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最佳推荐
三國解密
影视片段
情节八卦
洞鑑歷史
最新预告
全部
    
民國「最偉大」的母親,「丫鬟」出身一生為妾,養育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2023/04/29

她出生貧寒,年幼失去雙親之后落入人販子之手,輾轉被賣了四次才僥幸在大戶人家安定下來,雖然是個丫鬟但起碼能吃飽穿暖。

長大后,小姐出嫁時,她作為陪嫁丫鬟換了新東家,幾年后為了給夫家開枝散葉被納為妾室,之后生下6個兒女卻無名無分。先生夫人先后過世,她又一人承擔起重任,撫養九個孩子長大。

她本目不識丁,但卻用堅韌的品格和溫婉善良的心性創造了「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奇跡。

她就是梁啟超的二夫人王桂荃。

01

王桂荃原名王來喜,1886年出生在四川一個貧窮的小村子,家里只有幾畝勉強能填飽肚子的田地,她出生的時候父親見是個女娃就給她取了來喜這個名字,希望下一胎是個男孩。

王來喜4歲那年母親因病去世,父親又娶了繼母,從此她就成了家里多余的那一個,小小年紀便學會了察言觀色。

都說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沒媽的孩子像根草,王來喜就是這樣。家里日子不好過,慢慢地繼母對她的態度也越來越惡劣,經常打罵不給她飯吃,為了生存她只好委曲求全。

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沒過兩年,父親也撒手人寰,她也因此背上了克父克母的罵名。

此后,王來喜徹底成了沒人要的孩子,繼母不僅對她毫不在意,還把丈夫的死遷怒于她,日子也是越來越艱難。

母親早逝、繼母苛責、幼年喪父,這已經夠慘了,但沒想到更慘的還在后面。父親去世沒幾天,家里的賬房先生就卷款潛逃,還順帶把王來喜拐走,隨后又轉手賣給了人販子。

此后,小小年紀的王來喜被反復倒賣,不是嫌她小,就是嫌她太干癟。輾轉4次后,一個大戶人家的小姐看中她,將她買回家做了丫鬟,這才結束了她暗無天日的流浪,終于有了口飽飯吃,有件棉衣穿。

此時,王來喜不到10歲,原本是渾然不知世事的年紀,但是她經歷了太多,所以比同齡人成熟得多,在東家同齡的小丫鬟里也就數她最為機靈懂事,干活手腳麻利,家里的大小姐也很喜歡她。

此后,王來喜的人生也將因這位大小姐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只是這種變化對王來喜來說也不知是值得還是不值。

這位小姐叫做李蕙仙,對于這個名字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但要是說到後來她要嫁的那個男人,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他就是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以及近代文學革命運動的理論倡導者梁啟超。

李蕙仙從小知書達理,上過私塾、熟讀典籍,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這樣的千金大小姐,自然配的不是青年才俊就是門當戶對,但沒想到的是最后嫁給了家世不如她的梁啟超。

當時,李蕙仙有一位堂兄名是禮部尚書,在執考廣東地區科舉的時候被梁啟超的文章所震動,給出頗高評價后更是親自做主將堂妹李蕙仙許配給了他。

在那個年代,兒女婚嫁依舊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梁啟超本不太贊同包辦婚姻,但對于老師親點的緣分卻是欣喜不已。

雖然梁啟超一家不如李家富貴,但祖輩和父輩都曾以士紳之名參與鄉政,在當地也有一定影響力,再加上梁啟超自身也是才華不菲,12歲中秀才,17歲中舉人。所以,李蕙仙在接到堂兄信件后,欣然同意了這門婚事。

1891年,23歲的李蕙仙嫁給了19歲的梁啟超,堂兄李瑞棻親自為他們操辦了婚禮。婚后,李蕙仙帶著兩個丫鬟跟隨梁啟超回到廣東老家,這兩個丫鬟一個叫阿好,另一個便是王來喜。

到了梁家后,那個叫阿好的丫鬟不僅不聽使喚還經常鬧脾氣,于是沒過多久便被李蕙仙和梁啟超趕出了家門,而王來喜則因為聰明、勤快,深得夫婦二人的喜歡,也經常交代差事給她辦。

每次,王來喜差事都辦得得好,根本不用人操心。慢慢地,夫妻倆也越來越信任王來喜,梁啟超甚至還為她改了一個帶有書香氣的名王桂荃。

02

有了家主的信任,再加上年齡的不斷增長,王桂荃做起事來也愈發有模有樣,周全妥帖,漸漸地李蕙仙便把家中大小事務全都交給她管理,那時候她也不過十來歲。

與此同時,梁啟超的工作也越來越忙。1895年,他再度入京參加會試,同時聯合康有為發動「公車上書」運動,此后又領導強學會,擔任《時務報》主筆等等。

而作為梁啟超的妻子,自然也深受丈夫影響,不僅全力支持丈夫事業,還協助丈夫創辦《時務報》,創辦女子學堂擔任校長等等。

夫妻兩公務都如此繁忙,自然對于家里的瑣事也就沒有太多精力,再加上本來李蕙仙就不擅長處理生活瑣事,便全權交給王桂荃處置。

王桂荃也確實能干,不僅把家中瑣事打理得妥帖周到,還把夫妻倆的長女梁思順照顧得很好。

不愁吃不愁穿,還深得東家信任,這樣的日子一直過下去也不錯,等到年紀到了再找一門婚事嫁了也算圓滿,但可惜的是時代的特殊性,早就為每個人寫好了命運。

1898年6月,以梁啟超、康有為為代表的維新派發動戊戌變法,但遺憾的是這場改良運動僅僅維持了103天就以失敗告終。

隨后,梁啟超孤身逃往日本,梁家族人和李蕙仙則暫避澳門,王桂荃則一直侍奉左右。

此時,李蕙仙跟梁啟超結婚也快十年了,感情雖然穩定,但是安生的日子也就只有最初的那幾年,自從政局動蕩一家人也是聚少離多,李蕙仙也一直為自己不能給梁啟超生下兒子而著急。

尤其戊戌變法失敗后,夫妻倆逃亡不同的地方,生孩子更是難事。與此同時,遠在日本的梁啟超邂逅了一位美麗大方又有才華的女人何蕙珍。

何蕙珍不介意梁啟超已婚的身份,愿意嫁他為妾,原本信奉一夫一妻制的梁啟超終究沒能抵抗住誘惑,也動了納妾的心思。

于是,他寫了一封信征求妻子李蕙仙的意見,李蕙仙以他信奉的一夫一妻制回了一封信給梁啟超。見到內容后,梁啟超慚愧不已,打消了納妾的念頭。

梁啟超是沒了念頭,但李蕙仙卻有了別樣心思,畢竟她嫁入梁家也快十年了,只生下了一個女兒。

雖然都是受過教育的人,但畢竟時代不一樣,還是很在意子嗣,尤其是兒子,眼看著自己遲遲沒法生兒子,而梁啟超又蠢蠢欲動,李蕙仙更加著急了。

終于,1901年夫妻倆在日本團聚后生下了長子梁思成。不過,梁思成從出生開始便體弱多病,常年靠湯藥吊著,李蕙仙害怕這孩子養不長。與此同時,李蕙仙也深知自己的身體狀況,如果再生恐怕又要等上多年。

于是,她擔心梁家無后,這在她的思維認知中是不孝的。李蕙仙琢磨著,既然自己不能給夫家開枝散葉,同時也為了拴住丈夫,還是決定規矩給丈夫納妾。

經過多方衡量,李蕙仙打起了從小跟著她的丫鬟王桂荃的主意。此時,王桂荃已經長成了大姑娘,給梁啟超做妾正合適。

然而,當李蕙仙跟梁啟超提這事的時候卻遭到了強烈反對。此時,梁啟超則堅持聲稱自己是「一夫一妻制」的堅決擁護者,要是他真納妾了,豈不是等于說一套做一套。

李蕙仙一邊曉之以理勸說他現在還沒有實行一夫一妻制,納妾并不違法,一邊又動之以情,告訴他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如果梁家香火不旺那麼他的罪過就更大。最終,在李蕙仙的多次勸說下,梁啟超終于答應下來。

03

1903年,17歲的王桂荃成為了梁啟超的妾室。雖然娶了王桂荃,但梁啟超此時卻一心要堅守他一夫一妻制的理念,因此提了一個過分的要求。

圓房那晚,他很明確的告訴王桂荃,自己不會給她名分,日后生了孩子也不會喊她母親,她的身份永遠只能是梁家的丫鬟王姑娘,孩子們的王姨。

即便如此,王桂荃還是點頭答應下來,因為她始終記得多年前如果不是李家買下了她,或許過不了多久她就會在轉賣的途中被餓死,或者被賣到更惡劣的地方去,李蕙仙對她來說有救命之恩,自然是不能和恩人爭名分。

嫁給梁啟超的第二年,王桂荃就生下了兒子梁思永,三年后又生下一個兒子梁思忠,此后又陸續梁啟超生下二子三女,加上前面的兩個,王桂荃一生為梁啟超生育四子三女,只不過其中有一個早夭,最終留下6個子女。

在此期間,李蕙仙又為梁啟超生下三女兒梁思莊。至此,兩位夫人一共為梁啟超生育了9個孩子,可以說真的是子嗣繁茂了。

同樣是生兒育女,哪怕比正室夫人生得還多,王桂荃依然沒得到該有的名分,在這一點上梁啟超真的算是履行了「承諾」,一生都沒給她名分,在外夫妻兩甚至都不曾提及王桂荃,家里的孩子們也依照父親的規矩,沒喊過一句「媽媽」,都喊她王姨,對此王桂荃毫無怨言。

除了沒名沒分,王桂荃還任勞任怨,全力輔佐梁啟超。在日本流亡期間,梁啟超依舊活躍在很多政治運動中,但很多時候為了安全起見,他不方便親自出面,只能找人他傳話。

可是,李蕙仙到了日本后因為生活環境的巨大變化以及語言不通等問題,一度很抵觸社交,甚至脾氣也逐漸變得暴躁易怒。

這時候,又是王桂荃站了出來,為了更好照顧一家人的生活和梁啟超的事業,她用很短的時間自學了日語。

此后,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王桂荃一邊照顧著一家老小的生活日常,一邊又協助梁啟超,充當他和外界溝通的橋梁。

有了王桂荃的輔佐,梁啟超的事業得以順利開展,同時他在日本的種種活動也為回國后的政治地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這其中王桂荃功勞可不小,但是這份功勞卻少有人知。

其實,不僅王桂荃輔佐梁啟超事業的功勞無人知,她為梁家開枝散葉的功勞也沒多少人知曉,要不是後來她創造的「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奇跡,估計王桂荃的功勞也就此掩埋了。

實際上,要論王桂荃的功勞,最大的還是她對梁家孩子們的教育。可以毫不含糊的地說,王桂荃就是民國時期最偉大的母親。

為何這麼說?從孩子們對李蕙仙和王桂荃的態度就足以看出,她擔得起這樣的評價。

孩子們漸漸長大后,不愿再喊王桂荃王姨,而是改稱為「娘」,喚李蕙仙則是「媽」。

雖然孩子們從沒有喊過她一句「媽」,但個個對她更似親媽,也更愿意親近她。梁思成就曾說過,在他的記憶里,媽媽是很嚴厲的,課業上稍有落后就會挨她打罵,但是娘是溫和的,她會把他護在懷里,還替他挨過好多雞毛撣子。

此外,她雖然沒什麼文化,但是去會用最溫和的語氣,最淺顯的道理告訴梁思成為什麼要好好讀書。

實際上,關于孩子們的教育,除了李蕙仙很嚴厲外,梁啟超和王桂荃都各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梁啟超對成績從不強求,反而更注重他們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幾個大孩子在國外讀書時,梁啟超在信中囑托的最多的便是如果成績不理想也不要太著急,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最為重要。

而王桂荃對幾個孩子更溫婉柔順,她從沒有對孩子們說過一句重話,即便是教訓也是輕聲細語的。正是因為這種溫和的性格,哪怕孩子們不叫她媽,也個個都愿意親近她。

當然,王桂荃這種完全忘我的付出梁啟超也是看在眼里的,他也一直為了沒能給她個名分而感到有所虧欠,于是他教會了王桂荃讀書寫字,後來還會跟她念叨了很多自己的理想抱負。

漸漸地,王桂荃也對「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八個字有了懵懂的理解,雖然她不懂大丈夫那些鴻鵠之志,但是她能確定的是一定要把幾個孩子培養成人。

04

1912年,梁啟超回國并成為一個時代變革中的重要政治人物,李蕙仙則配合他開展婦女運動,并成為《婦女報》的主編之一,倆人都忙于工作,生活的重擔自然又落到了王桂荃身上。

她依舊任勞任怨,照顧梁啟超和李蕙仙的生活日常,管理孩子們的學習、教育。有了她的后盾支持,梁啟超的政治事業也得以全面發展。

原本,這樣一個特殊結構的家庭可以和和美美地生活下去,但沒想到天有不測風云。1924年,李蕙仙乳腺癌復發去世,臨終前她將三個孩子托付給王桂荃,王桂荃跪在床前一邊答應一邊泣不成聲。

五年后,由于憂思過度加上多年來為了事業勞心勞力,梁啟超也追隨李蕙仙而去,臨終時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下九個孩子,王桂荃再一次強忍悲痛讓梁啟超放心,自己一定會把孩子們養育成人。

梁啟超去世后并沒有留下多少錢財,王桂荃帶著9個孩子,最小的才五歲,一家人的吃穿開銷全都要精打細算。

為了生存,王桂荃賣掉了梁啟超之前的樓房,套現股票利息,之后帶著孩子們搬到了另一個小一點的房子里居住,自己也開始在外打零工賺錢。

雖然生活艱苦,但王桂荃一點沒虧待孩子,不管是自己生的6個還是李蕙仙留下的3個,她都一視同仁,堅持要送他們讀書。為此,她自己一直省吃儉用。

抗日戰爭爆發后,為了支持幾個孩子的大學學費和出國留學,王桂荃又把當時居住的前樓租了出去,帶著孩子們搬到后院的小房間,隨后又四處求人借錢,將幾個孩子送去國外讀書。

最終,在她的培養和教育之下,創造了「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佳話。長子梁思成是享譽國內外的建筑專家,中科院院士;次子梁思永是中國著名考古學家,中科院第一屆院士;三子梁思忠清華畢業后赴美留學就讀西點軍校,后加入國民革命軍,在一二八淞滬戰役中表現出色,但卻因腹膜炎25歲英年早逝;四子梁思達,我國著名經濟學家,參與編撰《中國近代經濟史》;小兒子梁思禮是我國火箭系統專家,1993年被評為中科院院士。

長女梁思順是我國著名詩詞專家;次女梁思莊是我國圖書館學家;三女梁思懿是我國著名社會學家,就讀于燕京大學,一二九學生運動的領袖人物,「燕京三杰」之一;四女梁思寧考上南開大學后便趕上戰亂,在姐姐梁思懿的影響之下加入革命隊伍,臨行前為了不讓王桂荃擔心騙母親說是去上海上學,王桂荃憑借一口流利的日語幫她順利通過日軍檢查,在革命隊伍中更是一度成為陳毅將軍麾下的精兵強將。

孩子長大成人后,王桂荃曾經有過一段安穩平靜的日子,九個孩子都是她的驕傲,她也終于可以告慰梁啟超和李蕙仙的在天之靈。

原本以為勞苦一生終于能安享晚年,卻不成想趕上了六十年代的動蕩,梁啟超的名字被拉下神壇,甚至被踐踏污蔑,而王桂荃和他的子女們也不同程度的遭到迫害,一家人被迫四散各地。

1968年,已經82歲的王桂荃被趕到鄉下去勞改,住在牛棚里患了腸癌,因長期未能得到醫治最終孤獨地死在了牛棚里。

當時分散在全國各地的兒女也是自顧不暇,等他們接到母親去世的消息時甚至連一捧骨灰都找不到。

後來,梁啟超一家得以平反,兒女們才終于可以為他們的「娘」設位祭奠,他們在梁啟超和李蕙仙的合葬墓后面立了一個衣冠冢,并種了一棵母親樹,年年祭拜的同時也讓他們心中這位一生無私而偉大的母親能被后世敬仰傳頌。

縱觀王桂荃這一生,歷經磨難,辛苦養出滿門棟梁,晚年卻沒有享受富貴,甚至死了都是尸骨無存,若要問她值不值。

用世俗的眼光,肯定不值,甚至可以說凄涼,但是從子女的角度,她又是一位偉大的母親,是一位值得歌頌的女人。

這3種象征「富裕」的綠植值得擁有!好活又養眼,價格不算高
2023/08/14
爺爺奶奶是不是真疼孩子,這些事情暴露無遺,虛情假意一眼看穿
2023/08/14
養狗10年,現在才知道狗狗這些動作,背后的意思
2023/08/14
5種驅蚊植物,家里養幾盆,蚊子躲得遠遠的
2023/08/14
這個夏天,客廳中一定要養的6種綠植
2023/08/14
家庭養花常見8大誤區
2023/08/14
5種自帶「涼感」的植物,這個夏天有救了!
2023/08/14
人到晚年,不要對子女做這3件事,容易吃苦頭
2023/08/14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沒錢,而是把這6個隱私告訴別人
202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