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耗羨歸公與養廉銀:雍正皇帝剛柔并濟,將官場腐敗現象整飭一新
2023/07/25

雍正即位后,以鐵腕手段追討國庫欠款,大批貪瀆官員被革職抄家。但他深知,一味剛猛治理不好國家,所以他也有軟的一手,這便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耗羨歸公」和「養廉銀」。

耗羨,是指火耗和羨余。

火耗出現于明朝。張居正當政時,曾推行「一條鞭法」,規定的將田賦、徭役及其他雜稅合并征收銀兩。

張居正此舉,本意是為了減輕民眾負擔,但是老百姓手里大多是碎銀,需要熔化鑄成銀錠上繳國庫,而在這個重鑄的過程中,難免會有銀兩損耗,因而需要額外繳納一部分,收多收少,取決于地方官吏。

羨余的歷史更久遠。唐朝中期,一些地方官為討好皇帝或上司,會以稅收盈余的名義進貢,其實質是稅外對普通百姓的勒索。比如白居易在《重賦》就說:「號為羨余物,隨月獻帝尊,奪我身上暖,買爾眼前恩。」

在雍正之前,清朝官員薪資很低。康熙朝初年,一位御史曾向皇帝反映:如今一知縣,每月俸祿僅三兩,全家老小只能粗茶淡飯。有些貪污的縣官,起初僅僅是想改善家人生活,應對官場應酬,後來越貪越多,索性做個貪官。

到康熙晚年,官員貪污行為愈演愈烈。身為阿哥的雍正對此看在眼里,決心等自己當了皇帝,非要整治整治這些貪墨的官員不可!

所以,即位不到一個月,雍正便下令追討國庫欠款。此外,他還有軟的一手,他命令各地督撫如實匯報自己的真實收入。

見識了新皇帝的鐵腕手段,督撫們老老實實地上報了:

廣東巡撫年希堯匯報,自己每年除了一百五十五兩的合法收入,還有六萬五千的灰色收入。

山東巡撫黃炳奏報,自己所在的衙門,每年要收受十一萬兩。

兩江總督查必納說,兩江總督衙門每年要收二十萬兩。

收到了如上匯報,雍正帝非常滿意。在年希堯的奏折后面,他批復道:「覽爾所奏,朕心甚悅。全無真語,一無粉飾。」

看到這里,您也許奇怪,雍正為什麼不怒反喜呢?因為他有著豐富的行政經驗,很清楚官員俸祿太低,遠遠不夠應付他們的各項支出。

還是以地方督撫為例,雖然他們已經算得上是封疆大吏,但他們每年合法收入卻只有一百五十五兩,遠不能覆蓋他們的實際支出。

身為省部級高官,養家糊口,出行起居,人情往來,都需要自己掏腰包。為了開展工作,他們需要請一批幕僚為自己辦事,而請這些幕僚的錢,需要督撫自己負擔;此外,部分地方政務,如地方每年的閱兵,朝廷是不報銷費用的,其經費要督撫自籌。

這樣雜七雜八算下來,每年的實際支出,需要在兩萬多白銀。

為了維持體面的生活和政務的進行,官員們必須征收耗羨。

鑒于這一情況,雍正打算實行耗羨歸公:就是各地將耗羨收入按一定比例上繳中央,然后中央再統一管理和分配。

雍正二年,皇帝下令各省依據本地情況推行耗羨歸公——還特意強調耗羨歸公后,其收率不能增加。

耗羨收上來了,一部分銀兩留作地方辦公經費,一部分用來彌補虧空,其余的錢,要為官員發放養廉銀。

所謂養廉銀,顧名思義,就是培養官員廉潔之風的銀子。

耗羨歸功后,地方官失去了一項生財之道,為防止他們貪污,雍正決定按官職高低、事務繁簡、用度多寡,向官員發放一筆豐厚的生活補助費:總督每年的養廉銀為兩萬兩,巡撫為一萬五千兩,布政使為一萬兩左右,按察使為八千兩,道府為五千兩,州縣官員一多千兩。

這樣的數額,是他們俸祿銀的數十乃至百倍,足夠當時的官員過上體面的生活 了。

地方官發放了養廉銀,京官雖然表面風光,但是俸祿低,生活成本高,難以養家。如果不解決他們的薪資問題,恐怕他們還會向地方官員索取財物。

考慮到這一點,雍正也給京官漲了工資。漢人小京官,每年領十二石祿米,大多不夠一家食用。雍正三年 (1725年)起,給他們增加俸銀祿米。三年后,又下令對吏、戶、兵、刑、工尚書、侍郎,兼管部務的大學士發放雙倍俸祿。

除了文官,武將也有數目可觀的養廉銀。

養廉銀出現前,官場上陋規橫行。比如康熙晚年,江西巡撫白潢就向皇帝匯報過本省的陋規情形:

節禮,下屬在節日(當時普遍有「三節兩壽 」的說法,即春節、端午、中秋三節,長官及夫人壽辰)要送禮 ,每年大約收能到五萬兩。

漕規,糧道衙門送,每 年四千兩。

關規 ,稅關衙門送 ,每年兩千四百兩。

鹽規 ,鹽商送的,每年一萬兩 。

錢糧平頭銀 ,布政使衙門送,每年八千兩。

雍正元年,發出上諭,禁止朝廷欽差接受地方官饋贈,地方督撫亦不得以此為由搞攤派。

「于應取之外,稍有加重者,朕必訪聞,重治其罪 」。這是推行養廉銀后,雍正警告官員們手莫要亂伸。

在皇帝的嚴令下,取締陋規運動效果顯著。廣東巡撫年希堯 ,對下屬的節禮,一律拒收;廣西巡撫孔毓殉,也對節禮「盡行不收」;河南巡撫田文鏡,以身作則的同時,嚴厲約束家屬和工作人員,不得收取任何禮品,哪怕本地土特產也不行。

對那些心懷僥幸,肆行貪墨的官員,雍正一經發現,必予以嚴厲懲處。巡察御史博濟向驛站勒索,被革職;山東蒲台知縣朱成元被人揭發向上司行賄,雍正下令嚴加審訊,將一眾貪官繩之以法。

耗羨歸公與養廉銀,是治官與治財相結合的重大舉措,充分體現了雍正的能力和魄力。耗羨歸公,充盈了國庫,完善了財政制度,減輕了人民負擔;養廉銀制度,讓官員收入變得透明化、制度化,此后半個世紀,貪污大案明顯減少,其中就有養廉銀制度的功勞。

不過,到了乾隆后期,又出現了李侍堯、王亶望、和坤等大貪污案,這里面有官員的欲壑難填,也有繼任者的舉措失當。

隨著美洲白銀的大量涌入,物價差不多漲了三倍。但乾隆非但沒有提高養廉銀數額,反而常常把本就不多的養廉銀挪作他用;嘉慶繼位,面臨著財政困境,也會經常扣發官員的養廉銀;道光一度進行深化改革,可他的能力膽魄遠不及其曾祖,在官員們的極力反對下,他的雄心壯志徹底付諸東流。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世宗實錄》

這3種象征「富裕」的綠植值得擁有!好活又養眼,價格不算高
2023/08/14
爺爺奶奶是不是真疼孩子,這些事情暴露無遺,虛情假意一眼看穿
2023/08/14
養狗10年,現在才知道狗狗這些動作,背后的意思
2023/08/14
5種驅蚊植物,家里養幾盆,蚊子躲得遠遠的
2023/08/14
這個夏天,客廳中一定要養的6種綠植
2023/08/14
家庭養花常見8大誤區
2023/08/14
5種自帶「涼感」的植物,這個夏天有救了!
2023/08/14
人到晚年,不要對子女做這3件事,容易吃苦頭
2023/08/14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沒錢,而是把這6個隱私告訴別人
202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