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唯一不靠電視劇洗白的帝王,真正從昏君變成賢君,名垂千古!
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經歷過幾千年的風風雨雨,每一段歷史都顯得格外的刻骨銘心,引人注目。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出現過大大小小的君王,這些君王有的名垂千史,而有的則碌碌無為。大部分的君主的評價都是非常中性化的,沒有過多的稱贊,也沒有過多的詆毀。那些名垂千史的君主,要不就是功德很大,要不就是惡名在外。
歷史上有很多這種類型的皇帝,從政前期是一個兢兢業業,居安思危的賢君,等到國家治理的有所成效后,便開始被奸臣迷惑,整日沉迷于酒肉而難以自拔。結果可想而知,最后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白白的送到了敵人的口中。只能在歷史中落下一個千古罪人的罵名。輕則國家改朝換代,重則死于亂刀之下。這種前期開明后期轉變的皇帝,歷史上還真是比比皆是,十根手指頭都數不盡的。但是我們今天講的并不是這種類型的皇帝,而是前期是個昏君后期轉變為賢君的一個皇帝,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今天所說的皇帝就是商朝的太甲大帝,太甲是商湯的滴孫子,太丁的兒子,作為商朝的第四位君主而被世人所熟知。太甲是被開國元老伊尹推選上王位的,太甲登上王位后,伊尹盡職盡責每一天都會給太甲寫一篇如何成為賢君的文章。太甲剛開始十分的聽從伊尹的教誨,每一次處理政務都是按照老祖宗的規矩。後來太甲就慢慢變的得意忘形了,認為自己才是一國之君,所有一切都應該自己做主。因為受到伊尹的管制,讓他覺的透不過氣來。後來開始用殘暴的手段對待百姓,百姓普遍的哀聲怨道。
伊尹當然不會從容太甲的行為,他苦口婆媳多次規勸,但最終都不了了之。太甲的行為愈發猖狂,伊尹便聯合所有的百姓將太甲趕下了王位,將其放逐到了商湯的陵墓地桐宮。太甲被放逐后,伊尹就開始管理了朝政。
太甲被放逐到祖父的陵墓后,每天都和祖父的守墓人待在一起,守墓的老人知道太甲來此處的原因后,便每日都將商湯當年是如何將商朝建立的故事講給太甲聽,太甲聽過后,認為自己要學習祖父的精神,便立馬變的羞愧不堪。就下定決心開始改變自己,太甲在陵墓中所作所為傳到了伊尹的耳朵里,伊尹便將太甲接回去了。
太甲回到首都毫城后,伊尹便將治理國家的權利全權交給了太甲。太甲每天還繼續的聽伊尹的教誨,認真的將祖父制定的規矩記在心中。還按照祖宗的標準處理政務,聽取大臣的意見和良策,對待百姓更是和顏悅色。將國家所有的政事處理的井井有條,最后商朝進入了穩定的發展階段。周邊的小國都來依附商朝,商朝一時間進入了鼎盛時期。后人更是稱太甲為太甲大帝,太甲後來也被孟子視為偶像。太甲死后更是受到了后人的尊敬,將他和商代其他有作為的君主一起祭奠。足以見百姓對其的敬重。
人生在世難免會犯一些錯誤,如果能及時修改的話,最后一定會有一個好的結果。犯錯并不可怕,最可怕的就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還沒有勇氣將錯誤改正。太甲作為君主,他都能在困境中思考自己的所作所為,勇于改正自新,從之前的昏君立馬成為了一代大帝。
當然這之間也少不了賢臣伊尹的作用,伊尹始終從沒有放棄太甲,從始至終都悉心的傳授知識給他。這樣的君臣關系,在歷史上也是少之又少的。如今后人只記得得太甲作為賢君的所做作為,還贊揚太甲的改過自新,從來不會提及之前所犯的錯誤。足以見歷史是具有包容性的,不管過程如何,只要結果是稱心如意的,最后都能名垂千史。
眾所周知,一個王朝想要走進輝煌時期,必須是君臣之間互相努力的結果。歷史上發生過很多的亡國事件,無非就是因為君主不理政事,整日沉迷于酒肉之中,不顧百姓的安危。最后被百姓或者臣子所殺害,王朝走向覆滅之路。電視劇洗白過太多的昏君,例如:乾隆皇帝和漢武帝。然而太甲后期的行為用不著電視劇為他洗白,因為太甲本來就是一代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