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美學家朱光潛曾說:
「人,一半是外力造成的,一半也是自己造成的。」
我們無法左右外在環境,卻可以自覺改變自己。
一個人最大的成就是,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變得更豐富。
余生,養成這4個習慣,實現自我進化,扭轉人生。
迷茫時讀書
知乎上有個問題,讀書最大的魔力是什麼?
有一個高贊回答說,用最低廉的成本解決人生中最高難度的問題。
生活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遇到過迷茫和無助。
這個時候,或許沒有人能真正幫到你,但是閱讀卻能讓你找到未來的方向和前行的力量。
日本電影《在森崎書店的日子》中,女主角貴子就是通過閱讀走出了低谷,療愈了自己。
她原本有一份不錯的工作和體貼的男友,生活雖平淡卻很幸福。
然而,男友的一句話「我要和別人結婚了」,打破了這一切。
貴子受不了男友的背叛和抬頭不見低頭見的煎熬,毅然辭職。
一天之內她就經歷了失戀失業雙重打擊,變得一蹶不振。
有一天,她接到了開二手書店的舅舅的電話,邀請她去幫忙。
為了逃避眼前的一切,她決定前往書店打工。
剛開始她每天都渾渾噩噩機械地應付著工作。
直到有一天晚上,百無聊賴之下,她隨手翻開了一本書,卻不知不覺沉浸其中。
從那以后,她漸漸愛上了讀書,封閉的心透進一絲光亮,慢慢照亮了她的生活。
她不再想起前男友,還交到了新朋友,臉上時常掛著笑容,一切都在變好。
後來,她決定離開書店,重新出發。
閱讀不僅治愈了她,還讓她對人生有了新的理解。
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說:
對于我來說,讀書是驅散生活中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沒有一種苦惱是讀書所不能驅散的。
的確,讀書是治愈生活的良藥,也是豐富自己的捷徑。
每天抽出半小時安靜地讀會書,可以擴展知識面,提升認知層次,開啟內在的力量,擁有直面生活的勇氣。
難過時運動
聽過一句話:
金錢能治愈所有的矯情,運動能趕跑一切不開心。
愛上運動,你就擁有了掌控開心的權利。
知乎網友@一個驚鴻分享了他朋友老程的故事。
老程在一家會計事務所任所長,在外人看來,他事業有成、前途大好,讓人羨慕。
可只有他自己知道成功背后隱藏著多大的壓力。
兩年前,疫情導致公司業務量急劇下降。
不久后,一個大客戶還被競爭對手挖走,公司陷入了嚴重的危機。
老程每天焦慮著急,常常把自己一個人關在辦公室苦思冥想,直至半夜。
兩星期后,他因為壓力太大精神崩潰,整個人都變得無精打采、萎靡不振。
幾個朋友看到老程的狀態,很擔心他的健康,于是強迫他去健身房鍛煉。
起初,老程很排斥這個提議。
但在朋友的不斷勸說下,他嘗試了一下。
出乎意料的是,這一個小時揮汗如雨的運動,讓他體驗到了久違的輕松感,好像那些壓力都隨著汗水釋放了。
從此以后,運動成了他每日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
後來,公司的業務量慢慢上升,終于度過了危機。
老程的精神狀態也越來越好,他不僅將運動范圍從室內擴展到了室外,還將它視為自己的解壓神器。
無論遇到什麼煩惱、困難,只要去運動一會,他就會感覺清爽很多,而且更容易找到應對方法。
運動,是性價比最高的自我治愈方式。
曾經刷到一個視訊:
女人下班吃完飯就躺在沙發上,刷手機,碰到周末節假日,追劇看電影,可以幾天不出門。
家人對此頗有意見,夫妻關系越來越緊張,她自己也變得愁眉不展。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她決定晚上去小區廣場跳健身操。
跟著音樂扭動身體,隨著節拍變換動作,整個人看起來活力四射,年輕了好幾歲。
一段時間后,她的心情好轉了,與家人的關系也緩和了,對于手機也沒那麼依賴了。
生活中,當我們遇到不如意和煩惱時,走出門去運動都可以成為一切改變的開始。
每天運動半小時,負面情緒將與你漸行漸遠。
運動,是精神垃圾的清理大師。
余生,與運動強強聯合,人生的幸福度定能直線上升。
低谷時沉淀
魯豫在《偶遇》中說:
無論是誰,我們都曾經或正在經歷各自的人生至暗時刻,那是一條漫長、黝黑、陰冷、令人絕望的隧道。
在這些日子,有的人橫沖直撞,結果撞得頭破血流。
而有的人選擇默默蟄伏,沉淀自己,最終成功登頂。
日本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在被大眾熟知前,也曾經歷過一段無人問津的日子。
其實早在1985年,他就憑借小說《放學后》一舉成名。
這部作品不僅奪得了第31屆江戶川亂步獎,更狂銷十萬冊。
這讓27歲的他自信心爆棚,于是他毅然辭職,全職寫作。
然而接下來好幾年,他的作品銷量平平,沒有特色,收入也大幅減少。
如果換作別人,從高峰一下跌到低谷,承受不了打擊或許早就放棄了。
但是對于孤注一擲的他來說,沒有任何退路。
銷量差就多寫幾本,反響平平就多嘗試一些題材。
在不斷沉淀積累的過程中,他慢慢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獨特風格。
13年后,他終于寫出了《秘密》,一上市就引起了轟動,短時間內銷量突破了50萬冊。
憑借此書,他不僅名利雙收,更重拾了對自己的信心。
這之后,他的寫作事業開始騰飛,一系列佳作,紛紛面世。
他也一躍成為推理界最暢銷的作家之一。
一杯渾濁的水,只要長久沉淀,依然會格外清澈。
同樣的,人也需要不斷沉淀自己,才能長出力量,厚積薄發。
低谷期,是沉淀豐富自己的最好時機。
擺脫塵世紛擾,拋開名利浮華,審視自身實力與缺陷,方能沿著正確的方向提升。
每一次沉淀都意味著內在的升華,無數次升華終將鑄就成功。
獨處時自省
你是不是也這樣:
害怕一個人呆著,不敢面對自己。
害怕房間突然的安靜,不知道該做些什麼。
害怕沒有人陪,就用手機把時間填滿。
我們總是害怕獨處,卻從來不知道獨處的魅力。
知名作家蔣勛是一個非常喜歡獨處的人。
無論工作多忙,他總是會留出一些時間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如靜靜地喝一杯茶、聆聽薩蒂的音樂或在廚房里搟面。
這些短暫的時光,讓他體驗到了許多無法向他人訴說的快樂。
2020年5月,蔣勛被隔離在池上長達3個月的時間。
那段日子,別人焦慮不安、恐懼不已,但他卻無比享受。
每天,他會平靜地誦讀經文、抄寫佛經,并為在疫情中感到恐慌的朋友祈福。
他還會與門口的流浪貓交流,并將它們描繪在他的畫布上。
在這段難的地獨處時間里,他還完成了一幅巨作《縱谷秋晴》。
這是一幅高122厘米、長244厘米的油彩畫,一年后,該畫在台北東華書局展覽中,獲得了一致好評。
善于獨處的人,總是能在安靜的時光中,迸發出無限的創造力,讓人驚嘆。
歌手張震岳也特別喜歡獨處,他習慣一個人做事情,無論是騎車、去海邊,還是露營,都覺得很自在。
當他不開心的時候,也會給自己放個假,安靜地呆著,思考著,這樣能想明白很多事情。
由于他能夠好好享受獨處,所以不會被名利和喧囂所影響,創作的歌曲也自帶獨特氣質。
怪不得粉絲評價說,他的歌曲只適合獨處時靜靜地聆聽。
奧普拉曾說:所有那些獨處的時光,決定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學習享受獨處是人生中最大的修行。
畢竟,人生是一段孤獨的旅程,誰不是一個人來、一個人走呢?
與其在喧囂中表演,不如在獨處中自省。
每天留出一些時間與自己對話,這是對自己最深的愛和關懷。
林清玄曾說過:
「人生不過就是這樣,追求成為一個更好、更具有精神和靈氣的自己。
」
豐盈精神,富養內心。
一個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人生才能更加精彩紛呈。
迷茫時,翻開書就能撥開迷霧,找到方向;
難過時,去運動就能化解情緒,捋清思路;
低谷時,不放棄才能積攢力量,厚積薄發;
獨處時,多反省才能修正自己,走得更遠。
愿余生的每一天,你都能精神飽滿地向著心中的圣地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