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秀麗,讓「歷史大農」用簡短的語言,為您講述一段歷史辛密。
據歷史文獻的記載,姓氏可以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度時期,中國早起出現的姓氏都是女字旁或部首,如姬姓、姚姓、姜姓等。且當時的姓是作為區分氏族的特定標志符號,如部落的名稱或部落首領的名字。我們都自稱炎黃子孫,但是你知道具體是炎帝后代,還是黃帝后代嗎?
每每我們以炎黃子孫自稱時,都會知道我們的祖先炎帝和黃帝,相傳黃帝住姬水之濱,以姬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為姓。部落首領之子亦可得姓。後來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口也越來越多,部落逐漸向外部遷移,最終黃帝擊敗炎帝部落,并了蚩尤部落,天下歸一統,母系氏族制度過渡到父系氏族制度,以至于到後來氏族制度逐漸被階級社會制度所替代,中華姓氏也隨之改變。
後來隨著姓氏逐漸演變,姓氏開始有高低之分。臣下有功,皇帝是要賞賜的,除了物質上的賞賜外,還有一種賞賜,就是賜姓。一般而言,皇帝賜姓是一種莫大的榮譽。比如鄭和被皇帝賜「鄭」。但賜姓未必都是好事,因為姓的字也有褒貶之分,比如武則天因宮斗,後來給高宗原配王皇后家族和高宗妃子蕭淑妃家族賜「莽」姓和「梟」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