,安分守己」。
白發人送黑發人,這是人的大不幸之一,成妃一生比較圓滿,這是她唯一不圓滿的事情。
兒子胤祐去世后,成妃又搬回宮中居住,一直到乾隆五年才去世,估計年齡應該在七八十歲左右,與惠妃、宜妃、榮妃幾個,都算是康熙后宮比較長壽的妃子了。
縱觀成妃的一生,從得寵程度來看,不如同樣是包衣出身的惠妃、宜妃、德妃幾個,還生了一個殘障兒子,但成妃與兒子胤祐的結局卻很美好,惠妃、宜妃與德妃幾個雖然兒女眾多,但不是看著兒子被整,就是與兒子徹底鬧掰。
這樣一看,還是成妃與胤祐母子舒心,唯一的缺陷就是胤祐死在了母親成妃的前面,讓成妃嘗到了白發人送黑發人的酸楚。
不過,對此,相信成妃已經非常滿足了,正所謂知足常樂。
注:成妃家族在乾隆朝又出了一位妃子,她就是忻貴妃,忻貴妃是經由八旗選秀入宮的秀女,一度非常得寵,先后生下兩位公主,但卻死于生育疾病,最終被乾隆追封為貴妃,從輩分來看,這位忻貴妃是成妃的堂曾侄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