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曹魏名將如云,大致可以分為兩大系統
曹家自己人:曹仁、夏侯惇、夏侯淵等。
五子良將:于禁、張遼、徐晃、張郃、樂進。
本篇要講的就是作為五子良將之首的于禁。
于禁,字文則,泰山郡鉅平縣人。
于禁出道追隨的是泰山郡同鄉鮑信,鮑信我們之前單獨寫過:此人在三國算無遺策,袁紹不聽他言痛失好局,更舍命救了曹操,曹操篡漢他會不會是魏國最難對付的敵人!?
謀略可以比肩曹操!
朝廷此時風云變幻,太監、外戚、還有暗中謀劃的汝南袁家在激烈的爭奪權力,鮑信奉大將軍何進之命,回泰山郡招募兵卒,別小看鮑信招募的這支軍隊,東漢末年地方上最有戰斗力的幾支軍隊如下:
涼州軍》幽州軍》并州軍》泰山軍》丹陽軍
泰山老鄉于禁就在此時加入了募兵之列。
鮑信率軍返回途中,在成皋得知何進已經死于政變,遂緊急趕回洛陽,當時局勢一日三變,到洛陽時,董卓已經進京了!
鮑信知道董卓必然禍亂天下,于是貢獻了一個足以改變未來歷史的計策:勸袁紹襲擊董卓!
關鍵時刻袁紹猶豫了,鮑信看到這個情況立刻預判出了結局,離開洛陽,于禁也跟隨鮑信回到泰山郡招募將士,準備討伐董卓。
190年正月,關東士族聯合討伐董卓,但關東諸軍名為討董卓,實際各自心懷鬼胎,意在伺機發展自己勢力。不久,諸軍之間發生摩擦,相互火拼。
兗州老大劉岱在自己的地盤被青州黃巾軍除掉,兗州陷入一片慌亂。
在陳宮引薦、鮑信的推薦下,兗州的地方大佬一致同意曹操入主兗州。
之后曹操與黃巾軍軍展開了較量,戰斗異常激烈和殘酷。一次伏擊戰中,鮑信為救曹操而去,鮑信走后,曹操將其余部交給于禁統轄,從此,于禁正式加入曹操集團,拜軍司馬(相當于團長)
1、徐州阻擊陶謙
193年,陶謙裹挾闕宣一起打兗州 (下邳闕宣聚眾數千人,自稱天子;徐州牧陶謙與共舉兵,取泰山華、費,略任城)
從賬面實力看,陶謙控制的地盤比曹操大
躊躇滿志的陶謙率軍進入兗州的泰山郡,泰山郡守應劭棄官逃走。
面對陶謙的先發制人,曹操兵分兩路給予還擊,東路曹仁率領于禁等,在泰山郡阻擊陶謙主力。
于禁回到主場作戰,圓滿完成阻擊任務,因功被拜為陷陳都尉,當上旅長了!
2、兗州伐呂布
曹操和陶謙為了爭奪徐州爆發了兩次大戰,在二征陶謙的途中,曹操突然遭遇兗州全境叛亂!
呂布在陳宮的幫助下,偷襲曹操的大本營:濮陽。
曹操回師后,直奔濮陽,發起了猛攻,呂布的涼州軍箭術超群,曹軍損失慘重。
同為兗州人的于禁不僅沒有背叛曹操,反而拼死力戰,率兵在城南攻破了呂布兩座營寨。
濮陽大戰后,雙方又在壽張、定陶、離狐接連展開對攻,最終曹操在山陽郡的東緡縣徹底打崩了呂布。呂布、陳宮率殘部向徐州方向逃去,投奔劉備。
曹操分派于禁、曹仁、曹洪、夏侯淵等人平定兗州刺史部的各郡縣,于禁率本部人馬拿下了四座城池,之后又參與了雍丘攻防戰,干掉了兗州最后一個大佬:張超。
3、掃蕩袁術
穩定兗州后,曹操采納了荀彧的建議,準備去洛陽迎回獻帝。但是曹操的勢力范圍在兗州,要去洛陽,需要解除側翼豫州的威脅。
曹操親自率主力掃蕩豫州,于禁作為先鋒進入汝南郡和潁川郡,除掉了黃巾軍余部劉辟和黃邵,何儀等人率眾投降(黃巾軍余部何儀、劉辟、黃邵、何曼都是袁術的盟友,袁術依靠他們控制豫州),接著從圍袁術部將橋蕤、張勛等于若縣,斬其四將。汝南郡和潁川郡基本被曹操占領,于禁被曹操提拔為平虜校尉,相當于師長的級別。
4、宛城全軍而退
197年,于禁隨曹操至宛城征討張繡,張繡不戰而降。
旋即因為曹操的輕佻,張繡復叛,打了曹軍一個措手不及。曹軍從淯水河邊一路慘敗,一口氣退到了宛縣以東百里之外的舞陰。
時任平虜校尉的于禁率數百人負責為曹軍主力斷后,張繡引兵追擊,被于禁擊退。
于禁在后方阻擊時,還順便收拾了打家劫舍的青州潰兵。
青州兵逃回曹營后卻誣告于禁造反。有人勸于禁首先向曹操報備,但于禁說:「如今賊兵就在后面追來,我首先抗敵,至于曹公,他是明智的人,正是謠言止于智者,怕什麼?」
于是,于禁先筑好了濠溝以防敵人進攻,然后才令人通知曹操及向他解釋。
曹操聽了,在眾將面前大贊于禁,上表天子封于禁為益壽亭侯(此時曹軍的將領被封侯的還只是極少數)
于禁此戰的確表現十分完美
1、在大潰敗中能保持軍隊陣型不亂,這是頂級名將的水準
2、追討搶掠的惡行,嚴明軍紀。
3、成功狙擊張繡的追擊,穩住曹軍的軍心。
隨后,于禁復從曹操破張繡于穰,擒呂布于下邳,破眭固于射犬,因功被拜為中郎將(軍中的中郎將低于將軍以及偏將軍、裨將軍,略高于校尉,可以理解為加強師師長)
5、官渡硬漢
官渡之戰爆發后,袁紹曾有一個絕好的機會徹底擊潰曹操。
劉備在徐州除刺史車胄以反曹,曹操同時面對北面的袁紹和東南的劉備這兩難選擇,最終決定先收拾劉備。
正月中旬曹操南下,二月袁紹就已經開始在黃河跟于禁和劉延開戰了(袁紹這是算好了曹操去徐州開戰的時間,大家狠批的袁紹沒有把握進兵的機會其實是一個誤會)
可以這麼說,官渡之戰前期,曹操的形勢十分嚴峻。
1、郭圖、淳于瓊、顏良在白馬攻打東郡太守劉延 (二月,紹遣郭圖、淳于瓊、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于白馬,紹引兵至黎陽,將渡河)
2、袁紹親自帶兵攻打守延津的于禁。 (劉備以徐州叛,太祖東征之。紹攻禁,禁堅守,紹不能拔)
3、曹操本人還在千里之外的徐州前線
袁紹一旦突破延津渡口,將會長驅之下,直接撲向許縣。
關鍵時刻,于禁展現了硬漢本色,遣步卒二千人守延津以拒袁紹,牢牢的守住了黃河渡口(泰山兵不愧為當時的強兵,后面還有更亮眼的表現)
之后,于禁還聯手樂進等將領率步騎五千渡河主動攻擊袁紹別營,從延津西南緣河至汲、獲嘉二縣,燒了袁紹三十馀屯,斬首數千,俘獲數千,招降袁紹將何茂、王摩等二十馀人。
于禁立下大功,他為曹操回軍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因為于禁再能打也扛不袁紹后面的十萬大軍,前期袁軍大敗更多的是輕敵(包括后來關羽白馬除掉顏良),袁軍一旦大部隊完成集結,認真起來,于禁再猛也頂不了多久。
這里插一段,袁紹官渡大戰前期有兩個失算
1、沒想到于禁那麼猛。
2、沒想到劉備那麼弱。
只要劉備堅持住哪怕半個月,曹操都將陷入極其被動的抉擇。
退兵,則徐州的劉備將士氣爆表,整個東南將徹底再無寧日!事實上獨立的臧霸集團可能就將舉起反旗(官渡之戰后昌豨就反了)
不退兵,袁紹的主力突破于禁阻擊,就將長驅直入截斷你的回軍道路并且突破到許昌!
劉備的表現實在令人疑惑,他幾乎一照面就被曹操擊潰(按說劉備已經在北方多年,手下還有關羽、張飛等萬人敵,怎麼可能輕易就被,呂布在曹操的圍困下還能堅持大半年,是不是還要其他原因呢?史料中劉備早期的信息被遮掩太多)
曹操隨后將主力撤到官渡,于禁此時已經遷裨將軍,升遷到軍級干部了。
不久,兩軍正式會戰,曹軍這才真正領會袁軍的實力,接連失利后,曹軍被迫躲進營壘堅壁不出 (公亦分營與相當,合戰不利)
見曹軍龜縮,袁紹隨后修筑壁樓,堆起土山,從高處向曹營射箭 (紹為高櫓,起土山,射營中,營中皆蒙而行)
在袁軍多維度的打幾下,曹軍開始出現了畏懼之色 (紹射營中,士卒多損失,軍中懼)
這就是公孫瓚說的:袁氏之攻,似若神鬼,鼓角鳴于地中,梯沖舞吾樓上。日窮月蹴,無所聊賴。
本來兵力就弱于對方,現在士氣也這麼低落,這仗還怎麼打!
必須要有人站出來扭轉士氣,誰呢?
還是于禁!
滄海橫流顯英雄本色。
于禁督守土山,帶領泰山兵力戰袁軍,奪回士氣! (禁督守土山,力戰,氣益奮)
于禁隨后繼黃河阻擊袁紹后再度大放異彩。
官渡之戰后,曹操論功行賞,于禁遷偏將軍。
在看下五子良將的其他人在官渡的表現
張遼數有戰功,遷裨將軍。
樂進隨曹操攻打烏巢,斬袁紹部將淳于瓊,官職應該也是偏將軍,因為樂進之后從擊袁紹之子袁譚、袁尚兄弟于黎陽,斬其大將嚴敬,拜游擊將軍。
徐晃擊敗文丑,截燒袁軍輜重,被拜為偏將軍。
張郃覽臨陣倒戈,燒了攻堅器械歸降,封為偏將軍。
五人官職似乎不相上下,為啥于禁后面一路飆升,坐上了五子良將之首,還當上了左將軍呢?
因為他干了一件令曹操滿意,令朋友痛心的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