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最佳推荐
三國解密
影视片段
情节八卦
洞鑑歷史
最新预告
全部
    
蜀漢名將羅憲,為何蜀國滅亡后,寧愿與東吳血戰半年也不投降?
2023/02/19

談到三國時代的名將,我們的印象中往往會閃現出蜀漢的五虎上將、曹魏五子良將,東吳四大都督等一系列閃耀的名字。

事實上,雖然蜀漢集團在中后期面臨人才凋零的嚴峻情況,但還是出現了一位不世出的名將,這個人并不是姜維,而是羅憲。

在蜀漢滅亡之時,他曾經憑借手里區區2000兵馬,愣是扛住了東吳數萬大軍長達半年的圍攻,甚至還反過來多次擊敗東吳軍隊。

連東吳名將陸抗都對他束手無策,可惜的是,他的成名之戰,卻是在蜀漢滅亡之時。

今天,我們故事的主角,便是蜀漢最后的鐵壁,名將羅憲。

羅憲的家世及其仕途

別看羅憲在軍事上的造詣很高,其實他最開始是個文人,也出身于官宦之家。

218年,劉備奪取益州后,與曹操爆發著名的漢中之戰,劉備和曹操正在漢中打得難分難解。

也正是這一年,廣漢太守羅蒙家中誕下一名男嬰,羅蒙便為這個孩子取名為羅憲。

不過,隨著這個孩子逐漸長大,羅蒙驚訝地發現,這孩子相當聰明,讀書寫字總是學得比別人快,13歲便能寫得一手好文章。

因此,羅憲還是個孩子時,就已經在十里八鄉很有名了。

他的父親羅蒙看他如此聰明,便在他身上投入了大量的教育資源,他找到當時著名的學者譙周,讓羅憲拜其為師。

自此以后,羅憲便成為了譙周的學生。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老師和學生都是文人出身,但兩人卻是截然不同的性格。

譙周是蜀漢后期的朝廷重臣,蜀漢滅亡前夕,鄧艾偷渡陰平,諸葛瞻戰死后,譙周作為蜀國重臣,是一個堅定的投降派。

正是在他的極力勸說下,后主劉禪最終決定投降。

而他的學生羅憲,卻在永安城與東吳死戰不降,最終遵奉劉禪的詔令選擇了投降曹魏。

不過,這都是后話了,羅憲年輕的時候,格局就比較大,雖然家境比較富裕,卻不看重錢財,樂善好施,而且待人誠實嚴整,人品不錯。

因此,羅憲的人緣也特別好,大家都愿意跟他做朋友。

但他的仕途并不順利,而這與蜀漢后期的政局有著莫大的關聯。

238年,羅憲20歲,此時諸葛亮已經去世4年,蜀漢正是蔣琬主政期間,政治清明,羅憲也在這一年入仕,成為太子舍人、宣信校尉。

後來他兩次出使東吳,江東賢能之士對他的才華欽佩不已,紛紛交口稱贊。

但是,關于羅憲年輕時在蜀國任職的成績也僅此而已。

在此后的20年里,他在史書上銷聲匿跡,就好像被雪藏了似的。

一直到258年,他的身影才再次出現在史書中,不過這卻是他人生中遭遇的最大一次打擊。

此時費祎逝去已經過了5年,新任主政的大臣陳祗恰好在這一年病逝。

名將之路

陳祗原本是劉禪的寵臣,這家伙雖然治國的本事不大,但卻可以制衡宦官黃皓,如今陳祗一死,黃皓便成了唯一的寵臣,一家獨大。

于是黃皓開始在蜀國興風作浪,胡作非為,弄得朝野上下雞犬不寧,蜀國的國力進一步衰退。

這期間,懾于黃皓的權勢和淫威,蜀漢很多大臣紛紛歸附黃皓。

但羅憲獨獨不肯歸附,堅持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這下可就把黃皓給得罪了,遭到黃皓的記恨,羅憲也成為了黃皓的眼中釘。

果然,不久之后,在黃皓的運作下,羅憲從朝廷中央被貶到巴東做太守,自此再沒回過蜀漢朝廷。

但是,只要是金子,它總是會發光的。

羅憲抵達巴東郡之后,在這里見到了他的頂頭上司,負責巴東防務的將軍閻宇。

閻宇屬于比較正派的人物,他見到羅憲后,兩人一番交談下,閻宇當即就認定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當即就給他升了官,把他提拔為副將,讓他統率兵馬。

時大將軍閻宇都督巴東,拜憲領軍,為宇副貳。魏之伐蜀,召宇西還,憲守永安城。——《晉書》

就這樣,他在巴東度過了幾年安穩的日子。

然而,此時的蜀漢帝國,已經日益衰落,內有宦官干政,外有強敵虎視眈眈,姜維又多次北伐,進一步虛耗了國力。

263年,司馬昭命鐘會率18萬大軍攻蜀,局勢頓時陷入危急當中。

不久之后,鐘會攻破漢中,與姜維對峙于劍閣險關,無法再前進一步。

關鍵時刻,鄧艾率3萬人馬不走大路,也不走小路,而是率軍偷渡陰平,走過七百里無人區,抵達江由城外。

此時,鐘會也派出一撥人馬抄小路繞過劍閣進入蜀漢腹地與鄧艾匯合。

蜀漢方面明顯是偵測到了魏軍的行動,江由關守將馬邈派出三千伏兵試圖伏擊魏軍,結果三千兵馬伏擊不成,卻全部葬送,于是投降,江由關失陷。

到了這一刻,蜀漢朝廷才急忙調諸葛瞻帶著成都留守軍隊前往抵擋鄧艾,結果諸葛瞻也戰敗被殺,鄧艾即將兵臨成都城下。

至此,成都基本已經無兵可用,蜀軍5萬主力由姜維帶著守在劍閣關,留守成都的軍隊被諸葛瞻帶去一起覆滅了,剩下也沒幾個兵了。

于是,在譙周的勸說下,劉禪決定投降,并下詔要求各地蜀軍停止抵抗,統統投降魏國。

當初,鐘會大軍大舉進攻時,遠在巴東的閻宇也被調往前線支援,但他留給了羅憲2000人馬鎮守在永安城。

當成都失陷的消息傳來后,古代交通不便,也無法判斷真假,但永安城內卻是迅速騷動起來,人心惶惶。

甚至長江邊上的長史恐懼之下,都干脆棄城逃走。

面對如此局勢,一旦城內騷動起來,甚至有人借機作亂,如果人心一亂,這座城基本上就守不住了。

羅憲知道后,當機立斷,立即將其中一個鬧得最歡的作亂者斬首,殺雞給猴看,才穩住了局勢,百姓才安定下來。

誰知,才沒多久,他就收到一封來自劉禪的詔書,要求他向魏軍投降。

羅憲無奈,只能原地等待魏軍前來接收城池。

這期間,是最為敏感的時刻,因為蜀漢雖然投降了,但魏國只是接收了蜀漢的一些核心城市,蜀漢那麼大的地盤,還是有大量的邊緣城池還沒有來得及接收。

對于這些城池的官員和百姓來說,皇帝投降了,舊朝廷沒了,新朝廷又沒來接收,就容易陷入無政府狀態,甚至引發混亂,城內更是人心惶惶,不知向何處去。

永安城便是這些處于蜀漢邊緣地帶的城池,可羅憲萬萬沒想到,他左等右等,沒等來魏軍,卻等到了東吳軍隊,而且來者不善!

原本,東吳皇帝孫休是準備救援蜀國,甚至主動出兵在西線進攻魏國軍事重鎮壽春,試圖緩解蜀漢的軍事壓力。

同時派出兩路軍隊,分別從沔水、長江兩條線,一路增援漢中,一路進入蜀漢腹地支援。

誰知剛制定好進軍路線,蜀國就投降了。

孫休十分清楚,一旦蜀漢滅亡,東吳面對強敵,勢必難以抵擋。

既然蜀漢已亡,那不如趁此機會發兵將那些還沒來得及的蜀漢州郡給搶過來,壯大自己的地盤和資源,以增加對抗北方的資本。

于是,原本準備救援蜀國的軍隊直接抵達吳蜀邊境的永安城,并揚言要求羅憲向吳國投降。

羅憲聽完,頓時氣不打一處來,這不是趁火打劫嗎?東吳這幫人實在是太不仗義了!

于是當場大怒道:

蜀漢已然傾覆,東吳與蜀國唇齒相依,不同情我們的遭遇也就算了,反而趁火打劫,這是不義之舉,難道蜀國覆滅,吳國就能長存嗎?我豈能做你們東吳的降將俘虜?

吳聞蜀敗,遣將軍盛憲西上,外托救援,內欲襲憲。憲曰:「本朝傾覆,吳為脣齒,不恤我難,而邀其利,吾寧當為降虜乎!」——《晉書》

這便是羅憲回應,寧愿戰4也不當吳國的降將或俘虜。

說完之后,他立馬開始整頓永安城的軍事,加固城防,部署防御。

由于羅憲平時待人接物都處理得非常好,所以他在當地還算是有人緣,也有影響力,當地士人看到他誓死不降的決心后,紛紛表示愿意為他效命。

吳軍將領眼見勸降無果,只能動手搶了,于是當即向永安城發起了進攻。

誰知小小一座永安城,竟然打不動,還折損了不少人馬。

東吳皇帝孫休聽說后,頓時大怒,當即就調將軍步協率軍增援,一副不打下永安城誓不罷休的樣子。

可他不知道的是,東吳軍隊面對的這個人,軍事造詣有多強。

即便是步協率領生力軍趕來增援,可依舊還是打不動永安城。

不僅打不動,羅憲還反過來把步協給打得大敗。

要知道,羅憲手里才區區2000人馬,東吳軍隊可是派了兩撥人馬,人數絕對碾壓羅憲,可居然還被羅憲反打。

這說明,羅憲在軍事上確實有過人之處。

遠在江東的東吳皇帝孫休收到戰報后,都快氣瘋了,這麼多人連區區一個永安城都打不下,還被人家反打,以后這臉還往哪擱?

于是,孫休祭出大招,當即就調東吳名將陸抗統率三萬大軍前往圍攻永安城。

陸抗是東吳名將陸遜之子,此人軍事才能很高,後來曾經指揮東吳軍隊大敗晉國三路大軍,是東吳最后的名將。

可即使是名將陸抗來了,也打不動!

陸抗帶著三萬大軍加上原來進攻永安城的軍隊,好幾萬人圍困了永安城長達6個月,愣是啃不動。

6個月后,畢竟永安城也不大,被圍困了6個月,也不見魏國有救兵前來救援,城內的情況更是十分嚴峻。

甚至已經有一大半的人染上了瘟疫,再這麼下去,非得彈盡糧絕不可。

這時,有人建議他要麼向南前往位于貴州的牂牁郡,要麼往北進入上庸城,這樣才能保全自身。

可羅憲卻說:作為一方父母官,是百姓所仰慕的,既然不能保全,我們卻在關鍵時刻為了保全自己而拋棄他們,這絕非君子所為,我寧愿葬在這里!

言罷,羅憲在毫無優勢的情況下,只能再想辦法布置城防,與東吳軍隊血拼到底。

吳又使步協西征,憲大破其軍。孫休怒,又遣陸抗助協。憲距守經年,救援不至,城中疾疫太半。或勸南出牂柯,北奔上庸,可以保全。憲曰:「夫為人主,百姓所仰,既不能存,急而棄之,君子不為也。 畢命于此矣。」——《晉書》

值得注意的是,為什麼打了這麼久,不見魏國一兵一卒支援,6個月的城池保衛戰,這麼大規模,按理說,魏國應該早就知道了。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伐蜀大軍出現大問題了。

蜀漢投降后,鐘會自認為手握十余萬大軍,擁兵一方,于是野心膨脹,試圖謀反,姜維看穿了他的心思,便想利用鐘會復辟蜀漢。

鐘會認為姜維是蜀軍統帥,如果能效忠自己,那麼他手下的數萬蜀軍可以為他所用。

而姜維則認為,如果假意幫助鐘會,利用他想謀反的野心,設計使魏軍內訌,進而互相攻殺,他邊可號令舊部,趁亂復國。

兩人各取所需,一拍即合,可最終還是失敗了,鐘會和姜維被亂軍所除,鄧艾被姜維和鐘會設計干掉了。

鄧艾入蜀后,未經請示,以魏國天子的名義將劉禪封為驃騎將軍,其余蜀漢官員都封了官職。

這是很嚴重的問題,給投降的敵國皇帝及官員封官,這是皇帝才有的權力,換句話說,這是司馬昭才獨有的權力。

現在鄧艾不請示一下,就給這幫人封了官,在司馬昭看來,似乎他鄧艾才是掌握魏國最高權力的人,因此覺得鄧艾是個威脅,有異心。

輒依鄧禹故事,承制拜禪行驃騎將軍,太子奉車、諸王駙馬都尉。蜀群司各隨高下拜為王官,或領艾官屬。——《三國志》

文王使監軍衛瓘喻艾:「事當須報,不宜輒行。」——《三國志》

司馬昭本來就疑心很重,便被鐘會利用,他收到鐘會上奏說鄧艾謀反,便深信不疑,當即就下令將鄧艾押回洛陽受審,結果半路就被干掉了。

鐘會之亂被平息后,魏軍眾多將領都吸取了鐘會和鄧艾的教訓,生怕犯了同樣的錯誤,讓司馬昭懷疑自己,進而被干掉。

當時負責接管巴東地區的是魏國的安東將軍陳騫,他雖然知道永安城被東吳圍困,卻不敢擅作主張。

因為當初鄧艾的教訓就在眼前,所以陳騫只能先寫信向司馬昭匯報請示應該怎麼做。

這封請示文件送到司馬昭手里,再做出批示,然后魏軍再行動,在古代那種交通條件下,是需要幾個月時間的。

司馬昭顯然也不想讓永安城落入東吳之手,于是下令讓荊州刺史胡烈率軍進攻東吳軍事重鎮西陵。

西陵城是東吳的戰略要地,絕對不容有失,這是典型的圍魏救趙策略。

陸抗眼見西陵不保,無奈之下,只好撤軍回援西陵,這才解除了永安城的圍困。

羅憲投降魏國后的第三年,司馬昭將其封為西鄂縣侯,并將其重用,最后在軍隊中做到了冠軍將軍這個位置。

所謂冠軍將軍,在晉朝屬于正三品,有有開府領兵之權。

羅憲能做到這個位置,也算是比較成功了。

270年,羅憲病逝,年52歲,又被追封為安南將軍,謚烈侯,也算是的以善終。

羅憲為何誓死不降東吳呢?

當時蜀漢都已經滅亡了,向誰投降不都是投降嗎?羅憲為何偏偏固執己見,堅持不向東吳投降,甚至不惜苦戰個月?

其實,當時的局勢,蜀漢一旦被滅,曹魏原本就十分強大,必須吳蜀兩國結盟才能抗衡,如今攻滅蜀國,得到了蜀國的地盤和資源,實力更強。

僅憑東吳以江東之力,是萬萬敵不過的,早晚也得被滅。

對于這種結果,以羅憲的才識和智慧,他肯定是看得懂的。

如果吳國注定要被司馬家滅掉,那自己現在要是投降東吳的話,那麼將來必定還得再投降一次魏國。

這麼一來,他的軍事生涯將會有兩次投降的經歷。

作為一個有氣節的人,是絕對接受不了自己的軍事生涯投降兩次的,這對他來說,絕對是莫大的恥辱。

因此,羅憲沒得選,要麼戰倒在永安城,那他既沒有向魏國投降,也沒有向吳國投降,可以保全自己的名節。

如果能擋住吳國軍隊,魏軍及時救援,那投降也是奉了劉禪的詔令,嚴格意義上來說,不算是自己的污點。

所以,羅憲只能投降魏國,也必須與東吳血戰到底。

其次,東吳趁火打劫的舉動令他十分反感。

從羅憲的性格來說,他是屬于那種正人君子,一身正氣的人,所謂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他在危急關頭寧愿戰4,也不愿拋棄百姓,這種品格背后的價值觀,讓他覺得東吳趁火打劫就是不義之舉,是不符合他價值觀的。

在這種價值觀的驅使下,他寧愿戰到底,也不愿意投降東吳。

這便是羅憲最終選擇投降魏國的原因。

這3種象征「富裕」的綠植值得擁有!好活又養眼,價格不算高
2023/08/14
爺爺奶奶是不是真疼孩子,這些事情暴露無遺,虛情假意一眼看穿
2023/08/14
養狗10年,現在才知道狗狗這些動作,背后的意思
2023/08/14
5種驅蚊植物,家里養幾盆,蚊子躲得遠遠的
2023/08/14
這個夏天,客廳中一定要養的6種綠植
2023/08/14
家庭養花常見8大誤區
2023/08/14
5種自帶「涼感」的植物,這個夏天有救了!
2023/08/14
人到晚年,不要對子女做這3件事,容易吃苦頭
2023/08/14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沒錢,而是把這6個隱私告訴別人
202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