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周末帶著孩子在小區里玩時,碰到位媽媽一個勁地批斗「他兒子的幼兒園老師不待見她和她的孩子,人品不好之類的」。吧啦吧啦說一大堆,其他媽媽見狀也只是稍作安慰,本來我以為這位媽媽運氣不好碰到了個壞老師,結果后面一位媽媽的話刷新了我的三觀。
「他兒子和我兒子一個班,這個媽媽可會搞特殊了,天天早上八點半上課,她天天非得10點送到幼兒園。老師讓他早一點,以免影響其他孩子。這位媽媽卻孩子睡覺比較重要、去幼兒園是其次,讓老師不要管太多了。」
「不僅如此,因為孩子不想在家里吃飯,于是就把早餐帶到幼兒園,囑咐老師盯著孩子吃飯。雖然只是一個小朋友的特殊待遇,但是卻影響了整個班級的秩序。比如別的小朋友吃中飯的時候,這個小朋友非不吃、中午其他小朋友都要睡覺,這個小朋友就瞎搗亂等」。
老師帶著這樣的「特殊」娃心里自然不高興,有的時候中午要管其他小朋友睡覺,就無暇顧及她的孩子。結果這位媽媽就覺得老師不待見他的孩子,經常在群里找各種理由@老師控訴。
一開始老師還會耐心解釋,后面就懶得管了。
老師不會無緣無故討厭一個家長、一個孩子;同樣一個正常的家長、一個守規則的孩子,老師也不會沒有理由地厭惡。幼兒園老師最討厭的家長類型,不是「多事的」,「懶」類型其實更遭人嫌棄。
就像文章開頭這個例子一樣,其實老師特別反感這種「懶得理所當然」的家長。總覺得整個幼兒園都是給他家孩子一個人開得似的,他家孩子想怎樣就怎樣,完全不考慮集體的感受和老師的辛苦。
家長縱容孩子經常「遲到」,會加大老師的管理工作量家長以為孩子遲到只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是在老師這個角度來看,他們的工作量增加的遠遠比你想的要多:
孩子遲到,老師需要在上課時抽出時間去接孩子; 孩子睡了懶覺,早餐肯定吃得比較晚,中餐又吃不下,到了下午又會餓; 孩子因為睡了懶覺,中午肯定睡不著,老師沒有了午休時間,得去看管這個不睡覺的孩子; 孩子中午到了飯點不吃飯、該睡午覺的時間不睡覺、該上課的時間要吃東西,這也會影響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力。
一個孩子不守規則的行為,會影響整個班級的秩序雖然只是一個孩子不守規則的行為,但是影響的卻是整個班級的秩序。在集體中每個小朋友之間都是互相影響、互相學習的,一個小朋友不好的行為,就很容易影響到其他人。老師在管理起來就會越來越困難,不免會對這類家長和孩子心生厭惡感。
幼兒園雖說大部分時間都在玩,但是也是一個「集體」
我曾聽過有個媽媽發出這樣的言論:「我把孩子送去幼兒園是去玩的,不是送去讀書的,怎麼還那麼多規章制度?」的確,孩子在幼兒園大部分時間都在玩,但是不止是只有孩子一個人玩,而是很多小朋友一起玩。
一個小朋友不守規則、思想亂套、行為有問題,就會影響到其他小朋友,這就是「集體」效應。既然我們選擇了讓孩子在集體中玩樂、成長,那麼首先就要學會融入集體、遵守規則。
一是不給老師添麻煩;二是不做「壞」的榜樣。
雖說老師有著照顧孩子、教育孩子的義務,但不代表他是你的「專屬保姆」。老師也不是神,不能全方位面面俱到照顧到所有的孩子,難免會有疏忽,家長也要學會理解老師、尊重老師,堅決不要做以下三類家長。
第一類:「事多的」家長明明只是一件小事,結果卻總是被家長「無限放大」。雖說孩子是家長手心的寶,但是既然你已經把他送入了社會中,就得慢慢接受他們受一點小傷、吃一點小虧。
不要因為孩子衣服被筆劃了個小痕跡就跑到幼兒園大吵大鬧、更不要因為孩子和別人小打小鬧,破了點皮就破口大罵,這不是一個「榜樣家長」該有的行為,也會讓老師很頭疼。
✔正確心態:家長別太小題大做了、孩子之間小吵小鬧很正常,他們今天能干一架、明天又是牽牽手的好朋友。「吃虧有時候何嘗不是一種福氣?」小朋友太多、幼兒園老師也管理不易,家長盡量「心」大一些。
第二類:不信任、不尊重老師有些家長對老師極不尊重,覺得自己交了學費就把老師當做「保姆」一樣使喚。一點也不尊敬老師,還總是覺得「他們這個沒做好、那個做得不到位、甚至覺得老師差別對待孩子」,這讓老師真的「有苦難言」。
✔正確心態:幼兒園老師雖然不需要極高的學歷,但他們卻是很有耐心的一群人。想想有時候你帶一個娃都要崩潰,老師整天要帶那麼多孩子,這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好的職業。既然選擇把孩子教給他們,家長就應該尊重他們、相信他們能夠把孩子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