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說歷史一去不復返,曾經風云只能回味嘆息。然而清朝時期已有攝像機流入,因此當時拍攝記錄了大量時期的清朝人文風情。這組珍貴的清朝老照片中不但有慈禧太后穿著龍袍上朝時候的罕見舊照,而且亦是可以看到旗人女子騎毛驢出行的有趣畫面。
眾所周知慈禧太后早年是咸豐皇帝的后宮嬪妃,后來憑借其聰慧才智一躍成為后宮掌權人。待咸豐皇帝因病去世后,慈禧太后便開始正式掌權,成為了清朝末年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
裹腳纏足之風在清朝時期尤為盛行,雖然當時的清廷三番五次嚴禁百姓纏足,然而民間依舊有不少人以小腳為美仍舊裹步纏足。當時一位在清朝任職的外國人曾為此事向李鴻章進言勸說,然而身為清朝的兩廣總督李鴻章卻說出了女子纏足之故。李鴻章說若是婦女不纏足居門,那麼她們會變得強壯而喜歡外出,這會成為家庭和社會的不安定因素之一。
清朝時期鄉間稻田里正在勞作的婦女留影,從其穿著打扮來看,兩人應該是一家婆媳關系。老照片中的婦女可能正在田里插秧,因此渾身上下沾滿了灰撲撲的泥巴。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她們并沒有纏足裹腳,因此像李鴻章大人所說的婦女不纏足會影響社會安定,其實的確是無稽之談。每個人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創作美好生活,若不是清廷賦稅太重,百姓們又怎會有反抗之心。
騎著毛驢出行的清朝旗人女子留影老照片,彼時的旗人女子生活比尋常女子優渥富貴,在家里的地位亦是能與丈夫平起平坐。她們平常喜歡穿戴大拉翅頭飾和旗裝,腳上則是穿著一雙做工秀美的花盆底鞋,每次出場總是給人十分高貴美麗的氣質。而騎毛驢出行是清朝旗人女子最喜歡的出行工具之一,個頭矮小秉性溫順的毛驢比高頭大馬更方便安全,因此成為了清朝旗人女子出行時的最佳交通工具。
清朝時期一位朝廷重臣的后院夫人留影舊照,老照片中的大臣夫人穿著非常華貴端莊的命婦補服,可見其丈夫在清廷任職之重要,而該夫人亦是因丈夫官職緣故被朝廷馮榮封為誥命夫人。因此她身上穿的是清朝時期誥命夫人常見的補服,胸前佩戴著八玉朝珠,十分的高貴有氣質。
清朝末年鄉村里正在割草的孩童們留影,其實像老照片中這些孩童,應該正是在學堂里讀書識字的年紀。然而當時的清朝百姓因戰亂流離失所,平日的生活亦是貧窮又拮據,哪里還能拿出錢還孩童們進學堂讀書。因此這些窮人家的孩童只得學父輩早早的出來種地侍奉莊稼,為家庭的負擔出上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