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有言:
「處世不退一步處,如飛蛾投燭,羝羊觸藩,如何安樂?」
人在世間行走,前進不易,退出更難。前進需要魄力,但退出更需智慧。
給生命留一個出口,及時從負累中退出,輕裝前行,才能行穩致遠。
一個人最了不起的能力,是懂得退出。
退出無效的社交,學會獨處
《請停止無效社交》一書里說:
「你忙于交際,頻于應付,雞同鴨講的尷尬無處不在。
「你為了別人的歡笑而奔波,又為了別人的肯定而犧牲自我,你的人生仿佛都不是你的。
「其實,你根本不是在社交,而是無謂地蹉跎光陰。」
無效的社交,不止是對時間的浪費,更是對身體和精神的消耗。
老舍先生喜歡喝酒,他覺得人只有喝了酒,氣氛到位,說話才會更加豪爽真誠,人也沒有平常那般靦腆。
因此,他結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酒友,大家一起談天說地,喝酒吹牛。
時間長了,老舍先生開始覺得身體不適,常感昏沉,他知道這是酒的刺激使頭腦變得麻木遲鈍。
每每準備戒酒,但都難抵酒友的盛情相邀。
即使患上貧血病,這些酒友還不斷地勸酒,絲毫沒有半點關心體恤。
直至老舍先生得了腸胃病,醫生嚴囑他戒酒后,才不再參與應酬。
戒酒之初,老舍覺得生活枯燥乏味,可隨著身體好轉,他發現自己的思緒更加清楚,更能專心寫作。
低層次社交帶來的滿足,終究長久不了。
稍縱即逝的快感,不必留戀;逢場作戲的圈子,無需強融。
無意義的社交,消耗的是時間精力,拉低的是眼界格局。
楊絳和錢鍾書先生最初留學國外時,只租了一間起居兼會客的房間。
每每有人來拜訪錢鍾書,因為房間窄小,楊絳不得不陪坐一旁。
為了把陪聊的時間用來讀書,楊絳四下打聽,終于租得一間套間。
當再有客人上門拜訪時,她便在自己的房間里,享受獨處帶來的自在。
醉心社交,本質是對外的索取,希望融入別人的圈子,結交厲害的人脈,得到豐富的資源。
但卻忽略了,依附他人得到的,終究是空中樓閣。
每天忙于推杯換盞,忙于杯觥交錯,迷失了本心、丟掉了成長,得不償失。
拒絕不必要的熱鬧,預留足夠的空間讓自己成長。
安頓好一個人的時光,學會高質量的獨處,把時間用在思考和自我增值上,才能保持內心的豐盈富足。
退出內耗的情緒,學會自洽
記得一幅漫畫描述了一個場景:
一個人在陽光下行走,他總擔心烏云會不會遮住太陽光。
果然,頭頂的烏云從起初的一絲,慢慢變得厚重,直至將他全部籠罩。
總是杞人憂天,總是想入非非,擔憂和焦慮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吞噬我們。
意大利有一個短片《星期六》,講述的是:
一個周六的早上,獨居男子起床后,便癱坐在椅子上,一邊剝香蕉,一邊思考著今天要干的事情。
洗碗、洗衣服、支付賬單、清潔浴室、丟垃圾、打電話給媽媽,晚上再找點有意思的事情做做……
他不停地在腦海里排列每一件事情的先后順序,又一次次推翻,重新計劃,企圖找到最高效、最省時的辦法。
一天過去了,男子還是坐在椅子上,洗碗池里的碗還沒有刷,臟衣服還靜靜躺在洗衣框里,他一件事也沒做,卻身心疲憊。
俗話說:「空談,水之泡沫;行動,金之點滴。」
最怕凡事想透,卻不付諸行動。
生活里大部分的痛苦,都源于糾結。想行動,又怕困難,最終阻礙了前行的腳步;
想擺爛,又不甘心,最終降低了對幸福的感知力。
長期陷于糾結的深淵,能量就在不知不覺中消耗殆盡。
遇點難事就會停滯不前,機遇降臨也會很難把握,最終也就一事無成。
在《反內耗:如何化解我們內心的沖突》一書中說:
我知道不能這樣自暴自棄,但我就是控制不了自己。
我知道要出門,要約朋友,但我就是做不到。
我知道不能天天在家玩游戲,但我就是離不開。
……
這種糾結的背后是無止境的自我戰斗。
而當身心資源全部用于自我戰斗式的內耗時,我們無力應對哪怕一點點的挑戰,也無力做出任何有意義的改變。
原地徘徊,困住的永遠都是我們自己。自我消耗,只會增設前行路上的障礙。
與其在悶悶不樂里讓事情毫無進展,不如整理好自己,規整好情緒,學會自洽。
真正強大的人,會把自洽融進生活,少思多行,大膽向前,用心逐夢。
退出過往的遺憾,學會放下
《了凡四訓》有言:「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后種種,譬如今日生。」
有遺憾是人生常態,費心糾纏,往往難逃煎熬;苦苦留戀,恰恰自食苦果。
將過往的遺憾埋在過去,懂得放下,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
康納斯,出生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一個普通家庭,他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職業的曲棍球運動員。
他非常喜歡打曲棍球,每天都會花大量的時間去練習,即使經常弄得傷痕累累,他都從沒有想過放棄。
然而,一次比賽出現了突發狀況,康納斯意外摔倒,后腦重重撞地,檢查時被診斷為腦震蕩。
但他不以為意,繼續返回球場訓練,在打球過程中又數次撞頭,身體狀況越來越糟糕,還伴隨癲癇,甚至出現幻覺。
康奈斯不得不入院接受數周治療。出院時,醫生叮囑康納斯不能再進行同類運動。
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康納斯落寞悲痛。
然而,有一天坐在鋼琴前發呆的他,無意間觸碰到鍵盤,聽著清脆悅耳的琴音,康納斯焦躁不安的心慢慢平靜下來。
他覺得自己不能一直活在過去,既然打不了球,就用打球的熱情去做好別的事情。
于是,他開始把練習琴譜和各類樂器。
從沒有接觸過音樂的他,有時為了完整彈奏一首曲子,重復練習上百次。
原本什麼樂器都不會的他,憑著一股執著和韌勁,熟練掌握了十三種樂器的演奏方法。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遺憾,是因為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心有不甘;
是因為受過的委屈難以釋懷,焦慮的情緒難以紓解;
是因為明明勝券在握,但還是失之交臂。
放不下的執念,會在心里郁結成疙瘩,越結越大。
人生匆匆,每一個明天、今天都將會變成昨天。
不必遺憾錯過的曙光,抬頭向前,迎接你的還有滿天星光。
放下往事,才有更多希望與可能。學會放下,其實就是收獲的開始。
曾國藩有言:「行事常思退一步。」
人生是一場旅途,懂得退出,做好減法,才能走得更遠。
退出無效的社交,學會獨處,才能純凈簡單;
退出內耗的情緒,學會自洽,才會輕松自在。
退出過往的遺憾,學會放下,才會收獲未來。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愿你我懂得退出,舍棄俗世的包袱,得到心靈的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