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夠才走」和「不爬就走」的孩子,上學之后,差距會越來越大
2023/06/27

01菁媽之前在幼兒園做保健醫生的時候,有一個家長對自己的孩子特別自信,總說自己的孩子很厲害。

他說我們家孩子在10個月就學會走了,他壓根就沒有爬,直接就走,我家孩子是很聰明的,運動能力也很強的。

但其實我給孩子做運動能力測評的時候,他們家孩子得分是比較低的,平衡能力比較差,而且語言表達能力也要弱一些!

其實家長認為的「孩子走得早是好事」是一種誤區,甚至有些家長擔心孩子趴在地上太臟了,總是希望孩子不用爬就會走會更好,殊不知這樣是拔苗助長

02孩子的大動作發展一定要循序漸進,孩子剛開始抬頭,慢慢地可以把胸部抬起來,再然后孩子學會翻身,學會坐起來,學會爬行。

特別是爬行會動用到孩子的四肢,四肢跟地面接觸,可以刺激孩子的觸覺發育。

而且孩子在爬行的時候眼睛要東張西望,這也有助于提高孩子對世界的敏感度,還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因為在爬行的時候他要專注地觀察周圍的環境,以避開一些危險。

而在爬行的時候,孩子的全身肌肉得到鍛煉,能更好地鍛煉孩子的平衡能力。

所以有兒科醫生建議要給孩子爬夠500個小時,對于孩子的健康大有好處。

其實大部分還是在7個月就開始慢慢的練習爬,一直到孩子一歲的時候才學會走路,那麼孩子要爬足5個月,每個月爬100個小時,平均每天爬3~4個小時。

也就是孩子在會爬的時候,在他清醒的時候盡可能地讓他在地上爬,就是正在玩耍的時候也建議是趴在地上,然后要拿東西的時候自己爬過去拿。

但有一些孩子是不太愛爬,再加上家長覺得孩子爬不爬無所謂,只要他會走就行,所以有一些孩子從來沒有爬就學會了走。

但有一些孩子家長非常注重孩子的爬行,給孩子爬夠500個小時再學會走,那麼這兩類孩子其實到上學之后,他們有幾個方面的差距會變得越來越大。

「爬夠才走」和「不爬就走」的孩子,到上學之后,會有幾個差距

差距一:運動能力孩子爬行全身的肌肉得到鍛煉,所以他的平衡能力會比較好,他的感統能力也會比較強,那些孩子走路能穩穩的,能單腳站立很久,或者是閉著眼睛能走直線,就說明他的平衡能力是比較好的。

這些孩子在運動方面適應能力比較強,在運動上也表現的比較有天賦。

比如說一個老師教孩子跳繩,有一些孩子第1節課就跳得很好了,那麼他的平衡能力運動能力會比較好。

有一些孩子可能要學三四節課才慢慢地能夠跳一些,那是因為這些孩子的平衡能力以及運動能力比較差,如果孩子小的時候沒有爬過,那麼可能運動能力會更差。

差距二:專注力專注力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是有非常大的影響,孩子上課的時候能夠專注的聽老師講20分鐘甚至是30分鐘,那麼孩子在上課的時候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孩子在課后練習的時候能夠專注的,那麼他寫作力的效率會更高,他有更多的時間去閱讀課外書,有更多的時間去玩,有更多的時間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所以孩子的專注力強,對于孩子的學習成績是有大有好處,對于家長在養育孩子方面也可以省心不少。

差距三:孩子的表達能力表達能力強的孩子能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更容易受到老師的關注,而且表達能力強的孩子,一般寫作的能力也會比較強,這會讓孩子的語文成績會更好一些。

而孩子從小爬行的話,那麼他的專注力強,他會更好地去觀察身邊的東西,他的觸覺會更靈敏,他的感覺也會更靈敏,這有助于孩子學會表達。

從小爬行的孩子,他的表達能力會更強一些。

所以總體看來,如果從小爬夠才走的孩子,學習成績一般會更好,從小不爬就走的孩子,不僅學習成績一般,而且運動成績也很一般。

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創造條件讓孩子多爬,讓孩子爬夠才走,對孩子的健康,對孩子上學之后的成績都大有好處。

經常這樣對你的人,其實就是看不起你,不要深交了
2023/08/09
「男人無能,一看便知」,沒出息的男人離不開這三句話
2023/08/09
平平無奇的小個子女生,當模仿博主穿搭提升衣品后,整個人都變了!
2023/08/09
60歲女性著裝小貼士:裙子要過膝,褲子要寬,顯得苗條又優雅
2023/08/09
老照片:老外眼中的1908年成都,百年前的成都更漂亮!
2023/08/09
狗狗忠不忠心,摸它這幾樣東西,就清楚了
2023/08/09
這7種狗沒有「攻擊性」,不用怕被咬,很適合家養
2023/08/09
研究發現:夫妻雙方在這個年齡段,生出的孩子智商更高,你知道嗎
2023/08/09
父母再累再忙,也不要讓這3種老人幫忙帶孩子,容易把娃養「廢」
2023/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