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秦朝滅亡的原因,一直以來似乎都認為是秦始皇暴政的結果。其實,秦亡于暴政只是假象,秦朝滅亡的真正原因,后代史官不敢寫更不想寫。
如果說秦亡于暴政,那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在全國范圍內采取了哪些措施?這些措施究竟是好是壞呢?在考古挖掘到的秦朝史料越來越多的今天,這個問題可以說是一目了然。
總的來說,秦始皇統一天下后,為了方便管理,采取了以下幾個措施。
在政治方面,秦始皇自稱「皇帝」,開啟了封建皇權時代;完善官僚制度,推行三公九卿制,并且以郡縣制取代分封制;修訂《秦律》,使各行各業「皆有法式」。
在文化方面,以小篆作為規范文字,取代六國文字;興建學校,以吏為師,以法為教;焚書坑儒。
在經濟方面:秦朝實行土地私有制,朝廷按畝征稅;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和車軌;修建馳道,也就是古代版高速公路。
常言說得好,歷史的車輪是滾滾向前的,秦始皇所頒布的這些措施,除了「焚書坑儒」之外,其他幾條似乎都順應了時代的發展。
比如說,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這些,對于百姓的生活來說,顯然有著極大的便利。完善官僚制度,以郡縣制取代分封制,更是一種很大的進步。
毫無疑問,秦始皇所推行的這些措施,對于當時的百姓來說都是很有好處的,這幾條政令中也看不到暴政的存在。
所謂的「焚書坑儒」,至今在史學界仍然沒有定論。有人說,秦始皇坑殺的是術士、方士,也有人說秦始皇坑殺的是儒生,至于秦始皇究竟坑殺的是哪些人,這誰也不知道。
即便是秦始皇坑殺的是儒生,在當時來說好像也并不是什麼大事。要知道,先秦以前可是有諸子百家的,就算是毀了儒家,似乎影響也并不很大,而且秦始皇也并沒有趕盡殺絕。
反倒是儒家,在后世獨尊儒術,行了滅絕之事,導致儒家一家獨大。
而且,可以肯定的是,秦始皇并未毀壞醫學著作和農牧等實用書籍,對百姓的影響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秦始皇的舉措,基本上都順應了歷史的發展,也不存在倒行逆施的行為,若還說秦亡于始皇帝的暴政,似乎有些說不過去。
根據1975年12月,考古學家在湖北云夢睡虎地出土的《云夢秦簡》中的記載來看,秦始皇在世時秦朝被治理得很好,并沒有發現暴政的現象。
而且,反向推斷一下,秦始皇從前治理秦國時,都能把秦國治理得很好,怎麼到了秦朝時期就突然不行了呢?這也說不過去啊。
如果說秦始皇是個暴君或者昏君,他又是有何能耐統一六國的呢?難道說,六國的國君連一個昏君都打不過?這顯然也說不過去。
其實,秦朝滅亡的真正原因很簡單,就是滅亡在秦二世胡亥手中。
胡亥的皇位本來就來路不正,他與李斯還有趙高聯手矯詔才奪取了皇位,為此還將自己的二十余個兄弟姐妹全都誅殺,其中就包括公子扶蘇。
胡亥嗜殺,不但殺自己的兄弟姐妹,連朝中的大臣也殺,效仿秦始皇東巡時,一路上也誅殺了大批官員,惹得百姓們怨聲載道。
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丞相李斯在輔佐秦始皇時,協助秦始皇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這些李斯都有參與。
還有影響中國歷史兩千余年的郡縣制,其實也要歸功于李斯,正是因為他的大力支持,秦始皇才下定決心以郡縣制取代分封制。
在秦始皇時代,李斯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也算是一代賢臣。可是秦始皇駕崩后,李斯輔佐胡亥時,卻完全變了個模樣。
胡亥繼位后,李斯生怕自己得不到重用,他看到胡亥性格殘暴,于是專門寫了一篇文章,講述如何以殘暴的手段統治秦朝,期望能夠獲得胡亥的寵信。
李斯毫無疑問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連他都變成了這個樣子,秦朝哪還有不亡的道理?可是后世的史官,在記錄這段歷史時,卻把過錯都推給了秦始皇。
至于秦朝滅亡的真正原因,他們為了討好當朝的皇帝,不敢寫也不愿意寫。
生怕萬一不小心,得罪了當朝皇帝,落一個抄家滅族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