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帶娃又上熱搜了!
凌晨四點,武漢一個小區里,員警看到一個男孩在遛彎,特別奇怪!
上去一問,男孩哇一聲哭了:
「我爸爸不見了,我不想一個人在家……」
怎麼回事呢?
原來這天晚上,媽媽上夜班,爸爸出門打麻將了。孩子半夜醒了看不到爸爸,慌了,索性出門找。
警察給爸爸打電話讓他來領孩子,萬萬沒想到,這位爸爸竟然對員警說:
「孩子沒丟,你們一定是詐騙電話!」
直到早上六點半,這位爸爸打完麻將回家,才發現孩子真的丟了。給他打電話的是真警察……
網友說,爸爸帶娃,心真的太大了!
雖然我們時常調侃:爸爸帶娃,活著就好。實際上,誰不希望爸爸們多分擔、多擔當呢。
相反,另外一個爸爸,就被網友怒贊了!
這個爸爸,連著五年,每天都陪孩子走路上學。
無論刮風下雨、時間再趕、書包多重,他總是換不同的路陪著孩子走。
這一路上,爸爸帶孩子探索了大自然隱藏的密碼。
他用夕陽西下,教會孩子判斷了各種方向;
用樹上長著的苔蘚,讓孩子知道了哪里是太陽曬不到的地方。
一次學校組織的活動中,孩子們迷路了。
男孩想到爸爸上學路上教給他的方法,靠著自己的冷靜和判斷,帶著小伙伴走出了困境。
這時候他才突然發現,爸爸上下學路上的陪伴,是多麼有意義!
爸爸積極參與的成長,有治愈孩子一生的力量。
再好的媽媽,也不能替代爸爸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性。教育孩子的這4件事情,媽媽一定要放手,必須要讓爸爸來做:
爸爸帶孩子運動,孩子健康又陽光
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大,運動量不夠。
培養孩子的運動習慣,最不能缺席的是爸爸!
生理上,爸爸的大腦前區和后區連接性強,運動神經更發達;力量、活力、運動天賦、冒險精神等等,大多比媽媽更好。
前陣子,有個爸爸為了兒子能進行一定量的戶外運動,而不讓寫作業上了熱搜。
這位爸爸在兒子兩歲時,就帶著他在戶外進行各種運動,而且規定每天不玩兩小時不準寫作業。
在爸爸的帶領下,他會皮劃艇、滑雪、野外生存。
現在9歲的兒子,在爸爸日復一日的陪伴下,不但獲得了美國ACA皮劃艇協會技能認證,身體健壯有力,心理也強大樂觀。
想要孩子在未來更能扛打,爸爸再忙也要抽時間帶著孩子一起運動。
這樣的孩子無論在任何時候,都能以積極的心態來面對當下的挫折,用健康的體魄來迎接未知的挑戰。
爸爸主動做家務,孩子更有愛有擔當
《父親的格局,母親的情緒,決定孩子的未來》一書中說:孩子是父親的影子,父親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和行為。
王俊凱在《中餐廳》里是個干活小能手。
他看到后廚的碗筷堆積成山時,他馬上當起了洗碗工,整整洗了三小時;
客戶等得不耐煩時,他立即送上一份涼蝦安撫;
一天工作結束后,他會幫大廚按摩肩膀。
為什麼他這麼勤快呢?
王俊凱自己說,
爸爸是個做家務能手,做的飯菜比媽媽做的還要好吃,在爸爸的影響下,從懂事起,就經常幫著家里分擔家務。
家有兒子,爸爸就要多做家務。
在效仿爸爸做家務的過程中,既能體會父母的辛苦,感受到了爸爸對媽媽的愛護,成長為一個有責任感、有愛又能尊重女性的暖男。
家有女兒,爸爸要多做家務。
爸爸的樣子,就是女兒未來老公的樣子。女兒看著父母相處的方式,耳濡目染,會懂得判斷怎樣的男人是值得托付終生的伴侶。
父親對待家務的態度,決定了婚姻的溫度,決定了孩子未來生活的幸福程度。
爸爸教孩子規則,孩子懂得底線和約束
有一次在自助餐廳,鄰桌一位五六歲左右的孩子,因為最后一塊牛排被另一個孩子搶先取走了,他就去搶奪人家手里的牛排,邊搶邊大聲叫嚷。
爸爸了解事情真相后,他先替孩子給另一個孩子道歉。
接著蹲下身子,等著孩子平復情緒。
過了一會,孩子的情緒稍稍穩定后,這位爸爸用溫柔又堅定地語氣說:
「爸爸理解你想吃牛排的急切心情,但是你剛才的做法很沒禮貌。我們可以用心平氣和的方式去和那位孩子交流,就像現在爸爸和你溝通一樣。
你剛才的叫嚷,打擾了所有人用餐,這是一種不尊重他人的表現,爸爸跟你說過,公共場所要保持紳士與安靜。
這塊牛排沒有了,我們可以等待下一塊,爸爸陪著你一起等好嗎?」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底線,孩子就不知道安全的尺度在哪里。
從心理學上看,相比于媽媽的寵愛、陪伴,爸爸說的話對孩子來說,更有震懾力和影響力。
弗洛伊德說:孩子眼中的父親,是集法律、約束力、威嚴、權利于一身的超人。
爸爸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規則意識,才能為孩子撐起光明且幸福的未來。
爸爸多陪孩子玩,孩子大腦更聰明
心理學家皮亞杰說:童年時期是孩子認知發展的關鍵時期,游戲是他們的日常活動,也是教育他們的最佳途徑。
網上曾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一個媽媽問孩子:「你喜歡媽媽還是爸爸?」
孩子毫不猶豫地回答:「我喜歡媽媽。」
但是,嘴上說著喜歡媽媽,一看見爸爸回來了,就趕忙屁顛屁顛跑過去。
媽媽惆悵地問孩子:「你不是喜歡媽媽嗎?為什麼看到爸爸就拉著爸爸玩?」
孩子說:「爸爸可以把我架在脖子上騎高高,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
爸爸帶娃,可能心大,但也豪放、生動、無所顧忌、愛冒險,能夠讓孩子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有趣和暢快。
爸爸帶娃,做手工、益智游戲時,也總是習慣性地把問題拋給孩子自己去解決:
「這個積木為什麼這樣拼不對,顏色問題麼,還是形狀不夠契合,你自己想想?」
「哭能解決問題麼,做不好就交不了手工作業了,自己想一下哪一步裝錯了?」
.....
這些都能養成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開發孩子的大腦。
帶娃到公園、野外瘋玩,挖蚯蚓、捉蜻蜓、摘水果、挖野菜......
這些對于孩子的情感、獨立性、創造力和智力等多方面,都能起到推動作用。
帶孩子探索世界,鍛煉孩子的思維和觀察能力。這些寶貴的經歷是孩子在未來行走于人世間最大的底氣和財富。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什麼樣的男人是成功的?
一個爸爸的回答戳到了很多人。
他說:
「比起事業成功,我更在意孩子對我的看法。我希望兒子會說:我想成為爸爸這樣的人。我希望女兒會說:我想長大嫁給爸爸這樣的人。這就是一個男人,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