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三國是一個超級大亂世,與局勢動蕩不安相伴而生的,是層出不窮的奇人異士,他們宛如流星,在歷史的天空中劃出一道道耀眼的光輝。在這些奇人異士當中,荊州牧劉表手下的頭號謀士,曾得到曹操大力嘉獎的蒯越,堪稱典型代表。
蒯越劇照
蒯越,字異度,漢末襄陽郡中廬縣人,秦末漢初大辯論家蒯通的后代。據正史記載,蒯越身材魁偉、容貌威武,并且長于計略(「越,蒯通之后也,深中足智,魁杰有雄姿。」見《三國志·卷六》注引《傅子》),與族兄蒯良、族弟蒯祺(諸葛亮的姐夫)都因才能卓越而著稱,經常被荊州士人比作是張良一般的人物。
大將軍何進執政期間,網羅天下英才為其所用,蒯越因極富謀略才能被征辟為東曹掾,掌管二千石長吏遷除及軍吏管理工作。正是在期間,蒯越與時任典軍校尉曹操相識,并因志趣相投結為好友。蒯越在看到何進與宦官集團的矛盾日漸呈白熱化態勢后,遂與同僚袁紹、陳琳等人勸說他早下手為強,除掉所有的宦官,但后者猶豫不決,始終不能下定決心。
何進不聽蒯越的建議,結果自取滅亡
蒯越見何進是個優柔寡斷之輩,斷定他絕不是成就大事之人,并且早晚會被宦官除掉。所以,抱著避禍求生的心理,蒯越自請離開朝廷,外調到汝陽擔任縣令。果不其然,蒯越離開洛陽沒多久,宦官首領張讓便殺死何進,而袁紹、袁術兄弟又起兵除掉宦官,導致洛陽城內一片混亂,結果被涼州軍閥董卓坐收「漁翁之利」。
且說,董卓掌權后各種倒行逆施,引起朝野內外的憤慨。初平元年(190年),關東各州郡長官組建討董聯盟,并公推時任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兵分三路向洛陽進發。不久,荊州刺史王睿因為拒絕參加聯盟,因而受到孫堅的攻擊,戰敗后被迫吞金自盡。王睿死后,董卓為控制荊州,遂推薦宗室出身的北軍中候劉表出任刺史。
國賊董卓
劉表擔任刺史之初,面臨著極為嚴峻的形勢。首先,大軍閥袁術屯兵于魯陽,并牢牢地控制著南陽郡,而豪強蘇代、貝羽等人則在各地擁兵割據,根本就不服從劉表的號令;其次,劉表空有刺史的頭銜,手下卻沒有一兵一卒,以至于上任途中只好隱瞞姓名,單騎潛入小城宜城就職(州治在襄陽,但被豪強軍隊占據),可見其狼狽。
好在劉表在當年的「黨錮之禍」中表現甚佳,因此個人形象非常好、名望非常高,甚得荊州士人的擁護,加上他很懂得籠絡人才,因此很快便將大名士蒯良、蒯越、蔡瑁等人招致麾下,并與他們共同謀劃、制定了平定荊州的計略。其中,尤以蒯越的功勞最大。
荊州牧劉表
原來,劉表最擔心的是荊州宗賊強盛,百姓不愿不附,難以征集到足夠的兵馬平亂。對此,蒯越認為應當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消滅不聽令的宗賊勢力,招撫可以利用的力量,然后南據江陵、北守襄陽,由此便可順利地平定荊州八郡,并抵御袁術的進攻。
劉表依計而行,派人誘除宗賊55人并襲取他們的部曲,隨即又派蒯越、龐季進入襄陽,成功地招降據守該城的江夏賊張虎、陳生。此后,各地郡守、縣長恐懼于劉表的威名,紛紛向他表示歸順。由此,劉表在蒯越的幫助下,順利地控制除南陽郡外的荊州7郡。劉表為報答蒯越,便任命他為章陵太守,封樊亭侯(詳情見《三國志·卷六》注引《戰略》)。
漢末群雄割據圖
劉表是個胸無大志的諸侯,而且生性猜忌多疑,加之晚年寵幸后妻蔡氏,導致蔡家勢力坐大、欺凌功臣的現象不斷發生,由此引起蒯越等人的憤懣。
隨著曹操不斷兼并中原群雄,勢力不斷壯大,蒯越等人在暗中成為「親曹派」,希望將來由曹操來統治荊州。因此等到劉表一沒,蒯越等人便勸說劉琮舉州投降曹操,使后者兵不血刃便占有荊州,時在建安十三年(208年)。
曹操欣賞蒯越卻不重用他
曹操奪取荊州后,對蒯越的做法大加贊賞,并進拜他為光祿勛,位列九卿之中。事后,曹操在給大軍師荀彧的信中說:「不喜得荊州,喜得蒯異度耳。」(見《三國志·卷六》注引《傅子》),可見蒯越在其心目中的地位之高。然而,蒯越只是表面上被曹操尊崇,但實際上并無實權,此后也沒有得到進一步重用,儼然被「閑置」起來一樣。建安十九年(214年),蒯越因病去世,享壽不詳。
史料來源:《后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