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最佳推荐
三國解密
影视片段
情节八卦
洞鑑歷史
最新预告
全部
    
中國唯一一座水下皇陵,藏身湖底300多年,墓主人究竟是誰?
2022/11/23

1963年,長江中下游地區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干旱,隨著洪澤湖的水位的急速下降,一座藏身水下300多年的古墓,也展現在了世人面前。這座古墓的墓主人究竟是誰?為何他的陵墓會建在水下?墓中又有著怎樣的奇珍異寶?

當時,漁民們正向往常一樣前往湖中捕魚,突然, 洪澤湖西岸的一些奇怪建筑,吸引了他們的注意。這些建筑的大部分,仍然埋在水里,只是因為湖水水位下降,才露出一點頭。這件事在當地很快傳了開來,附近民眾們議論紛紛,甚至有迷信的人猜測,這肯定是 龍王的水下龍宮。不過這種說法顯然是扯淡,當地文物局得知這一消息后,當即便派出了一支考古隊前去勘察。

經過考古專家的一系列勘探檢測后,他們初步判定, 這應該是一座陵墓。接下來,專家們開始對露出水面的建筑進行仔細清理,等到上面的淤泥全部清除完畢后,九個氣派的拱梁映入了人們的眼簾。更令專家們驚訝的是,這 九個拱梁居然是用漢白玉做的

要知道,古代能用漢白玉來修建陵墓的,必然身份尊貴異常,按照以往的經驗來看,也 只有在皇帝陵墓中出現過漢白玉。專家們十分興奮,在經過進一步的鑒定后,他們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 這應該是一座明代的皇陵

可這結論,讓在場的專家們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要知道, 明代一共有16位帝王,其中13位葬在北京的明十三陵。另外3位, 分別是明太祖朱元璋葬在南京明孝陵;景泰帝朱祁玉葬在北京景泰陵;而建文帝朱允炆被叔叔朱棣奪位后,下落不明,自然也沒人給他修建這麼宏偉的陵寢。這麼一圈排除下來,專家們都都傻眼了,心想是不是探測錯了, 這不是一位明代的皇陵?不過專家們很快就找到了突破口!

眾所周知,朱元璋是一位平民出身的皇帝,小時候的他甚至窮到沒錢安葬自己的父母,因此他當上皇帝,光宗耀祖后,必然要翻修自己的祖墳。

事實上,中國歷代開國皇帝登基后的第一件事也都是翻修祖墳,因為他們認為,自己能當上皇帝,全靠祖先庇佑。 因此祖墳的位置必須是龍脈所在地,以保江山穩固,國運昌盛。而朱元璋也不例外,據史料記載,當年他曾命令太子朱標重新翻修朱家祖墳。這次 翻修耗時28年,工程十分龐大,最后在原先祖墳的基礎上,建成了 明祖陵。而史料中記載的明祖陵的大概位置和翻修后的情況,與這個水下陵墓的情況完全吻合。

這麼一來墓主人的謎題就解開了, 里面埋葬的應該就是朱元璋的高祖、曾祖以及祖父,三代祖先。可另一個問題又隨之而來:這座陵墓為何會在洪澤湖水下?要知道,即便是如今在水下修建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況是古人!

經過專家翻閱大量史料,以及對陵墓進行分析后發現,這座陵墓其實并不是修建在水下的,而是后期被淹掉的。

皇陵選址非常謹慎,尤其會避開水多的地方,甚至沙石較多的土質也不行。因為這樣的土質,非常容易發生滲水,畢竟誰都不想自己的祖墳被淹活著被沖毀,皇帝當然也是如此。 難道朱元璋會犯這麼低級的錯誤?

為了解開這一謎團,專家們開始對洪澤湖的形成,展開了細致的調查。原來, 在明祖陵修建之初,洪澤湖只是個又淺又小的湖泊,說不好聽點只是個小水洼而已,根本不可能對明祖陵構成威脅!而之所以最后會將明祖陵淹沒,主要是因為明祖陵地勢的問題!

與其他皇陵修建在高山大阜之側不同,明祖陵居然修建在了低洼的丘崗地區,被淹自然也在情理之中。此外,從風水上來看,明祖陵的位置,也完全和古代帝王注重的「風水寶地」不搭邊。不過朱元璋對這些其實是心知肚明的,而他之所以執意將祖陵建在這,是另有原因的。據 《泗洪縣志》記載,元朝末年時,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帶著一家老小逃難到了泗州一帶。當時在泗州城以北30里處,有一個叫楊家墩的地方,旁邊有一個水洼地,朱初一便經常在這里曬太陽。一次,正好有一個道士路過此地,他意味深長地看了看周圍后,說道; 「葬在此墩下,子孫可出帝王」。朱初一聽高興壞了,回去就將這件事告訴了兒子朱世珍,也就是朱元璋的父親。

于是,朱世珍在朱初一死后便將他葬在了這里。

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平民出身的朱元璋果然當上了皇帝。而朱元璋登基后, 為了不破壞祖墳的龍脈,便沒有輕易地移墳,而是在原有基礎上修建了明祖陵。不過朱元璋估計也沒想到,自己的祖墳最后會因為地勢低洼,被水給淹沒了,而這一切根源還要追溯到南宋時期。

當年 南宋大將杜充為了抵御金兵南下,強行了掘開了黃河大堤,導致黃河泛濫,甚至直接搶占了淮河河道。到了明朝中后期,黃河奪淮已經發生了300年,在這期間,黃河水裹挾著的大量泥沙,使得淮河河道泥沙淤堵,水患頻發,百姓們苦不堪言。

為了解決泥沙堵塞的問題,明朝萬歷年間有人 提出了一個狠主意,那就是修建堤壩,將淮河水給蓄起來,然后利用淮河水沖刷河道,將堵塞的泥沙帶走。到時候,河底的泥沙少了,河面下降,水患也就迎刃而解了。

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沉積了幾百年的泥沙,豈是一時半會就能給沖刷走的!結果弄巧成拙, 淮河水不僅沒能沖走泥沙,反而又使得河面水位進一步上升,造成了大面積的水患。而原本只是個小水塘的洪澤湖地區,也是在這個時候漸漸形成了現在的規模,而位于附近低洼地區的明祖陵也就開始受到水患的侵擾!

可由于 祖陵是龍脈所在,明朝的后世皇帝也不敢輕易遷移,只能是加強保護措施。在后續發掘中,專家們發現明祖陵東側有一段高達數十米的城墻,據推斷,這些城墻估計就是陵墓防水的堤壩,在對城墻的青磚抽樣檢測后發現,這些城墻應該是崇禎年間修建的!

在陵墓外修建防水堤壩,恐怕在歷代皇陵中都是絕無僅有的,可即便這樣,明祖陵也沒能逃脫被淹的命運, 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明朝的滅亡

要知道,朱元璋當年每逢清明,都要帶著御林軍從南京出發,前往祭祖,太子朱標和燕王朱棣也曾多次前去祭拜。可隨著朱棣后來將明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后,或許是因為路途遙遠,之后的明朝皇帝們幾乎再沒有前去祭拜過,大多時候只是派人看守,定期維護,不至于讓其被淹沒。 而到 了明朝滅亡,江山易主后,明祖陵自然也就沒人看管了

到了康熙年間,河水再度泛濫,洪澤湖的水位也迎來了暴漲,水位高度甚至超過來,明祖陵的堤壩,這才導致被淹。 直到1963年大旱,水位暴跌,這座沉睡在水下300多年的皇陵才得知重見天日。

不過當時,這座皇陵并沒有被允許開啟,因為當年明定陵被開啟后,由于技術水平不夠,使得不少國寶毀于一旦。正是出于保護國寶的目的,專家們只好暫時維持原樣。

一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于保護明祖陵的目的,我國專門修筑了堤壩,將陵墓從湖水中隔了出來。經過多次修復后,如今的明祖陵不僅恢復了往日的氣派,而且再也不用擔心被淹了。因為, 專家們已經在周圍筑起了近3000米長的防洪大堤,其中最危險的地段,還特意用塊石護坡,并在四周栽種了6萬多株樹木。

明祖陵的發現,為我國研究明代早期皇陵建筑的風格等方面,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其中最為罕見的便是那巧奪天工的石刻。

現如今明祖陵已經對外開放,當游人進入后,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 21對高達數丈的大型石刻。它們像文武百官一樣整齊排列在神道兩側,為首的是兩對低首側的內侍臣,接著是兩對手按寶劍的武將以及三對手持牙笏的文臣,下面依次是馬倌、石馬、拉馬侍從等。這些石刻栩栩如生,巧奪天工,當你走近細看,甚至連馬嘴上的細毛都屈指可數。

據考古專家介紹, 明祖陵石刻,無論是規模,還是刻工和造型,在國內都極為罕見。就目前已知來看,也就只有南京朱元璋的明孝陵和北京的明十三陵,能與之媲美。不得不讓人感嘆, 老朱家的陵墓就是氣派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明祖陵的地下陵墓尚未開挖,但已經在籌備之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明祖陵的全貌將展現在人們眼前。

這3種象征「富裕」的綠植值得擁有!好活又養眼,價格不算高
2023/08/14
爺爺奶奶是不是真疼孩子,這些事情暴露無遺,虛情假意一眼看穿
2023/08/14
養狗10年,現在才知道狗狗這些動作,背后的意思
2023/08/14
5種驅蚊植物,家里養幾盆,蚊子躲得遠遠的
2023/08/14
這個夏天,客廳中一定要養的6種綠植
2023/08/14
家庭養花常見8大誤區
2023/08/14
5種自帶「涼感」的植物,這個夏天有救了!
2023/08/14
人到晚年,不要對子女做這3件事,容易吃苦頭
2023/08/14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沒錢,而是把這6個隱私告訴別人
202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