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姜維臨走前寫給劉禪的密信,80年后出土,后人感嘆:諸葛亮可瞑目了
2022/09/30

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能夠青史留名,被人世代傳頌的風云人物,大多生于戰火紛飛的年代,所以才有了這麼一句話「亂世出英雄」。

如果要評選英雄人物最多的史學名著,非陳壽的《三國志》莫屬,而更為人津津樂道的,則是以它為模板改編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帶有作者強烈的主觀情緒,突出體現為「尊劉貶曹」,用濃墨重彩描寫「桃園結義」、「三顧茅廬」、「草船借箭」、「過五關斬六將」等蜀將風采,特別是諸葛亮,簡直是神一般的人物,帶兵打仗就跟開了外掛一樣,事事料敵于先,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然而,歷史的天平卻并沒有向蜀國傾斜,魏蜀吳三國爭霸臨近尾聲的時候,蜀國居然是最先滅亡的一個。

拋開天時地利不談,蜀國滅亡的根最本原因在于多個派系的內斗升級,加上人才的青黃不接,特別是在統攬大權的諸葛亮走后,這個矛盾就變得更加尖銳。

根據裴注《三國志》記載,劉備走后,「朝廷大小事務,咸決于亮」。諸葛亮這人干事又特別認真負責,不肯分權,導致蜀國成了一個中央集權的法家寒族政權。

在諸葛亮的管理下,蜀國的法治建設是三國里面最完善的,所有的事情都有法可依,官吏百姓一視同仁,人民路不拾遺,安居樂業。

不過就算諸葛亮再逆天,也架不住一天天的衰老,只能在六出祁山聊盡人事之后,就此退出了精彩紛呈的三國舞台,蜀國也正式進入「后諸葛亮時代」。

諸葛亮在位時,曾扶植過兩位接班人,一文一武,文臣是馬謖,武將是姜維。

這兩人跟諸葛亮的關系非常親密,其中馬謖是他的隨軍參謀,兩人經常在一起議論行軍布陣,一談就是一整天;姜維雖是魏國降將,但諸葛亮對他的評價極高,說姜維「既有膽義,深解兵意,心存漢室,才兼數人」(《三國志·蜀書·蔣琬費祎姜維傳》),北伐時任命其為中監軍征西將軍。

如果說劉備是諸葛亮的伯樂,那麼諸葛亮就是姜維的伯樂。

諸葛亮首次率軍北伐來到天水,就設計架空了司馬懿,逼反了姜維,他本來完全可以乘勢一鼓作氣深入曹魏腹地,攻城略地,但卻意外地選擇了退兵,就此錯過了興復漢室最好的機會。

對于諸葛亮不合常理的舉行,有史學家做出了大膽猜想:諸葛亮其實不是真的想攻曹,他很清楚益州不是進取之地,曹魏不能速除,只不過是想通過北伐化解朝廷內部的矛盾,維系蜀國的穩定大局。

讀過《三國志》的人應該對諸葛亮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他的軍事才能其實非常一般,帶兵打仗不是強項,治國理政、外交制衡方面更加高明。

諸葛亮心里清楚,蜀國地處西南一隅,國險而民富,只要把幾處關隘守好,敵人很難攻進來,加之四川盆地物產豐富,自給自足一點問題都沒有,完全沒必要主動發兵挑事。

但是他更明白,興復漢室是蜀漢的立國之本,也是先帝和他喊了多年的政/治口號,如果長期沒有行動,那些被荊州集團打壓的益州士族必定會有動作,只要蜀國內部一亂,魏國和吳國必定會來趁火打劫,社稷不保。

所以諸葛亮必須一次次北伐,打仗不僅可以讓朝野上下空前團結,彌合矛盾,還能昭告天下蜀漢的正統地位,凝聚天下人心。

但對于北伐的結果,諸葛亮其實是很佛系的,能成功固然是好,否則見好就收,一次不成就兩次,兩次不成就三次。

歸根結底,北伐只是諸葛亮的化解國內矛盾的過程和手段,而非真的要一舉消滅曹魏。

第一次北伐,諸葛亮雖然失去了馬謖,卻得到了文韜武略更勝一籌的姜維,也不算是一無所獲。

而《三國演義》關于這段的描寫更加精彩,姜維投降的時候,諸葛亮慌忙下車相迎,雙手相握對他說:

「吾自出茅廬以來,遍求賢者,欲傳授平生之學,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約,吾愿足矣。」

得到姜維后,諸葛亮非常明智地做出了班師回朝的決定,他讓姜維做了倉曹掾,主管軍隊后勤補給,封當陽亭侯。

日后的北伐戰爭中,姜維的表現都非常出色,他多次獻計獻策,爭當先鋒,大破羌兵、智取陳倉、奪武都、戰渭水,屢立奇功。諸葛亮愛才如命,經常與姜維議論兵法和政略,同時表達自己對蜀國未來發展的擔憂。

諸葛亮認為,夷陵之戰后,蜀國失去了荊州,還與東吳反目,如果再不以攻為守,只能任人宰割,北伐的目的不在于得到更多,而是為保住現在擁有的一切。

長時間的患難與共,出生入4,也讓姜維深刻理解了諸葛亮力排眾議堅持北伐的原因,堅定地表態會一直追隨丞相,重建大漢王朝。

諸葛亮聽到姜維的表態非常感動,因為蜀國內部反對他窮兵黷武的不在少數,只有姜維打心底支持他的行為。

正因如此,蜀漢丞相必須要投桃報李,所以諸葛亮臨走前,專門上書后主劉禪,要求封姜維做右監軍輔漢將軍,執掌兵權。

諸葛亮可謂用心良苦,他知道自己走后,蜀國內部各股勢力必定掀起內斗,姜維勢單力薄很難應付,所以在安排后事的時候,專門讓荊州舊部蔣琬和費祎掌管軍政大權。

臥龍明白,姜維雖然跟自己很像,但畢竟是魏國的降將,與其讓他深陷朝廷內斗旋渦耗費精力,不如給點實惠的兵權,讓他繼續遵循二人的默契,把北伐大業進行到底就好。

姜維感念諸葛亮對他的知遇之恩,執掌兵權后則是「思慮精密、忠勤時事」 (《三國志·蜀書·蔣琬費祎姜維傳》)。

《三國演義》第107回說到,姜維一直想著「克復中原,重興漢室,報陛下之恩,終丞相之志」。

即便在宦官黃皓弄權,大臣們尸位素餐,不干正事的情況下,姜維依然固執地堅守諸葛亮定下的國家戰略,九伐中原就是明證。

前有諸葛六出祁山,后有姜維九伐中原,一種英雄末路的悲涼感油然而生。

他們二人是蜀漢政權里為數不多的忠君愛國典范,做出的每一個決定都是出于公心,一生都在履行君子的處世哲學。

只可惜天命不在蜀,魏國實在是太強大了,單憑蜀國的國力根本無法撼動,這一點諸葛亮和姜維兩個聰明人自然清楚的很。

但是他們依然不想認命,反而堅定了心中的信念,那就是即便最后輸了,也要像個男人一樣在戰場上倒下,上報知遇之恩,下報黎民百姓,不負所學,不負年華。

諸葛亮欣賞姜維,栽培姜維,但也等同于把他拉下了水。

姜維的確是諸葛亮意志最好的繼承者,但卻并不是最好的執行者,我們一方面要肯定諸葛亮的用人不疑,一方面也要批評他在用人方面的主觀意識太強,「關羽失荊州」、「馬謖丟街亭」就是最好的例證。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諸葛亮輸給了時運,也輸給了自己的性格,他一生謹慎、從不弄險,辦事認真負責、事必躬親,確實為蜀漢政權的建立和發展立下了豐功偉績,卻也為蜀漢的滅亡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蜀國就好比一家即將上市的大型企業,董事長劉禪基本不管事,所有的經營管理工作全都交給諸葛亮這個CEO打理。

這個CEO確實是國內的頂尖水平,但就是管的太寬了,連保潔阿姨的排班表都要親自過目,時間一長,所有的部門經理都成了擺設,除了上傳下達之外,完全沒了作用。

外人看起來,這個公司從上到下井井有條,所有大事小情都有章可循,轉眼就要上市敲鐘;可公司內部的人卻個個怨聲載道,都覺得被管理的非常難受,卻又敢怒不敢言,畢竟CEO一手遮天,誰敢在公司群說半個不字,明天就會因為左腳踏進辦公室被開除。

不可否認,諸葛亮確實也象征性地培養了幾個可以獨當一面的部門經理,只是對他們也不是百分百放心,輕易不肯分權。

比如擅長開拓市場的姜維,這是諸葛亮費盡心思從對頭公司挖過來的金牌銷售,可自打跳槽過來后就沒讓他單獨行動,因為長時間沒有鍛煉機會,導致姜維能力退化,做事盲目自信,易沖動。

在任何一家世界500強企業里,類似姜維這種空降的部門經理,如果不是CEO給他撐腰,一定會處處碰壁,無法順利開展工作。

諸葛亮走后,雖說董事長對他還算信任,按照CEO臨走前寫的推薦信給他升了官,但姜維的綜合能力確實跟諸葛亮存在極大的差距,空有一腔抱負,卻只能離自己的夢想漸行漸遠。

《三國志·蔣琬費祎姜維傳》對姜維九伐中原的評價是:「累年攻戰,功績不立」,加上宦官黃皓沒少在劉禪耳邊說他的壞話,以致姜維后來有家難回,自保都成了問題,更別提北定中原了。

景耀六年,曹魏方面受夠了姜維的屢屢挑釁,派兵伐蜀,面對敵人重兵壓境,姜維的應對策略卻著實讓人大跌眼鏡。

諸葛亮在位時期,一直讓魏延固守漢中,魏延的策略就是集中兵力御敵于外,決不讓蜀漢的門戶直接暴露在敵人的有效攻擊范圍內。

事實證明,魏延的辦法是正確的,如果不在第一時間給予魏軍迎頭痛擊,一舉摧毀對方的士氣,戰事拖的越久,對兵微將寡、內部不和的蜀國就越不利。

姜維放著經過實踐檢驗的辦法不用,偏偏反其道行之,將本就不多的防守軍隊分成若干份,平均分布在漢中、狄道、西安、建威、武衛、石門、武城、建昌、臨遠等小城,然后堅壁清野,布了個縱深極長的口袋陣等著魏國來鉆。

姜維的想法出發點是好的,從經濟學的角度考慮,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學魏延集中兵力據敵倒是簡單,可萬一要是敗了,蜀國必然元氣大傷,徹底失去自保能力。

而分兵多個城池,彼此之間可以互相照應、互為救援,一城破不至于滿盤輸,還可以為朝廷增派援軍爭取時間。

理論上講,姜維的想法沒錯,如果所有的守將都能堅決貫徹他的指示精神,倒也不至于速敗。

可姜維畢竟不是諸葛亮,不具備足夠令人信服的戰績與威望,試想合兵一處都未必能守住的漢中,現在兵力縮減九成,守城官兵必定充滿了恐懼和絕望,難免不生兵變。

果不其然,守將蔣舒看到魏國兵臨城下,直接開城投降,門戶一開,其他小城不堪一擊,魏國大軍一路砍瓜切菜,漢中迅速失守,姜維只能被迫退守劍閣。

姜維悔不當初,只恨自己用錯了計,用錯了人,不過這還不算徹頭徹尾的失敗,只要能堅守劍閣,事情還有轉圜的余地。

誰知魏將鄧艾偷渡陰平,取小道直奔成都,劉禪為了自保選擇開城投降。姜維還在前線4戰之時,后方已經全面淪陷,腹背受敵,身陷絕境。

姜維接到后主劉禪的勸降書后,涕淚縱橫,百感交集,他本想以身殉國,可腦海中又浮現出諸葛亮當年對他的諄諄教誨,突然靈光一現,心生一計。

于是,姜維提筆給劉禪寫了一封密信。

這封密信的具體內容,直到公元348年,姜維去世80多年后,才被東晉的常璩公諸于世。 根據常璩《華陽國志·卷七》記載,姜維密書通后主曰:「愿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姜維想到的辦法就是「詐降」,勸反鐘會,回成都解救劉禪,只可惜司馬昭明察秋毫,提前做出了有效部署。

公元264年3月3日,姜維倒在亂軍之中,蜀國,亡。

這封密信雖然只有短短23個字,卻紙短情長,把姜維忠君愛國、誓4報國的光輝形象娓娓道來。

這個男人背負著諸葛亮的信任與重托,即便身處絕境,也沒有放棄拯救君主、報效社稷的初心,想必九泉之下的臥龍先生也一定會欣慰,慶幸自己當初沒看錯人。

惜哉,伯約!

壯哉,伯約!

這3種象征「富裕」的綠植值得擁有!好活又養眼,價格不算高
2023/08/14
爺爺奶奶是不是真疼孩子,這些事情暴露無遺,虛情假意一眼看穿
2023/08/14
養狗10年,現在才知道狗狗這些動作,背后的意思
2023/08/14
5種驅蚊植物,家里養幾盆,蚊子躲得遠遠的
2023/08/14
這個夏天,客廳中一定要養的6種綠植
2023/08/14
家庭養花常見8大誤區
2023/08/14
5種自帶「涼感」的植物,這個夏天有救了!
2023/08/14
人到晚年,不要對子女做這3件事,容易吃苦頭
2023/08/14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沒錢,而是把這6個隱私告訴別人
2023/08/14