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爭中,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防守因為可以最大限度的消耗敵人,也不失為反擊敵人的良策。所以,我們在關注白起、韓信這樣的攻城名將時,也不應該忽視那些善于防守的名將。在三國時期,曹魏的疆域要明顯大于蜀漢和東吳。因此,曹魏需要防守的城池也更多。
面對蜀漢和東吳的多次進攻,曹魏也涌現出不少善于防御的武將。其中,就郝昭、張遼、滿寵、曹仁來說,堪稱曹魏四大守城名將。
一、郝昭
首先,就郝昭來說。郝昭少年從軍,屢立戰功,逐漸晉升為雜號將軍。太和二年(228年)年初,張郃在街亭之戰中獲勝與此同時曹真與郭淮率軍在箕谷打敗趙云、鄧芝的偏師,諸葛亮撤軍后,曹真認為諸葛亮不久必進攻陳倉,于是派郝昭和王生守陳倉,并修筑陳倉城。
公元229年年初,和曹真預料的一樣,諸葛亮果然率軍北伐,而且進攻的就是陳倉這座城池。對此,郝昭因為早有準備,所以拒絕了諸葛亮的勸降,雙方隨之展開了一場攻守較量。在陳倉之戰中,諸葛亮率領的蜀漢大軍在兵力上占據巨大優勢,不過,蜀軍連續進攻二十余日,還是沒有攻破陳倉城。于是,諸葛亮果斷下令退軍。
因為抵擋諸葛亮的功勞,魏明帝下詔褒獎郝昭善于守城,并賜爵關內侯,郝昭回到洛陽后,魏明帝親自接見了他,對中書令孫資說:「你的鄉里居然有這般豪爽的人,為將灼如此,朕還有什麼可憂慮的呢?」更打算重用他。但郝昭不久病重,魏明帝甚為憂慮,下詔減損大官肴饌,司馬懿上書勸諫。
二、張遼
其次,就張遼來說。起初,張遼擔任雁門郡吏。又先后跟隨丁原、何進、董卓、呂布,恪盡職守,歷盡坎坷。呂布敗亡后,張遼歸屬曹操。此后,立下眾多顯赫的功勛。洞察敵情而勸降昌豨。攻袁氏而轉戰河北。在白狼山之戰率領先鋒大破烏桓并除掉烏桓單于蹋頓。驅逐遼東大將柳毅。以靜制動平定軍中謀反。進軍江淮擊滅陳蘭、梅成。此后,長期鎮守合肥。
公元215年,第二次合肥之戰爆發。面對孫權率領的10萬大軍,張遼毫不畏懼,而是率領800將士沖擊東吳大營。在張遼的率領下,曹魏將士一直沖到孫權的主帥旗下,令東吳軍隊聞風喪膽。在第一波沖擊取得成功后,張遼率領將士再次進攻,大破凌統、甘寧、陳武等人,差一點就活捉孫權。由此,在曹魏五子良將中,張遼可謂是攻守兼備,所以他也被曹操賦予了長期鎮守合肥的重任。
三、滿寵
再者,曹丕在位期間,滿寵假節鉞,任前將軍。曹叡在位期間,受封昌邑侯,領豫州刺史。在石亭之戰,跟從賈逵救出了曹休。曹休去世后,轉任到揚州,接任征東將軍,負責揚州的對吳作戰,屢有功勞。公元233年,孫權第三次進攻合肥。在這場戰役中,滿寵派遣六千步騎,在淝水一帶隱藏起來,等到孫權大軍前來后,埋伏的兵馬立即出擊,從而擊退了東吳大軍。
當然,孫權沒有放棄,一年后,他率領10萬大軍發動了第四次合肥之戰。考慮到兵力上的巨大劣勢,滿寵募集數十位壯士,折斷松枝為火炬,灌上麻油,在順風處放火,燒毀敵軍攻城器具,并除掉孫權的侄子孫泰。與此同時,魏明帝曹叡也率領大軍來支援合肥。由此,在第四次合肥之戰中,孫權只能無奈撤退。
四、曹仁
最后,曹仁(168年-223年5月6日),字子孝,沛國譙縣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魏武帝曹操從弟,陳穆侯曹熾之子。作為曹魏宗室,曹仁跟隨曹操南征北戰,擁有深厚的資歷。赤壁之戰后,曹仁坐鎮南郡,和周瑜抗衡一年之久。在渭南之戰擊敗馬超之后,曹操又讓曹仁駐樊城,以此防御關羽這位大將。
公元219年,關羽發動了襄樊之戰。此戰,關羽水淹七軍,俘獲于禁,并除掉了龐德等曹魏將領。面對氣勢正盛的關羽大軍,曹仁堅守樊城,成功拖住了對方。不久之后,徐晃帶領的援軍趕到,而孫權也派遣呂蒙偷襲荊州,這導致關羽最終敗退。由此,正是因為擁有一批善于防守的武將,曹魏得以牢牢控制遼闊的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