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皇帝雖然在清朝的歷史上,沒有他的祖先們那麼有作為,不像他的祖先們一樣開疆拓土,在位時期還遭到了多國的侵略,簽下了許多不平等條約,但他仍然算是一個比較有名的皇帝。
他臨終前,慈禧下令讓太監給他穿上壽衣,可光緒卻突然強硬地挺身,用身體語言拒絕了慈禧的命令,可慈禧卻說:「不穿算了。」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在戊戌變法失敗之后,慈禧為了杜絕光緒皇帝再做出這樣類似的事情來危害自己的統治,于是將光緒皇帝囚禁在東南海,然后用光緒的名義下詔將大權獨攬在自己手上。
此時,光緒雖然被慈禧軟禁,可他心中還存著將來掌權的念頭。
但此時已經沒有任何辦法能達到自己心中的目的,只有靜觀其變,
等著慈禧哪天撐不住了,自己就能順理成章地復出。
但這樣的日子一下就過去了十年,光緒被囚禁時年僅二十六歲,正是意氣風發的年齡,但由于十年來身體和心靈的雙重打擊,他的身體每況愈下,儼然到了臥床不起的地步。
和光緒的身體狀況相反,慈禧的身體卻十分健康,仿佛兩人的身體情況交換了似的。
到了慈禧七十三歲大壽那天,慈禧十分高興,多吃了幾口大廚制作的各式菜肴。可幾天后她的身體出現了不適,太醫們紛紛來把脈診治,可沒人有破解之道。
光緒聽說這個消息之后,身體竟然逐漸好轉,還讓自己身邊的下人前去打探慈禧的身體狀況。
可誰知道,慈禧病重的消息竟然是慈禧有意透露給光緒的,就是為了測試光緒是否還有掌權的野心,不僅如此,就連光緒身邊的下人都是慈禧安插的眼線。
因此,光緒的一舉一動都被慈禧盡收眼底。
對于光緒的這種想法,慈禧是絕對要將其扼殺在萌芽之中的,于是,慈禧就開始了自己的行動。
這時,慈禧雖然還沉浸在病痛之中,但她仍然拒絕了光緒的探望請求。
這就給了光緒一個心理暗示:慈禧現在雖然生病,但并不是什麼性命攸關的大病,從而斷絕了光緒皇帝復位的心思。
但慈禧知道,自己的病情看起來只是一個小小的腹瀉,但她的身體自己清楚,已經到了自己油盡燈枯的時候了,于是開始選擇起了繼承人。
之后,選擇了僅僅兩歲的溥儀來當皇帝,由他的母親攝政。
接著,慈禧安插在光緒身邊的眼線也傳來消息,光緒現在已經奄奄一息,于是慈禧決定前往光緒所在的位置。
看見光緒的樣子后,慈禧越發覺得光緒現在已經沒有多少時日了,按照清朝的規矩,皇帝必須要在死之前就穿上壽衣,便讓太監們給光緒穿上壽衣。
正當太監們給光緒穿壽衣的時候,光緒卻突然挺了起來,把周圍的人都嚇了一跳。慈禧一看,心想光緒復位之心不死。
眼見這個傀儡皇帝死到臨頭了還是不認輸,慈禧也生氣了,冷哼道:「不穿算了」。當晚,光緒就去世了,緊接著第二天,慈禧也接連去世。
之后,年僅兩歲的溥儀即位,但這個小皇帝怎麼能挽回帝國的危機呢?幾年之后,清朝便被推翻了。
于是有人認為,還不如讓光緒在慈禧死后繼續掌權,說不定還能給清朝續幾年命。但最近的研究表明,慈禧可能根本沒想過讓光緒掌權。
研究發現,光緒其實是死于砒霜,再結合光緒和慈禧一前一后的死亡順序來看,很有可能是慈禧發現自己已經命不久矣,然后搶先一步用砒霜害了光緒。
可兩人為什麼有著如此的深仇大恨呢?兩人不是還有血緣關系嗎?這就得說到戊戌變法了。
十九世紀開始,以英美法德為代表的西方國家接連開展工業革命,國力均大幅上升。
起初,清朝還滿不在乎,隨后便遭到了這些西方列強的侵略,簽下了許多不平等條約。
但這還沒有讓清朝覺醒過來,直到甲午海戰的慘敗,人們直到此時才發現就連中國旁邊的小國日本,也因為變法強盛起來了。
不僅如此,土地的割讓也越發地觸動了時人的心弦,當時有詩云「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接著,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開始進入了光緒皇帝的視線,在這些維新派的影響下,光緒皇帝開始了變法。
他既任用維新派,又廢除科舉,創立新式學堂,還取消了很多無用的官職,這些舉措十分有利于國家,但極大地觸動到了以慈禧太后為代表的守舊派的利益。
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結果光緒皇帝被軟禁,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人士紛紛出逃,以譚嗣同為代表的戊戌六君子被殺,歷時一百多天宣告失敗。
在慈禧太后的眼里,這個小皇帝變法竟然變到自己頭上來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而對于光緒皇帝而言,國家已經危在旦夕,就連昔日的小國日本都能騎在清朝頭上了,再不變法,國家滅亡的時間已經不遠,可慈禧還是執迷不悟。
因此,兩人雖然有著血緣關系,但中間早已存在著不可調和的深仇大恨,所以,慈禧絕對不允許光緒再次掌權,她就算立一個兩歲的小娃娃也不愿意讓光緒掌權。
正是如此,在研究發現光緒是被砒霜毒死之后,才會有人覺得這正是慈禧下的毒手。所以,很可能是慈禧在給光緒下了毒之后再讓太監給光緒穿壽衣的。
而光緒即使死到臨頭也不愿意屈服于慈禧,而他用盡全力也不愿意穿壽衣,正是表達自己強硬的態度,但此時早已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